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道文
“今年的就业压力很大,我们能否组织还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到贵公司实地交流,促成就业意向?”
“我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请问贵公司还有适合我的销售类岗位吗?”
…………
每年的五六月,不论是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高校老师,还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拨通电话和我交流“就业”这个话题的都特别多。
每逢毕业季,不少毕业生都处于焦虑、迷茫、纠结、害怕的“情绪困境”。这种困境,来源于未知,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这种情绪,就像一场瘟疫,弥漫在大多数人的毕业季。可是,你越害怕,就会越焦躁,最后什么都干不好。
作为一名拥有14年人力资源工作经历的HR(人力资源管理师),我曾经也是一名求职者,所以能感同身受。接下来,我就求职的那些事儿,分享一点心得和想法。
我喜欢的
四类求职者
employment
在校园招聘时,我倾向于招聘四类人:一是原生家庭较好的学生,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们普遍综合素养都不错;二是有明显影响力的学生,例如学生干部、在竞赛或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选手等;三是有显著特长或特质的学生,因为他们的韧性较强,对新事物的接纳度会更高;四是更有潜力的学生,这里一般是指更好的学校或更高的学历。
学历重要吗?或者说环境重要吗?我认为很重要,你越是平庸,这些外在因素越是重要。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的人生来说,学历具有决定性作用,决定了你的起点和你的圈子。认真读书,就读更好的学校或拥有更高的学历,依然是普通人最稳健也最容易走的一条路。
一般而言,从大三开始,我们就面临诸多选择,例如升学、考编或择业,不过这三者似乎并不完全冲突。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似乎觉得机会先拿到手上再说。
这看似没有问题,其实有很大的隐患,毕竟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总是极少数的一拨人。
我的建议是,认真思考自己到底适合走哪一条路,想要过怎样的生活,为此又愿意付出什么。
选择基于了解,选择大于努力。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要向有相关经验的人或机构咨询,提前做详细的了解和规划。
自主择业
该怎么“择”
choices
相对来说,自主择业是当前应届生最主流的一种选择。很多同学在选择工作时往往会考虑行业、地域、平台、薪资、专业、环境等综合因素。
我在校招双选会上发现,大部分同学在行业方面首选互联网、金融和银行,在地域方面多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
目标的确没有问题,但是要搞清楚自身的发展方向,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权重,将眼光放长远一些。
人生的理想状态是“先抑后扬”。年少时精力充沛,适合奋斗拼搏、学好本领,步入中年时才能厚积薄发、从容应对。优美的工作环境、便利的公司地点和舒适的工作节奏等并不能确保提升我们的价值,那么择业时这些因素的权重就应该低一些。
而另外一些因素,比如公司是行业领先者,能学得到业内最专业的工作流程,团队愿意培养提携新人等,就变得很重要。如果你有机会进入好的互联网公司,我非常支持你到一线城市发展;如果你打算进入制造业发展,对地域的选择大可不必非一线城市不可。
找工作就像谈恋爱一样,一是段位要合适,二是过程足够用心。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言,想入职知名企业的非营销岗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我也只能老生常谈地建议大家利用大学4年宝贵时间好好提升自己,毕竟打铁还要自身硬,学校学历、形象气质、综合表达等等,这是段位基础,需要慢慢提升。
大家也可以在细节上多用心,争取加分项。例如,认真准备一份排版、内容、表达等都很精致的个人简历;排练一段流畅而有亮点的自我介绍;在脑海里模拟一下面试过程;等等。因为,多想一步,你就能多往前走一步。
以往遇到跨专业找工作的同学,我总会问,现在的专业是自己选的还是调剂的呢?如果真的很不喜欢现在的专业,那有尝试在本科期间申请转专业吗?答案或许并不重要,但是通过回答大概可以对对方的综合能力有一个基本判断。
最后,请记住“胜不骄,败不馁”,要始终做到用谦逊有礼的平常心对待。在招聘中,我会主动添加一些没有投递简历的同学,通过微信聊天,观察他的反应。优秀同学的第一反应,往往总是感谢我对他的关注和认可。无论是否通过,在短信反馈面试结果时,我也会特别留意候选人的回复,因为这个时候,他是最真实的。
毕业是新的起点,希望大家都能拿到“令人心动的offer(录用通知)”,怀揣梦想、坚持自信、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带着满腔热血和激情,用勤奋和才华书写新的人生篇章!
(本文发表于《年轻人》2024年第29期)
图丨视觉中国
排版丨唐滋焓
责编丨司 南
一审丨刘爱萍
二审丨宋清平
三审丨陆 阳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年轻人★加星标
点击【在看】
没有什么能抹杀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