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祥|茅店西坑的节日

乐活   文学   2024-10-04 07:00   江西  


茅店西坑的节日

文/陈志祥

值此国庆假期,忙到冒烟的工作突然按下暂停键。闲暇之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茅店西坑生活时,那些最让我们期待的假期节日。


清明

清明节的时候,茅店西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组织挂纸活动,就是由家族中的头人通知各家各户派代表参加扫墓活动。


我们登高陈氏家族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活动流程。清明节的时候,各家各户齐聚登爵堂,由当年为头的家人组织安排饭菜。其他参加的老老少少就会被安排成几路人马,去往各个方向的祖地完成挂纸的任务。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跟着堂哥小勇去储潭杨芫祭拜祖地。从登高出发之后,到寨子下河边开始上山,一路上顺着山脊到猪坑的尽头。有一条小路下山之后,就进入了杨芫的地界,我们这支队伍,在杨芫有好几个任务要去完成。最后祭扫的是我们支祖的祖坟,坟前有一个小池塘,干完活的家人们可以在此洗手和清洗工具,然后顺着此处上山就可以来到牛坑尾老屋屋背,顺着牛坑尾的山脊下来,还有几处祖坟需要祭拜。完成我们这个小分队的任务之后,差不多要耗时3个小时,于是就顺着小路回到登高老祠堂。


此时,老祠堂已经非常热闹了。有的小分队去的地方比较近,早早的就回来喝茶聊天。家中擅长主厨的大伯和婶婶们,也在里里外外忙活着饭菜,西坑老家经典的餐席即将端上宗祠的餐桌。


时不时的还有爆竹声声响起,那是有一些出远门的宗亲,也不辞千里回乡祭祖。以前,西坑的家人们去广东打工比现在辛苦很多,没有高铁和火车,只能坐长途大巴一路颠簸回到赣州。更加没有手机支付,身上带的现金都必须藏得非常好,否则遇到拦路打劫的时候,赚的辛苦钱还会被洗劫一空。然而,即使有这么多的困难,家人们还是都会尽量赶回来,参加这个一年一度的挂纸活动。

 

这样全部家族组织的挂纸活动,小时候参加过好几次,后来搬家到茅店街上生活之后,次数就渐渐少了。随着外出务工和进城生活的越来越多,全族挂纸慢慢演变成了分户挂纸,细算下来停办了将近20年。前几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斥资40多万重建登爵堂,我们的清明节挂纸活动,又一次重立了规矩。为了让各家各户都有参与感,我们每年由6户做东,每五年就能主持一次。明年就轮到我牵头的这个小组,最近正在研究要给家人们准备哪些饭菜。


端午

清明节之后,就是立夏,我们老家在这一天大多数都会煮一锅茶叶蛋。所以,对于立夏的记忆就只剩下茶叶蛋,也不记得还有没有其他的习俗。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我们又多了些许期待。


因为,端午节对我们小孩子来说,带来的好吃的好玩的,是春节以外最多的一个节日。


首先,父母们会提前一天准备好粽叶和糯米。我老家的屋旁就有一簇粽叶,所以,从来不用担心没有粽叶。包粽子,是西坑人家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目。爷爷还在世的时候,会经常跟我说端午节,储潭圩的大河上,会有龙舟比赛。但是,从小到大都没有合适的机会去现场观看。只能自己脑补,河面上百舸争流的画面。前两年,认识了储潭和乐村的龙舟会的宗亲们,原来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属于茅店严坑文山堂陈氏的后裔同胞。


其次,有的人家也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准备一些豆巴子和花生巴子,还有的会烧勺子米果。因为这三样都离不开石磨和米浆,所以,我们家通常都会多磨一些米浆。勺子米果一般会加一些瓠子(蒲瓜)切成小粒,做成瓠子米果;还有时候会加入一些擦菜,做成擦菜米果。但是,米果不经留做好之后,必须在一两天内吃完。而且,冷下来的米果虽然火气没有那么大,但是味道也没有刚炸出来的时候好吃。 所以,父母还会做一些豆巴子和花生巴子。豆巴子和花生巴子,原本都是用来临时待客的零食,但是对于生活在西坑大山中的小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美味。每次想吃的时候,都只敢拿一些小块的碎开的豆巴子,因为完整的要留给客人享用。


