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女儿背书。
我看她背了几遍还磕磕绊绊,实在不忍心强行要求她再去死记硬背;于是我说:现在我们来比赛,我也来背,看看我能读几遍就能背下来。
于是我又变着花样让她多听、多看、多背了几遍,她还没有察觉。
又或者我实在背不出,我说现在我要假装XX老师,给你读一遍课文,然后我模仿他们语文老师的样子把背诵内容声情并茂读了一遍;然后又换一个花样一个语调,说假装家长逼孩子学习的样子粗声粗气又读了一遍;最后又假装一遍她某同学被老师抽背,用磕磕绊绊的样子又读了一遍...不知不觉我已经让她多听了六七遍应该背诵的内容,而女儿也总算对背诵内容滚瓜烂熟了。
想说的是:
你把教育孩子看成“要不要逼”的问题,本身就分了你我,你已经假定了你是拿着棍棒、看着他做或者不做的那个旁观者;你换种思路,想成自己应该以什么方法和孩子一起做,陪着他做,带着他做,让他尽可能不感觉到自己是被人逼着不得不做,而是认为自己喜欢做才做。
你要全心参与。
这种参与不仅是说你不顾风雨接送他某兴趣班,更多的是感知孩子的感受,体会他的不易,然后以自己的经验、智识影响他,用自己的耐心爱护他、等候他、陪伴他。
如果你完全听之任之,看到他欠缺考虑,行为不好,还认为不想“强逼他“而不纠正,这根本就是失职,不配当父母了。
什么叫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陪伴、参与,还是有目的地影响人,朝着积极方向影响人。
小朋友之间的陪伴玩耍不能叫”教育“,
而父母老师的”陪伴参与“,必然与”教育“相关,哪怕什么话也不说,你也是父母老师的身份,教育孩子,让他有个好的发展,这是你的本职工作。
好的老师或父母是不会放弃自己”教“的职责的,但是会尽量采用好方法,润物细无声,不让孩子感到自己”被逼迫“,而是屁颠屁颠、高高兴兴认为自己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能把它做得极好。
总之,孩子不喜欢学习,太正常了!
没有人喜欢被束缚——上课就是被束缚:在规定的时间内坐在规定的地方上,不能有不合适的动作(比如趴着、歪着),还要约束自己的意志力专心听不那么感兴趣或者老师讲得不那么有趣的内容...
但是,只要你上学,就无可避免地或多或少都是这样的学习方式。
不同的仅仅是:有时上课内容是孩子感兴趣的,老师又讲得好,或者课堂很好玩,孩子不觉得自己被束缚了。
父母与父母,老师与老师的区别大概是:
有些老师能把课讲得深入浅出,让孩子不知不觉间既学到了内容,还没有察觉到自己在板凳上坐了45分钟;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学,就拿起棍棒一句话“去给老子学,不学就打死你”,有的则自己拿出书,说“我们来一起读会儿书吧”。
或许,纠结于逼或者不逼孩子学习的父母,是自己想要给自己放个假了。
我陪女儿学钢琴的时候,感到十分痛苦,因为我不懂钢琴,也没有兴趣和她一起学,我不能在陪练中感受到快乐,只想她快点练完,我好去做我的工作。于是当我发现那个钢琴老师上课面无表情,毫无激情时,就给自己找个借口——反正女儿也练得辛苦,又没有想她走专业路,干脆不学了,于是我也解放了。
但在家歪在沙发上看书,就没有这种感觉。不知不觉就拿起了书,女儿也能那么安安静静在一边看她喜欢的书好长一阵子。
有时候,父母纠结的”逼不逼“孩子,也可能是投射了自己对那件事的感受。
我没有耐心学钢琴,无形中也就认为孩子学钢琴很辛苦,自己在行为上不能做榜样,言谈上又给了消极暗示,于是孩子也就真的觉得辛苦,学习需要”靠人逼“了。
真心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享受其中,孩子也往往自觉自愿去做。
所以,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选择父母感兴趣的,能指导的,愿意坚持的,往往孩子就能坚持下去。学习也一样,你喜欢学习,孩子也能自觉学习,不用你拿着棍棒吼,只是需要你一点教育艺术和耐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