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父母纠结于要不要”快乐教育“。
其实,如果你还能想起政治历史上经常提到的”批判性地接受“,你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凡事没有绝对,需要一分为二看待。
一、快乐教育“的正面意义
它重视动机、情绪等在教育的作用。
孩子学习时的情绪确实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从这点上来说,让孩子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学习,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二、快乐教育的”局限
对“快乐”的定义比较含糊不清,不好把握。
一些人的快乐可能就是吃饱喝足,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一些人还有高层快乐,追求成就感、追求自我的实现等。
但每个人是不同的,很难界定一个人“到底快不快乐”。虽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一个人满足了基本需求,就可以再到归宿感、自尊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等,但如何给孩子提供资源,让他一步一步发现让自己快乐的更高层次的事物,其实很难把握。
三、教育有滞后性。
以浅显的”高不高兴快不快乐“来衡量教育就显得太理想化了。
快乐有浅快乐,有深快乐。
浅快乐很容易得到,也很容易过去,比如吃一顿好吃的。
深快乐比较难达到,但影响较久,比如通过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成绩。
有些东西可能你在10年前学的时候是痛苦的,但10年后你真的体会到的时候,你可能发自肺腑地庆幸你当时“不高兴还是学了”。
人生不可逆。
以当时的快乐与否来衡量教育取舍可能是片面的。
四、总结
快乐教育有其积极意义,告诉我们要重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要重视激发积极情绪。
但它也有局限。一味追求”快乐教育“,可能看轻了教育的塑造作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