如果你的”思想”是各种“想法“”情绪“等,从0岁就开始了。
所以从孩子一出生,教育就开始了。
如果你的”思想“是指会思考思维,大约是2岁左右。
北师大陈帼眉教授在其编著的《学前心理学》中这样认为:
儿童的思维发生在感知、记忆等过程之后,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间。
思维发生的标志是出现语词的概括。大概分为下列3个阶段:
1.直观概括。
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概括。
2.动作概括
孩子学会用物体进行动作,掌握物体用途。
3.语词概括
2岁左右出现词语概括,开始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概括。
这也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比较相似
思维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是对感知觉信息、记忆等的高级加工。
要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需要增进孩子的直观感受、多体验,促进感知觉的发展;不然思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思维“也没有材料加工。
我坚持认为对于低龄孩子(0-3岁),让他们多玩多体验多运动就是最好的早教方法。
对于早教,我比较认同的是蒙台梭利理念。也不需要送去所谓蒙氏园,你在家也可以进行蒙氏早教,其精髓是提供丰富环境、给予自主的权力。如果你孩子正好0-3岁,你还可以买本蒙台梭利女士的《蒙台梭利早教方案》参考。
此外,认知心理学家弗吉尼亚大学的丹尼尔认为人的大脑更喜欢记忆而非思考。
他认为思考不过是人根据过往经验经历做的一种分析判断。
从这个意义说,发展孩子的记忆力,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语言在记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你需要对过往经验进行概括(记忆的是什么),然后提取记忆时也需要概括性线索(就好像你需要在搜索框输入关键字才能在搜索引擎找到答案一样)。
所以,要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还要促进孩子的语言和记忆发展。
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很多研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哈佛大学的”三千万语词鸿沟“研究。
该研究对42组家庭(中途有人退出,最后36个家庭)进行了为期3年(从孩子0个月到36个月)的跟踪研究,发现精英家庭(父母有很好职业和收入)的孩子比领救济金家庭的孩子生生地多了3000万个词汇。
这些词汇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语言能力,更多的是塑造了他们的认知边界,对未来的学业发展和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那句话叫”父母的语言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我很是认同。
如何利用好父母语言这一不花钱又重要又无可取代的教育资源呢?
《父母的语言》这样认为:
共情
充分交流
轮流说话
对我而言,我认为就是积极关注、善于用问题提供脚手架促进孩子思考和表达。
一个提问的框架是(5W2H),即多问孩子WHAT/WHY/WHERE/WHEN/WHO/HOW/HOW MUCH等,这样你不愁和孩子没话说。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