还有,家人们会准备几块雄黄,散布在屋前屋后的角落。因为,这个时节冬眠的蛇已经出来活动,饿了一个冬天,正在饥肠辘辘地寻找食物。在我小时候,曾经有三次跟蛇有关的经历。第一次是妈妈在挖田埂的时候,发现一条还在冬眠的草花蛇,从小在乡下长大的妈妈胆子也非常大,趁蛇还没有发应过来的时候,就捉住了蛇的七寸,然后找了一个尿素袋子装了起来。


第二次是妈妈和哥哥一起发现的一条蛇,将近有两米长,气味非常重。发现的时候,它还有半个身子缠在树上,这次有哥哥的帮助,自然也是顺利的被捉拿归案。那一年,正好是端午节的前几天,自从年初交完学费,家里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带着这条两米长的大蛇,哥哥骑着二八大杆来到了茅店街上,在人生地不熟的茅店街上,将蛇卖到了120元钱。虽然,后来有人说他被骗了,蛇贩子转手就把蛇卖给了新饭店的一个老板,价格翻了好几倍。然而,那个时候的120元,对于我们家来说,正好可以解燃眉之急。


第三次在老家见到大蛇,也是那一年的中秋,不知道什么原因,外公在我家对门干活的时候,来家里喝水歇脚。有一条大蛇又出现了,有了端午的120元,全家对于这条突然造访的楠蛇志在必得,外公拿着我递给他的虎杈一路上紧追不舍。我也跟在后边,第一次见到行动如此迅速的蛇。只见它顺着厨房下的屋檐迅速的飞身到了屋角的李子树上,在李子树上没有做过多的停留,继而又顺着竹子一圈一圈地往上爬,直到虎杈够不着的时候,妈妈也把晒衣服的竹竿递了过来。然而,可能是它已经预知了被捕的命运,一个劲地往高处逃跑,还在屋后的几棵梧桐树顶上接力,直到遁入荒草从中,这次以外公为主力的抓蛇行动宣告失败。外公非常沮丧,因为这条大蛇比端午节的大蛇还更肥,如果顺利抓到的话,说不定可以换回来更多的钱。



我的外公是一个命途多舛的人。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没有读过书,有幸遇到了外婆才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最常听到他跟我说的故事,就是关于我爷爷在禾场上横刀立马,吃碗跟嚼豆子一样。其次,就是说到他年轻时候,去西华山挖矿,回家的时候为了省下路费,一口气从西华山走回西坑老家。每次外公说到这里,外婆都会说他笨,舍不得花钱坐矿里的车回县城,大抵是没苦硬吃的意思。西华山钨矿位于今天的大余县南安镇,距离西坑老家有120多公里,我不知道以正常人的体力要走多久才能回到家。但是,在我高考毕业之后,曾经去沙石镇的协顺电子厂,面试通过之后,兜里没有一分钱,身边也没有熟人,为了回到县中取生活用品,曾经也是空手徒步走了4个多小时。那时候,我就想起了我的外公,当然还有我那个做菜非常好吃的外婆。


关于端午节的仪式感,自然也少不了插香蒲和艾草。香蒲,也是我们茅店西坑的一大特色。据说,香蒲草也分两种,一种是水香蒲,我老家门前的鱼塘水口处就有一丛,长得非常旺盛。每次,家里准备煮芋头稀饭的时候,妈妈就会采几片水香蒲加入锅中,等到出锅的时候,一揭开锅盖就会食欲大增。另外一种,就叫做石菖蒲,跟水香蒲长得非常相似,但是不能拿到做佐料,只能当做我们端午节时候,用来煮洗澡水,和艾草一起煮一大锅,洗去一整个冬天的疲惫。


关于艾草的传说,我在其他文章中曾经提到过。据说是唐朝时期,黄巢的军队经过会昌筠门岭的时候,黄巢中了瘴气,当地的农妇用艾草治好了他的疾病,为了感激农妇就通传手下的兄弟们,遇到家门口插了艾草的不准入室。于是,就传下来了端午节插艾草的习俗。茅店西坑的孩子,在端午节当天,还会被家人派出去采一些草药,有一种在田埂边上就能发现的藤,我们会摘来系在腰间,或者做成草环戴在头上,据说也是有驱蛇虫的功效。


