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店中学的印象
茅店中学,创办于1958年,最早的名称是茅店初级中学,旧址位于现在的镇政府旁边,有5间土墙教室和5间寝室。据说1964年5月份的时候,茅店发生了连日的狂风暴雨,贡江洪水肆虐冲毁了老校舍。为了长久之计,学校搬迁到洋塘村汶溪,也就是现在茅店中学的位置,至今已经有60多年。我们三兄妹,只有哥哥是在茅店西坑生活期间上中学。从杨洞小学毕业之后,家里就开始为哥哥准备了一个带锁的木箱,这个也成为所有乡下孩子住校的标配。开学的时候,爸爸骑着二八大杆驮着木箱,一路从西坑送到学校。一个木箱,承载了西坑人初中三年的记忆。因为学校的宿舍是那种老旧的大通铺,每个学生只有一张凉席的位置,家里带来的衣服、大米、小菜,以及其他的贵重物品统一存放在木箱里。到达学校的第一件事情,需要用大米换成饭票。饭票一般只在学校内部流通,不仅可以用来买米饭,还可以购买食堂的早餐和菜品。大米换饭票的价格会根据市场上粮食的价格上下浮动,为了防止学生们囤积饭票,学校食堂会盖章作为防伪标签,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收更换新的饭票。在我刚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曾经通报了一起恶性事件,有一位蔡同学使用橡皮章,仿制了一批饭票。因为样式逼真,居然多次在食堂买饭买菜都没有被发现。还是因为食堂大妈们发现这位同学,突然就开始用饭票大手大脚的消费,有时候还会请客给好兄弟们吃菜包子。老师就跟家长了解情况,发现家里并没有给他额外增加大米和现金。于是,顺藤摸瓜才发现了这个制作假饭票的“案件”。我基本上没有用过饭票,所以,我更羡慕的还是家里给哥哥准备的小菜。为了让孩子们多沾点荤腥,西坑的家长们一般都会给孩子准备一个玻璃罐,用萝卜干和辣椒、加入香肠、腊肉、板鸭;还有酸菜、猪油渣等耐存放的食材准备一份小菜带到学校,炒制的时候会比平常多放一些油,这样就可以保存得更久一些。还有些家长会制作霉豆子,辣椒酱、豆腐乳等佐餐配菜,也能给寡淡的初中生活增添一点滋味。每个星期,家里都会准备5斤大米,一罐小菜,外加5元的生活费,这就是90年代初期,西坑孩子一个星期的全部开销。如果现金够用,大米也可以自己淘洗干净,放在学校的蒸饭锅里加热。节约的孩子,这时候就会打开自己的小菜罐子,取一些妈妈牌的小菜,就可以对付一顿。关系好的学生,也会在这个时候,交换一些自己的小菜,味道也是格外的美味。但是,天热的时候,小菜往往到了周三开始就会变质,所以大多数时候都要趁着周一周二吃完,剩下的两三天就要靠着为数不多的现金和饭票,在食堂打菜才能撑到周末。初中时期,住校学生都是周五放学之后才可以出校门,茅店西坑的学生们也开始陆陆续续回家。有的家长会在学校门口接孩子回家,虽然大多都是骑自行车,但是有个人在路上作伴,十多公里的路也显得更轻松一些。有些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会给孩子配一辆专用的单车,一路上同学作伴,活得潇潇洒洒,也曾是西坑路上的一道风景。还有一些条件有限的家庭,就只能步行回家带米带菜,尤其是西坑大龙村的同学,如果步行回家至少需要4个小时,从放学回到家中已经天黑了。即便如此,在家里也只能待一天多点时间,星期天的下午又得背着沉重的大米和菜罐子,踏上十几公里的上学旅途。1998年,从杨洞小学转校到茅店中心小学三年之后,我迎来了小学毕业季。小升初统考,我们班出现了历届升学考试中的最好成绩。全班同学都达到了双优的目标,我也以全乡第二的总分成绩,开始了我三年的初中生活。在入学之前,曾经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当年赣县二中刚刚成立,非常需要成绩好的生源打底,我们全班几乎都收到了二中的入学邀请函。尤其是双科90分以上的尖子生,在学费和住宿费上都有非常大力度的优惠和补贴。