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若风:文化巨人幼年失怙与草根网红青春逆袭

文摘   科技   2024-06-09 16:22   北京  

      近年来成为网红的旅游城市,大多是在二三线城市,比如淄博、天水,有的是县域,比如贵州榕江村超。从今年“五一”开始,下沉县城成为一种旅游新景观。作为同一种文化现象,乡村旅游正野草般蓬勃发展,乡村民宿往往成为顶流。

      一个时期以来的网红也大多有草根性,或者说,这些网红城市与草根网红是相互呼应、彼此成就的。他们出身基层,有些还家境贫寒,没有任何背景,完全靠自己努力。那些仅凭长相或包装出名的网红,反而很快成为过眼烟云。

       支持这种文化现象是中国社会,是广大的网民。可能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平民情怀,都希望听到这种草根逆袭的故事。

       今天的中国,正面临数字化带来的文化巨变。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文化变革时期,都出现过对基层、对平民百姓的关注,特别是对文化发展权益的重视。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轴心期的先秦时期和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五四”时期,分别是两个最重要的节点。

      这两个时期的重要人物生平及思想,笔者都是熟悉的,但是,在研究当今文化草根兴起的时候,有一个发现仍令人震惊并且心潮难平:他们都自幼丧父!

      孔子是他父亲72岁时出生的,三岁时父亲去世。孟子小小年纪没了父亲,“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后来,以继承孔子理论为己任的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宋代古文运动领袖欧阳修,都是自幼丧父,前者3岁,后者4岁。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帅和大将都是幼年丧父,时间分别为:蔡元培11岁,李大钊是遗腹子,陈独秀2岁,胡适4岁,鲁迅15岁。与鲁迅并称“鲁巴茅”的巴金13岁,茅盾10岁。另外,老舍1岁半。

      在漫长的父权社会,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长期处于血缘宗法制度的国度,幼年失怙是最悲情的事情,最能影响人的一生。而更关键是,这种情况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基因,包括对今天的影响。正在这些人,完成了中国文化的转型,完成了文化权力从神权到人权、再到穷苦人的文化权的转移。

      先秦时期发生的重大转折,是文化权力由神到人,而且主要体现在文化的教育权。《尚书·尧典》记载了尧任命夔教导“冑子”的情况。夔是神话传说中近似龙的一条腿异兽,在那时留下的钟鼎彝器等青铜器上还常看见夔纹。孔子是先秦理性的掌旗人,开始了去神化运动,“夔一足”本是指这种神兽只有一只腿,孔子则解读为,夔作为贤能之人,一人足矣。孔子是万世师表,在教育上的一个突出贡献是“有教无类”,把接受教育的权利交给平民。孔子最欣赏的弟子是跟他曾经一样过过苦日子的颜回,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孟子也在家乡邹鲁一带广收门生,有时多达数百人,应该也是“有教无类”。墨子同样是苦出身,带的门生也是手工业者,影响力起初在儒家之上,后来逐渐被拉大差距,在教育上他就不及孔孟。

      “五四”新文化动发生的重大转折,是要将文化的权力进一步交到穷苦劳动者。胡适首倡白话文并带头实践,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把文化的权力还给无法用文言交流的民众。蔡元培作为首任北大校长,鼓励师生通过开办校役夜班、平民夜校、平民教育讲演团,来推进平民教育。

       从孔子、孟子到“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其实都是那个时代的“草根网红”,孔子最有代表性。公元前516年,齐景公想重用孔子,被晏婴劝阻,晏子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晏子长不满六尺但有才,是著名“毒舌”,显然孔子处于他的鄙视链下。这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这里还记载,孔子甚至被称为丧家之犬:孔子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一个当地人告诉正在寻找老师的子贡,东城门外有个人,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不到大禹的三寸,身材消瘦像丧家之狗。孔子听说后表示,他说我的身形,是细枝末节而已,但说我像丧家之狗,确实是这样啊!