中秋

中秋节,是一年中的大日子,也叫做团圆日。小时候,对于中秋节的记忆,大多数都是跟月饼有关。因为茅店西坑的孩子零食匮乏,月饼,是一年当中难得的零食。印象最深的有核桃酥、麻子饼和五仁月饼。


我最喜欢的是核桃酥,因为它的价钱相对便宜,是唯一一种不需要等到中秋节那天,就可以享用的美食。茅店本地的核桃酥,在茅店老街有一户林姓人家会做来卖,我家搬到茅店街上之后,曾经就在林家月饼的斜对面,曾经亲眼见到过做核桃酥。虽然,材料和做法都非常简单,但是,仍然挡不住它的香酥和一丝丝甜甜的味道。至今,在超市里见到类似的核桃树,我还是会忍不住买一些回来品尝。


麻子饼和五仁月饼,一般都是拿来送礼的东西。有时候,爸爸妈妈会准备好一提猪肉和五仁月饼,让我和姐姐送到外公外婆家。外公外婆家离我家很近,大约不到一里路,因为要途径罗屋禾场,之前陈远均家门前总是有大鹅和狗会攻击小孩,所以,每次都要跟着姐姐一起才敢经过。慢慢的也发现,狗狗虽然叫得凶,但是不会真上。如果它往前冲,你就假装蹲下捡石头,就可以把狗狗吓退。但是,大鹅是天生的楞种,没脑子所以什么都不怕。如果被大鹅啄上一口,也是非常疼的事情。所以,看到东北人用大锅把它治得服服帖帖,我就喜欢上了这道菜。深圳有一家叫做龙江缘的铁锅炖大鹅,味道非常正宗,每个桌子上都有一个大铁锅,上菜之后会配上一些花卷在锅面一起蒸熟,蘸着铁锅炖大鹅的汤汁,我一个人就能吃掉一打花卷。


回到茅店西坑的中秋节,我老家的房子东边有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树后面还有一座大山,总是会让月亮来得更迟一些。搬好小桌子,摆好小椅子,月饼、花生、瓜子都放好,月亮却跟待出阁的小姑娘一样,遮遮掩掩地姗姗来迟,有时候我们都等得睡着了,月亮才越过山脊和树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此时,我们一家六口人,也开始高高兴兴地品尝美味的月饼。曾经记得,小时候对着月亮许过一个愿望,希望每天都能吃到五仁月饼。如今,长大了,每年都会收到很多,但是却好几年没有尝过一口。


在等待月亮出来的时候,爷爷总是会拿着一把蒲扇,一边给我赶蚊子,一边给我讲故事。有一些是儿时的童谣,还有一些是他曾经的故事。曾记得爷爷说过,他的弟弟比他小19岁,兄弟几个都在牛坑尾长大。太爷爷太奶奶去世的早,中间的几个小爷爷都夭折了,只剩下他们两兄弟。为了让小爷爷将来有出息,爷爷又当爹又当妈,想方设法供小爷爷去读书。当时茅店西坑可以用来换钱的东西并不多,爷爷最常拿去街上卖的就数片柴和竹篾制品,有时候为了凑足学费,一个圩日要往返储潭和牛坑尾两次。


有一年,爷爷家里养的牛跌入河坑,脚折了无法活下去。于是,爷爷就叫来屠夫,把牛杀了卖肉。但是,当时正处于恢复生产的重要时期,在旧社会封建统治思想下,私宰耕牛是犯法的行为。爷爷,因此也被公社关了起来等待判刑。当时,奶奶没有主心骨,姑姑、伯伯和爸爸都还年幼,临走的时候,爷爷叮嘱稍大一点的姑姑,如果自己出事了一定要带好两个弟弟。前些年,跟姑姑讲起这些故事,她老人家也还是老泪纵横。