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茅店中学发布了分班方案,按当年的总分排名,一共分了6个班,第1名到第6名各领一个班,名字写在第一位。其他名次按顺序依次分配,基本上保持了每个班级的实力均衡。这一年,是茅店中学的一个尝试性突破。因为,以往学校分快慢班,从入学开始就把成绩好的分到同一个班,这样就会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一年,我被抽签分到了初一(4)班,班主任是丁长春老师。当时非常担心快慢班的问题,所以,我更倾向于去赣县二中,至少在宿舍条件方面,二中会比茅店中学配套设施更好。但是,因为姐姐跟学校门口的刘家姐姐是好朋友,很快丁老师就找到了正在茅店中学读书的姐姐给我带话。于是,在姐姐的游说之下,我还是决定在茅店本地上学。开学第一年,我们正好赶上了新教学楼启用,那是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每层有6间教室。初一学生被安排在一楼;二楼和三楼除了初二、初三的班级,还预留了几个教室作为办公室。新校舍好像是从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在新校舍和旧宿舍之间,还有一片施工之后留下的空地。没错,我们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全员上阵收拾外操场,每个班级分配了一小块地方,由体育老师用石灰划线,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带领拔草和平整土地。那时候需要从家里带镰铲、铁锹和粪箕,先用镰铲把突出的泥巴和石头挖出来,然后用铁锹铲到粪箕上挑走。最后,还要由校领导安排专门负责验收的老师,用细水管过来确认是否水平。在茅店中学的开学第一课,就这么叮叮当当地干了小半个月才完成,如今已经成为茅店中学的外操场的一部分。因为居住在茅店街上,离家只有3公里,所以我也有幸成为了一位走读生。大多数时候,都可以踩着单车去上学,从来没有觉得累。但是,茅店的冬天是我印象里最糟糕的季节,刺骨的寒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不管你穿多厚都会有缝隙可以穿透你的外套。茅店中学的三年,不管你是住校生,还是走读生,每天都要上早自习和晚自习。所以,天还刚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就得从温暖的被窝里起来,推着我那辆破单车去上学。曾经我有一辆跟我配合非常默契的单车,虽然外观并不出奇。但是,却是我非常要好的伙伴。我们之间的默契,可以说是做到了人车合一。从茅店街到茅店中学这段路上,曾经可以做到全程不扶车把手,一路把我带到学校门口,是一辆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然而,在我初一下学期的时候,它却突然离我而去,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它。那是一个普通得再不能再普通的一天,我照常骑着我心爱的单车去上学。到了学校门口之后,把它停在刘家小卖部旁边的空地上。当我放学的时候,居然发现它凭空消失了,找遍了学校门口的各个角落都没有发现它的踪迹。我以为是哪位同学在跟我搞恶作剧,于是每天,来到学校都会去原地看看,或者去其他停放单车的位置寻找。这是我在茅店中学的第一辆自行车,自从它消失之后,我就不得不跟姐姐共用一台自行车,在姐姐初三毕业季的时候,每天还要驮着我去上学,直到姐姐毕业之后,我顺利继承了姐姐的自行车。有过茅店中学上学经历的,也许都会跟气门芯结下不解之缘。这玩意它不贵,但是没有气门芯,单车也会寸步难行。气门芯自己消失的概率不大,大多数时候,还是人为因素。如果你得罪了哪位同学,对方报复的方式经常就会是拔气门芯。因为毕业已经20年了,如果有哪位拔过我气门芯的现在可以主动告知,按照我们廖律师的说法,已经过了20年的有效追诉期,即便知道是你拔的,我们也拿你没有办法。