      清代诗人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其实反过来,“诗家不幸”又何尝不会成为“国家幸”。在为这些从前的文化巨人深掬一把眼泪的时候,会认识到,他们的少年惨痛经历,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又将它投射在中国文化上,才形成了发展至今的文化链条:

      第一环:孔孟的仁恕之心。少年丧父对人格会有消极影响,比如一些人常说的敏感多疑、自我封闭、易焦虑抑郁,或者更严重的有攻击行为、暴力伤害、人格障碍,等等,但也不全然如此。美国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大卫·雷认为,经历过童年创伤人具有更强的同理心,很多患者说,他们更能发自内心去了解其他人,尽量避免伤害人。这种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同理心,正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他强调的“恕”,就是“己所不欲忽施于人”。

      第二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平等之心。倡导自由、民主、平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旅律。胡适的白话诗《人力车夫》,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后来鲁迅的《一件小事》、老舍的《骆驼祥子》都以人力车夫为主角,鲁迅还称赞人力车夫正真、善良、无私、勇于负责的高尚品质,揭示了知识分子应向劳动者学习这个主题,明显高出此前所有文化人,确实令人钦佩。

      第三环:今天的共创共享之心。这是先贤仁恕之心、平等之心的演进。数字化时代,以草根网红为代表,文化的权力又进一步表现为文化创造权和表达权,广大人民群众不只被动的受众者,接受者,还是主动的创造者和表达者——在草根网红这里,在追捧他们的众多网民这里,都是这样的表现。董宇辉是草根网红,为他发声的“丈母娘们”是心存善良的网民。近年来的二三级旅游城市和乡村成为爆款,大多是网民点火,网红举柴。

      当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们,作为一个个幼年失怙的孩子从面前走过,我们才痛切理解到,中国文化的脉脉温情是与这些孩子的巨大悲情联系在一起的,自古以来寒门出人才的励志故事是与这些孩子作为逆袭“原型”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孩子后来成为中国文化的巨人,或许是中国文化选择了他们,也可能是他们选择了中国文化。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今天结合出发,面对草根网红,我们或许应该有以下共识:

      首先是尊重。尊重他们的文化创造权与表达权。今天的中国,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愿望和表达愿望空前强烈,数字化的推进,为实现这样的愿望提供了极大便利,文化民主与技术平权在网络利用上得到集中体现。互联网、数字技术应用以来,从文字到图片、到声音、到视频,技术每往前一步,网民的表现也迅速跟进。下一步文生视频、元宇宙等技术的落地,更会如此。事实上,网民的支持和参与,也是这些技术发展的动力。草根网红是个体的,背后就是这样的群体,网红的个体表达,建立在网民互动的基础上。退一步说,网红作为一种新现象,或者说一种新生事物,想挡也挡不住。

      其次是规范。网红作为一种文化生态,当然需要治理。对草根网红的批评,是保证这种生态健康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共管共治必不可少的手段。试想,哪种文化业态不需要规范呢?该管的一定要管住,只是不要一棍子打死。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坚持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当我们批评草根网红,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把“牛鬼蛇神”、“魑魅魍魉”这种用在坏人身上的词,用在那些年轻人们身上,我们的社会不至于这么不包容、不厚道吧?

      第三是允许实践。艺术生产、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广场舞等群众活动,都是在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初起阶段有些泡沫、有些乱象,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一些地方利用草根网红发展旅游,当然会有成的也有不成的,不应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天津大爷跳水后来不跳了,菏泽网红从车站广场移至公园,给城市留下的也不一定全是负资产,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数字时代的留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恐怕不是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

      第四是加强研究。事实上,我们对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力很重视,但对他们的文化创造权和表达权就缺乏研究,甚至一些人在潜意识中缺少认可。必须承认,数字化时代,很多文化现象将被重新定义,一些长期被认为是规律的东西,可能也要接受检验。时代真的变化,文化将打破主体限制,拥有互联网、手机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文化创造和表达;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虚拟与现实结合也可以;打破社会分工限制,特别是突破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边界,目前工文旅、农文旅、商文旅、学文旅(研学)、军文旅(军事主题旅游)风生水起。而这些,都将是网红和网民的施展空间,这些空间也需要网红和网民。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孙若风