当时,大家都知道爷爷是被公社里的话事人诬陷,小爷爷当时也在南塘出了点事,公社就欺负家里没有撑得起事的人。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写了一个证明信,奶奶带着姑姑、伯伯和爸爸,挨家挨户去找人摁手印做证,证明耕牛是因为摔断了腿无法活才宰杀的,最终公社才不得不把爷爷放出来。爷爷放出来之后,也没顾得上休息,又带着衣服和食物,翻山过岽去南塘探望小爷爷。


重阳

古诗里的重阳节,都逃不过王维的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不知道茱萸是什么东西,只是因为它提到了登高,还以为王维是在我们茅店西坑老家写的。现在长大了才明白,茅店西坑人家,只知道这一天要吃薯包子。


再过几天,又是重阳佳节,不知道茅店西坑的木梓油开榨了没有。在茅店西坑生活期间,每年重阳节都差不多是木梓油出来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里的油缸也基本上见底了,所以,不管是在重阳节前还是节后,炸薯包子都是为了把油缸清空,方便新油回来之后,可以有地方存放。


做薯包子要用我们当地的板薯,样子比较丑陋,外形也不规则。口感跟铁棍山药差不多,所以,平常也经常用来做菜。板薯切成片,在锅里炒熟,起锅前加一点白醋溜一圈,味道非常不错。我非常喜欢家里吃板薯,因为每次切板薯的时候,都会留下一小块屁股,如果赶上我在帮妈妈烧火,就会把板薯屁股留给我。放进灶膛里,等到一餐饭做完之后,板薯块也跟着烤熟了。从灶膛灰里扒出来,剥干净表面的灰,里面的肉还冒着热气,味道别提有多好吃。所以,喜欢帮父母烧火一直是我的爱好,因为除了板薯、还有芋头、红薯等,都可以用相同的办法跟着烤熟。



烧薯包子的第一步,是需要把板薯洗干净。需要刮去表面的黑色的脏东西,露出红色的板薯肉,然后用刷子把板薯刷成浆,加入烧薯包子的配料和盐,就可以开始起锅烧油。大半锅的木梓油倒入大锅中,只需一会香味就可以飘满乡间,用虎口把板薯泥掐成一个个圆形的薯包,用勺子把薯包送入油锅炸至表面金黄。


薯包子好吃,但是非常上火,经常吃完就会嗓子疼,所以从来都不敢多吃。但是,如果等放凉了再蒸熟,就没有刚出锅时候的香味。


春节

春节是茅店西坑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需要从秋收之后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例如:腊板鸭、香肠、腊肉、猪肝、牛肉干......这些九龙盘里的美味,说多了都会流口水。


自从妈妈去世之后,再也没有吃到过家里准备的年货。直到联系上大龙村的一位老同学,他是我们田寮下陈氏的本家宗亲,按辈分是我的侄女。每年都会叫她帮忙准备年货,材料放心,味道也正宗。所以,我从来都不问价钱,只要过年前跟她讲好我要多少份量,就可以提前收到家乡味十足的年货。

以前,在茅店西坑过年前,还有一场大戏:就是打黄元米果。听父母说,以前没有机器打米果之前,黄元米果是用石碓,一棍子一棍子打出来的。打完之后,需要迅速的分成小块,做成一个个的米果。晾干之后,放入用稻草灰调成的水里面浸泡,可以吃到第二年清明节前后。


我印象里在茅店西坑老家打米果的时候,爸爸妈妈提前几天就会带着我们上山找黄元柴。外观跟栀子树的叶片差不多,但是没有见过它的花和果子。黄元柴砍回之后,先要在烈日下晒干,然后用一口报废的大锅把黄元柴烧成灰,调成黄元柴灰水备用。


等到正式打米果那天,一大早妈妈就会炒好一大盆鸡蛋炒米粉,这是给即将来家里帮忙的帮工们准备的。早上七八点钟左右,本村的舅舅、叔叔、婶婶就会来家里,一起到来的还有两个山那边抬着柴油机子过来的米果师傅。