正是因为有过这段经历,我对于拔气门芯的小孩,会非常严厉的教训。2018年的时候,我把车停在新市民公寓的楼下,还躺在车里休息。迎面过来几个小学生,其中有一个小孩就在四处张望,观察路边的停放着汽车有没有气门芯盖。经过我车旁的时候,立马蹲在我的车轮边上,一个个地把气门芯盖拧下来装进裤兜。于是,我缓缓地开门下车,把小孩叫到车旁,当他从裤兜掏出证物之后。我就让他在车旁罚站,同时也通知其他同行的小伙伴去告知家长。中途来过几个小孩,说是告知了孩子的家长,希望通过传话让我把孩子放回去。我并没有理会,而是找到了孩子父亲的电话号码,通知家长来当面把人领回去。每天早自习结束之后,会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早餐时间。住校生因为不准出校门,只能去食堂打早餐。一般都是包子,油条、白粥,汤米粉之类的,品类也还算齐全。走读生一般会在校外吃早餐,曾经有一段时间,学校门口的几家小店也可以售卖炒米粉,味道非常不错。但是,因为离学校太近会影响学校食堂的生意。所以,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只能去三糖厂门口吃早餐。三糖厂门口也叫做汶溪圩,有四五家早餐店,还有一个卖油条的摊位。印象比较深的有两家,一家叫做华盛餐馆,另一家叫做小毛包子铺。华盛餐馆就是今天茅店街上的华盛大酒店的前身,在粮站农贸市场行时的时候,华盛大酒店几乎成为了茅店新郎新娘结婚摆酒的标准配置。华盛餐馆的早餐品类比较全,座位也比较多,是大多数走读生早餐的首选。老板娘非常热情好客,尤其是他们家的白粥,有甜、咸两个口味任选,白砂糖和酱油辣椒可以由我们自己加料,不会小气吧啦地限制我们的用量。小毛包子铺当时没有店名,这个是他后来在三岔路口的招牌。大家都知道老板姓毛,茅店上坝人,做包子、饺子、面点的手艺非常不错。尤其是他们家的肉包子和蒸饺,每到学生出来吃早餐的时候,一笼接着一笼,经常都是刚刚出锅,就会被学生们哄抢一空。在吃早餐这件事情上,住校生往往都会羡慕走读生可以走出校门。现在想来,学校这么做的考虑,主要还是想让学生们能够省点钱。按照当时的物价,三糖厂门口的早餐,至少要1元钱以上才能吃饱,而学校食堂的汤米粉大多数只要3-4毛钱。等到我自己在茅店中学上学的时候,学校已经围了一个院墙。如果中午不想回家,在校外简单地吃过午饭之后,我就会去我的秘密基地。那是一棵在新教学楼后面的大榕树,因为每天中午学校会关闭校门,走读生出校之后,不到午休结束时不会开门。所以,就只能把这棵大榕树当作我午休的临时场所。我们茅店西坑的小孩,几乎人人都会爬树,我也不例外。 学校的这棵榕树,跟茅店码头的那棵差不多大小,有很多往外伸出的粗大的树枝。我不仅可以在树枝上平稳地睡觉,还可以光着脚丫在树上健步如飞。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这棵树是作为我的私人领地,其他人上树都要经过我的同意。在这棵树上,有时候也会有意外收获。例如:有些高年级的学生,会出双入对地从树下的小路经过,去河边的堤坝上散步。还有一些有私人恩怨的同学,会约在榕树下谈判。榕树的旁边有一条小溪,把汶溪的几口大鱼塘串联在一起。学校附近有很多茶芫和茶树,这也正好验证了县志上的汶溪圩产茶叶的说法。隔着一片汶溪经过的田地,就是每一个茅店人都印象深刻的三糖厂。三糖厂作为红极一时的大型企业,在茅店相当于是特别行政区的存在。我还在西坑生活的时候,每天早上都可以听到三糖厂的汽笛,巨大的声音每天早上7点都会准时响起,就像是全茅店人的闹钟一样准时。以前,三糖厂有班车直通县城和赣州市,所以,大多数三糖厂职工和子弟,都是以城里人自居,说的也都是普通话。厂区里面不仅设置了食堂、还有分配员工宿舍,以及配套的幼儿园和三糖厂子弟学校。提到三糖厂的食堂,不知道是否记得,曾经三糖厂的食堂出过一款巨无霸的菜包子,一个包子有盘子那么大,一个就能顶一顿饭。在姐姐小升初的时候,三糖厂子弟学校是作为贵族学校一样的存在。