文学博士,高级记者,博导。全国旅标委主任,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理事长,中央美院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工信部工业文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委宣传部与兰州大学共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农业出版社顾问。中国散文学会校园文学专委会主任。

 往期

孙若风|虚拟人:艺术学门口的陌生人 (qq.com)

孙若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下的机器人、虚拟人 (qq.com)

孙若风:人学视野中的机器人、虚拟人 (qq.com)

孙若风:从口语化到书面化到数字化 (qq.com)

孙若风:探寻文旅产业的文学原点 (qq.com)

文旅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文旅产业是打造城市品牌的新途径|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文旅品牌推介会 (qq.com)

孙若风:景无第一,吃无第二 (qq.com)

孙若风:文旅产业的文学原点 (qq.com)

孙若风:旅游如戏 (qq.com)

孙若风:文旅融合两个向度两大动能 (qq.com)

孙若风:中国文化河床上的数字化浪潮 (qq.com)

孙若风:网民的旅游 (qq.com)

孙若风:“文旅+新质生产力”要做到三个赋能 (qq.com)

孙若风:《考工记》视角的新质生产力 (qq.com)

孙若风:以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文旅产业 (qq.com)

孙若风:游戏除了游戏还带来什么

孙若风|《山海经》:一个文化科技童话 (qq.com)

孙若风:当代中国旅游的礼乐相成 (qq.com)

孙若风:用文旅产业写好中国新风物志 (qq.com)

戴珩:孙若风印象 (qq.com)

孙若风|《兰亭集序》:中国旅游的序章 (qq.com)

孙若风:以标准化助推中国文旅国际化 (qq.com)

孙若风:夜经济是一种文化产品 (qq.com)

孙若风:六朝文论与旅游的交互作用 (qq.com)

孙若风:过年归乡是中国旅游的原型 (qq.com)

孙若风:对山水玄学的追问 (qq.com)

孙若风:找寻中国文化之趣 (qq.com)

孙若风:袁宏道的禅与林下之风 (qq.com)

孙若风|你看清文化服务一个重大变化吗 (qq.com)

孙若风:文化向生产性服务穿越 (qq.com)

白皮书 | 文旅元宇宙白皮书精要选读 (qq.com)

全国旅标委主任孙若风谈“文旅热”:“有时太快、太喧嚣不一定是好事” (qq.com)

孙若风|淄博、榕江、哈尔滨爆款三响炮 (qq.com)

孙若风|体能·艺能·数能:构建数字文体旅新场景 (qq.com)

孙若风:发挥旅游标准引领作用 (qq.com)

孙若风:文化科技才是王炸 (qq.com)

孙若风|城乡有约·创意无限·数字赋能:数字文创联名跨界乡村振乡 (qq.com)

孙若风:当工业风邂逅中国风 (qq.com)

孙若风:构建新的数字文旅场域 (qq.com)

孙若风:关汉卿山水间的“闲快活” (qq.com)

孙若风:“中国民宿现象” (qq.com)

孙若风:乡土化+时尚化+数字化,是国潮最佳建模 (qq.com)

孙若风:中国游戏的前世今生与文化精神 (qq.com)

孙若风:工业的文化、文创、文旅三重奏 (qq.com)

孙若风:当文旅触达体育就成了一个爆款 (qq.com)

孙若风:王维的旅居与诗居 (qq.com)

孙若风|隐逸:中国式旅居的滥觞 (qq.com)

孙若风:文化是照亮夜经济的那盏灯火 (qq.com)

孙若风:“数能”、“艺能”驱动元宇宙 (qq.com)

孙若风:在裂变与融合中创新公共文化 (qq.com)