吃过妈妈牌炒米粉之后,大家就开始忙活起来。他们有人把泡好的米放入饭甄里蒸熟,一边蒸还会一遍又一遍的浇上灰水。这一步叫做蒸饭角,蒸好之后的大禾米饭,略带黄色,于是要先在门板上铺开,再针对未上色的米饭,再浇一些灰水方便每一粒米饭都能粘上。


这时候,柴油机子也发动起来了。准备好的饭角开始送到机器的斗子上面,随之而出的就是一股股的黄元米果从机器里面出来。大多数米果都要过机两到三次,直到出来的米果颜色均匀,帮工们就开始忙活了。他们把米果揉成一个一个的米果珠子,这种没有规则的形状,一般是用来自己家吃的,大小形状没有太多的讲究。同时,妈妈也把准备好的模子拿了出来,把米果填入其中,出来的就是一个个带花的黄元米果。带花的黄元米果,大多数都是用来送人的,上面有很多吉祥图案,例如:龙凤呈祥、出入平安、一帆风顺,都是寓意把好运送给身边的亲人。


小孩子们,这时候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总是喜欢围着案板转悠。因为,做米果的时候,总是会多出来一些边角料,这些就成了孩子们的美味。妈妈总是会准备好一碗酱油辣椒,里面加了很多葱花,拿着米果的边角料,蘸点酱油辣椒味道非常不错。


黄元米果,虽然不是什么大菜,但是在茅店西坑人家,也是非常重要的待客美食。过年之后,家里来了客人,女主人都会炒一盘米果当做茶点。所以,衡量你在主家是否重要,就看你去了有没有黄元米果。


我从小就爱吃黄元米果,哪怕过了季节也会在冰箱里备着几块。有人说,黄元米果不好消化,我不以为然。经过我多年的研究发现,黄元米果跟学习成绩还有着奇妙的联系。在茅店读书的时候,每年都可以吃到黄元米果,我的学习成绩一路绿灯,在茅店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如果只是个例,我也不会这么说,跟我同届的有一位李姓学霸,学习成绩跟我一直都是旗鼓相当,直到高中之后,我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前段时间,我们组织校友会,终于又联系上了这位学霸,听说他也从小就爱吃黄元米果,而且我们一样都是可以把黄元米果当饭吃的人。细想起来,我之所以高中开始学习成绩下降,跟我没有吃到正宗的黄元米果有很大的关系。


黄元米果从冰冷的灰水中取出来之后,洗去表面的稻草灰切成薄片。茅店西坑吃米果的时候,一般都是油菜刚长成的时候,摘一些带花的嫩芽,搭配几片腊肉。炒黄元米果,一定要让腊肉的油脂煸出来,味道才会更香。清明节前的黄元米果,除了米果原本的味道之外,还融合了稻草灰发酵之后独特的味道。有的人认为这个时候的是臭米果不能食用,而真正会吃的人,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味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每年春节妈妈都会准备一大桌的年夜饭。有一年,年夜饭开饭前,爸爸妈妈叫爷爷站一个。我那时候还小,不懂为什么吃年夜饭要叫爷爷站着。只见爷爷缓缓站起来,端起酒杯脱口而出:

今年过年大团圆,桌上有糖又有盐。

高高兴兴又一年,吃完团团又圆圆。



作者简介


陈志祥,1986年生,江西赣县茅店人。第一份工作在石芫中心小学任教,现在从事智能家居行业,定居于深圳。热爱家乡,热心公益,喜欢研究族谱和家乡相关的人文历史。

本期编辑:风侠

文艺青年,文艺方式,文艺生活,加入星火吧,让青春燃烧。

   征稿声明   

 

星火赣县驿是一个纯文学平台。

本平台致力打造高质量文学氛围。

现长期向广大文友征集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稿件。欢迎四海文友赐稿。
①来稿要求本人原创,且无在其它公众号推送过,附个人简介相片一份。
②来稿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③来稿字数不限,稿件择优选用。

投稿微信:lf20141009      邮箱:  lflwl99@163.com

稿费及赞赏:稿费来源赞赏,10元(含)以内,不发放稿费,留做平台运营开支,10元以上的按照赞赏金额70%,发放稿费


需要了解《星火》杂志的请加lf20141009 微信 

星火赣县驿
以文艺的方式做文艺的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