如果茅店本地的孩子想要去三糖厂子弟学校读书,看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要看父母的钱包和社会地位是否匹配,否则勉强跟子弟学校的人一起读书,是很难融入到他们的学习环境中去的。所以,当我们开学之后,同学中最显眼的就是之前三糖厂子弟学校过来的这一拨同学。他们往往衣着光鲜靓丽,说话和交流也比我们乡下孩子更加大胆和有底气。因为他们的存在,无形中给我产生了自卑感。课间的时候,我只好蜷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除了少数时间跟同学交流,其他时间就只能完成作业打发时间。一不小心,就把成绩搞上去了。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之后,学习方面便一发不可收拾,初中三年,感觉在学习方面没有花太多的努力,但是每次大考成绩出来的时候,都能够名列前茅。现在想来,跟开学时候,糖厂子弟给我带来的压迫感离不开关系。当然,随着慢慢地了解之后,糖厂子弟也开始融入了我们的环境中。除了少数有条件转校到大城市的学校,大多数还是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共度了三年茅店中学的求学时光。随着三糖厂关门倒闭,有一些底层的糖厂子弟也受到了父母下岗的影响。因为大多数糖厂职工都是从外地过来的,所以下岗之后的职工,如果没有迅速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生存状况还不如在乡下种地。曾经有一段时间,三糖厂的旧厂区成为了无人看管的场所。有时候放学之后,我们几个同学会骑着自行车在老厂区瞎逛。有一次,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在一起玩,正好到了饭点的时候,同学邀请我们一起吃饭,但是因为家里米不够,我们只吃了一小碗锅里就已经见底了。所以,跟我们一起在茅店中学读完三年的糖厂子弟,大多数都是在经历下岗潮的那一批家庭的孩子们。他们,虽然没有了往日糖厂子弟的风光,但是每一个我认识的糖厂子弟同学都非常坚强,非常诚实、非常优秀。在茅店中学的三年时光里,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数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首先,不得不提我们的班主任丁长春老师。带着最初对于丁老师的误解,为了不错过知识点,我经常都会拿着姐姐的课本和读书笔记,提前把要学的内容自己学完,然后尝试着做题。所以,我的数学也慢慢成为我的传统强项,即使到了高中时期,我专挑数学课睡觉,也没有影响到我的数学成绩。因为从初中的时候,就已经习惯了自学数学,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时候都是作为我自学的补充。其实,丁老师教学水平还是非常不错的,自从接手我们班之后,丁老师也是加倍努力,无论是备课的质量,还是平时的课堂辅导,都不失一个优秀教师的水准。慢慢地,我们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丁老师的教学方式。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在丁老师《真心英雄》精神的带动下,我们班的成绩也慢慢从平行班里脱颖而出。在初一的两次学期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的成绩都比其他班级明显突出。尤其是年级前十名,有6个都在我们班,整体平均分也是年级中最好的一个。关于数学成绩,印象最深的有两次测试,其中一次数学成绩是92分,跑遍了6个班,才知道全年级只有两个人及格,另外一位就是很多人熟悉的李学霸70多分。还有一次,是考试题中有一道几何题,几位数学老师都一致判定条件不足,宣布不需要做这题的时候。