孙若风:“元宇宙三年行动计划”:工业与文化在元宇宙的联手行动 (qq.com)

孙若风:从山水到乡村的美学转场 (qq.com)

孙若风:一种新的文化行业观 (qq.com)

乡村非遗系列谈① | 产业化是非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qq.com)

孙若风:乡村古建保护利用,诸葛村里人人是诸葛 (qq.com)

孙若风:数字时代旅游模式创新 (qq.com)

孙若风:智慧旅游新经略 (qq.com)

孙若风:旅游运营模式数字化之变 (qq.com)

孙若风:数字时代旅游消费模式新变 (qq.com)

孙若风:关注旅游市场的特殊群体 (qq.com)

孙若风:有请李白赋能地方经济 (qq.com)

孙若风:在山水田园且歌且行 (qq.com)

孙若风:数字时代的非遗真传 (qq.com)

孙若风:从《老人与海》到“青年与海” (qq.com)

孙若风:从服药、游仙到寄情山水的旅游自觉 (qq.com)

孙若风:一边喝酒一边走向山水的诗人 (qq.com)

孙若风:文明旅游新趋势 (qq.com)

中外嘉宾品中秋文化 (qq.com)

孙若风:天上的月亮在心里,心里的月亮在天上 (qq.com)

孙若风:兴于乡、立于市、走天下,茶马古道再出发 (qq.com)

孙若风:工业与文化在元宇宙的联手行动 (qq.com)

孙若风:从风景到场景 (qq.com)

孙若风:疫后文旅产业大势 (qq.com)

孙若风:从民间文化到民间文创 (qq.com)

孙若风:中国诗人走向远方走进壮阔 (qq.com)

孙若风:玄学之殇 (qq.com)

孙若风:城市品牌的文旅化趋势与音乐的作用 (qq.com)

孙若风:数字时代的黄河表达 (qq.com)

神话人物在元宇宙醒来 (qq.com)

旅游装备冠名诗人谢灵运 (qq.com)

“文言文”文化产业思想访谈录:孙若风 (qq.com)

孙若风:中国乡创美学拓荒人陶渊明 (qq.com)

孙若风:佛学在中国的山水化与诗化 (qq.com)

孙若风:山水是如何成为中国旅游原生场景的 (qq.com)

孙若风:文旅行业将频现投融资风口 (qq.com)

孙若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数字时代的定力与动力 (qq.com)

孙若风:玄学实干家王导、谢安 (qq.com)

孙若风:文化下沉基层的一个重要“指数” (qq.com)

孙若风:元宇宙的元版本、元场景与元装置 (qq.com)

孙若风:学着伏羲做文旅元宇宙 (qq.com)

孙若风:乡村美学的传承与复兴 (qq.com)

孙若风:文旅元宇宙的生产与消费 (qq.com)

孙若风:衣冠渡江扳正的文化船头 (qq.com)

孙若风:生态美要看得见、说得出、体验得到 (qq.com)

孙若风:在县域经济中壮大文旅产业 (qq.com)

孙若风:西晋的审美触角:生活、艺术、情感 (qq.com)

 孙若风:大文创 新国潮 (qq.com)

 孙若风:机锋乍见 (qq.com)

 孙若风:让标准成为巴渝文化旅游走廊标识 (qq.com)

 孙若风《中华美学回归大众生产生活》在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征文中获“特别致敬” (qq.com)

  孙若风|从游于竹林到游于金谷 (qq.com)

  孙若风|一千多年前的美学实验 (qq.com)

  孙若风|工文旅、农文旅、商文旅 (qq.com)

孙若风|旅游进入大住宿业时代 (qq.com)

孙若风|玄学的思辨与才情 (qq.com)

孙若风|乡村文旅与做好“土特产”文章 (qq.com)

孙若风|以文体康旅融合对接老年消费 (qq.com)

孙若风|竹林中的酒神 (qq.com)

孙若风理事长:大力发展文体康旅装备 (qq.com)

孙若风|洪洞大槐树:从故事到产业 (qq.com)

孙若风| 元宇宙与艺术力 (qq.com)

孙若风|文旅消费场景重构 (qq.com)

孙若风|建安风骨是怎样长成的 (qq.com)

孙若风| 元宇宙打开文旅消费新空间 (qq.com)

孙若风|曹丕曹植做“群主” (qq.com)

孙若风|乡村旅游要像货郎那样接地气懂乡亲知行情 (qq.com)

孙若风| 走向元宇宙:牢笼亦或星空 (qq.com)

孙若风|乡村民宿姓农守舍 (qq.com)

孙若风|中国乡创美学的由来与未来 (qq.com)

孙若风| 自媒体文旅创意规律 (qq.com)

孙若风| 数艺时代宣言 (qq.com)

孙若风|旅游标准:穿越至暗的星火 (qq.com)

孙若风|中国名士风流的绝响 (qq.com)

孙若风|当代文旅:从融合到熔铸 (qq.com)

孙若风| 元宇宙的美学杠杆:数艺化 (qq.com)

孙若风| 中国文人曾经的垮掉与跨越 (qq.com)

孙若风| 元宇宙三级跳:数字化、数智化、数艺化 (qq.com)

孙若风| 学驴叫的皇帝曹丕 (qq.com)

孙若风| 中国生产美学的前世今生 (qq.com)

孙若风| 快哉玄风 (qq.com)

孙若风| 曹操猜谜的文化大义 (qq.com)

对话孙若风、原博、季中扬 | 传统年俗在当代发展有很多新机遇 (qq.com)

孙若风|万物有文的中国审美与当下文创 (qq.com)

孙若风|曹操的通脱与解放 (qq.com)

孙若风|中国文化和旅游的同步、同构、同体 (qq.com)

孙若风|开风气者曹操 (qq.com)

专委风采: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孙若风教授 (qq.com)

孙若风|经济融合与审美融合 (qq.com)

孙若风|新文人曹操 (qq.com)

孙若风|《周易》中的文旅原型 (qq.com)

孙若风|六朝最风流 一地苦菜花 (qq.com)

孙若风|乡村建筑之美再发现 (qq.com)

孙若风|“形神之辨”:养形、养神、养生 (qq.com)

孙若风|“性情之辨”:关于情感的追问与安顿 (qq.com)

孙若风|新的孪生:互联网时代的人设 (qq.com)

孙若风|“有无之辨”:山水间的思辨与啸歌 (qq.com)

孙若风|让文创回源生产生活——在首届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会的演讲 (qq.com)

孙若风|玄与诗的那场风花雪月 (qq.com)

孙若风|孔子的诗与远方 (qq.com)

孙若风|中国雅俗文化的对峙、和解与转化 (qq.com)

孙若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文旅 (qq.com)

孙若风|虚拟人的个性 (qq.com)

孙若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传统 (qq.com)

孙若风|虚拟人的真实性 (qq.com)

孙若风|中国语言在悖论中超越 (qq.com)

孙若风|以艺术的名义召唤虚拟人 (qq.com)

孙若风|元宇宙的文创推演 (qq.com)

孙若风|中国传统游戏观 (qq.com)

孙若风|艺术、技术、生活:元宇宙三维建模 (qq.com)

孙若风|艺术世界、虚拟世界、现实世界 (qq.com)

孙若风|艺术虚构与数字虚拟 (qq.com)

孙若风|元宇宙的文创基因 (qq.com)

孙若风|骈散:中国语言模块的审美张力 (qq.com)

孙若风|字形心迹:中国诗性符号意象 (qq.com)

孙若风|声美:中国诗学曾经的执念 (qq.com)

孙若风:中国造字论的诗性思维 (qq.com)

孙若风 | 意物与感物:中国诗学、语言学的同质同构 (qq.com)

中国诗学与语言学的融通 (qq.com)



孙若风
中华美学传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