因为我已经习惯了30分钟交卷,所以,就有足够的时间瞎捉摸,一不小心居然通过加圆形辅助线的方式,证明了该题有解。第二位印象非常深刻的要数谢文春老师,谢老师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虽然只带了我们初一和初二,但是在我们班的同学中,却一直都觉得她陪了我们三年。谢老师在作文启蒙方面,为我们的学习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例如,谢老师给我们设立的图书角,当时把各种优秀作文书交给我来管理,同学们需要借阅的时候,都是到我这里签名。久而久之,我也成为经常可以看到优秀作文选的那个人。经过谢老师的启发和指导,我发现那些优秀的作文都好像有公式一样。虽然,不能说是千篇一律,但是读起来总是感觉似曾相识。所以,我默默地背下了100个优秀的作文开头和结尾,根据考试的命题,随机挑选两个组合在一起,中间的内容用首先、其次、然后...串联在一起。这样完成的作文,在人工阅卷时代,往往都可以博得老师的高分。在石芫教书的那一年时间里,我也曾经用这个方法给我的学生上课,果然和我猜想的一样。哪怕是语文功底很差的学生,只要开头和结尾优秀,也经常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当然,我也并不是鼓励大家都这么做,真正要学好语文,还是要自己多读多看多想多写。只有自己的积累足够多,才能做到真正的松弛有度,自由发挥。谢老师在我们上完初二暑假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把我们班几位成绩比较稳定的同学叫回来上课。据说,谢老师正在参加赣县二中的选调,需要上一堂公开课。那天,我们都非常积极地表现,努力地回答课堂上的问题,配合谢老师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试课。殊不知,正是我们的积极表现,把谢老师成功的送给了二中的小朋友,从此我们也开始频繁的更换老师。除了丁老师一直陪伴了我们三年,其他任课老师都是只陪我们走过了一小段路。在此,我代我们全体同学向教过我们和没教过我们的所有茅店中学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因为初中同学大多数都还保持着联系,考虑到回去之后,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能在此揭露太多。所以,我决定帮大家回忆几位印象比较模糊的同学。首先,有一位来自糖厂子弟学校的肖同学。她在我们班只读完了初一,就转校去了其他地方。在众多糖厂子弟中,肖同学算是品学兼优的代表,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还非常的友善和好学。肖同学转校之后,曾经返回茅店中学数次,无论在糖厂子弟中间,还是我们茅店本地同学中的人缘,都算是非常不错的。之前校内人人网很流行的时候,曾经有加过联系方式,那时候她也已经毕业,在惠州真维斯工作。第二位,钟同学,估计还记得的人已经不多了。他是从水南中学插班过来的漂流子,因为他的父亲是东田砖厂的工作,所以,他也跟着父母一起转校到我们班级。在他加入我们班之后,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以为城里来的孩子学习成绩会比较好。尤其是同桌黄传斌私底下跟我说:这个赣州市来的同学,学习成绩会超过你。所以,趁着他们在玩的时候,我又多花了一点时间抓学习。直到班里面大多数人都赶不上我才敢踩刹车。这位同学,来到我们班之后,最喜欢跟东田村的几位同学一起玩,从来不好好学习。尤其喜欢跟老师作对,哪位老师对他好一点,就会成为被他针对的对象。曾经我们班的物理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大学本科生,在茅店中学教我们属于高配。第一次执教我们班,本来也是踌躇满志。但是,因为钟同学屡屡不听管教,并且在课间做了一件让老师非常丢面子的事情,之后这位老师就申请换班,然后离开了茅店中学。从此,我们班的物理老师经历了频繁的更换,直到初中毕业,这一科都是我们班集体的弱项。第三位钟同学属于插班生,她原本是我们上一届的校友,为了提升学习成绩才来到我们班级。关于这位同学,最意难平的是那一年的元旦晚会。我们班由她写了一个剧本,报名表演一个小品,大概的内容就是有一位同学上学路上被同学打了一顿,然后她就是那个负责处理伤口的护士。没错,我就是被她点名来扮演被打的那位,而且还是不能更换的那个。起初彩排的时候,并没有被打的环节,都是直接跳过开场进入剧情,我自己都觉得没有任何看点。殊不知,她给大家准备的彩蛋要留到元旦晚会当天。那一天,我把爸爸妈妈都叫到学校来看我的表演,刚一登场,我就被她提前安排好的同学揍了一顿。本着剧情需要,我还是坚持配合演完了。至今回想起来,开场的被打跟后面的剧情毫无关联,剧情之烂也在彩排的时候被谢常春老师提前指出来过。但是,这位同学在赌开头的彩蛋能够给我们的表演拉票,仅此而已。还有一位是我需要特别感谢的丁同学,她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是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尤其是英语成绩,一直都是我需要学习的榜样。丁同学是初三的时候,原来的三班拆分到其他四个班级,丁同学才从三班并到我们班级,属于半路同学。作为三糖厂下岗职工的家属本来就难,重组家庭的孩子就更难。但是,丁同学非常的坚强和努力,还非常乐于助人,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学习上,而且在她毕业之后,也体现地淋漓尽致。在我最困难的一年,能拿得出手的就只剩下一台破车。当时,还处于智能家居的起步阶段,市场行情比较差。就在我感觉生活没有希望的时候,丁同学的一件事启发了我。当时,他们公司有一单货需要从虎门加急拿回来,其实她完全可以自己打车去,凭票都可以报销。但是,她却把这个机会给了我,跑完一趟虎门,她按照出租车的价格给我结算了路费。也正是她的这个启发,我才想到车也是可以用来挣钱的工具。那一年,正赶上优步UBER和滴滴打得水深火热,作为第一批私家车跑优步的车主,补贴和收入都是相当惊人,而且还是按周结算。曾经,作为优步深圳车神,我的周收入流水在深圳跑车圈子里,长时间排在车神榜的前三名。所以,车主圈给我取的外号叫做包包,意思是订单都被我承包了。虽然,我早已经退出了网约车的圈子,但是曾经手握方向盘,不用导航就可以跑遍全深圳的那几年,也是非常值得怀念的时光。当然,除了启发我可以跑车之外,丁同学也经常提供帮助,才得以度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她也是我的同学中,唯一跟我家人和孩子都比较熟悉的一位女同学。所以,当她结婚的时候,当时正值国庆假期。我们一家子从深圳出发,堵车30个小时,也要赶去新余庆祝丁同学的婚礼。当然,我们还有很多非常优秀,非常乐于助人的老师和同学。正是因为有大家的陪伴,我们才顺利地从茅店中学毕业。记得参加中考的时候,有一个填志愿的流程。我曾经非常担心自己的成绩不会被县中录取,就犹豫地问老师,要不要填个职校的自愿作为备用。结果,被劈头盖脸地教训了一顿。因为,之前茅店中学的传统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被中专录取,例如龙南师范学院,在姐姐前面的几届非常吃香,毕业出来就可以分配到有编制的教师工作。其他,没有被中职录取的学生中,成绩稍好的会继续去县中深造,成绩稍差的就会选择卫校、技校等职业学校。我现在还记得丁老师对我说:如果你都考不上县中,那我们这班人就都不用考试了。
陈志祥,1986年生,江西赣县茅店人。第一份工作在石芫中心小学任教,现在从事智能家居行业,定居于深圳。热爱家乡,热心公益,喜欢研究族谱和家乡相关的人文历史。
本期编辑:风侠
文艺青年,文艺方式,文艺生活,加入星火吧,让青春燃烧。
征稿声明
星火赣县驿是一个纯文学平台。
本平台致力打造高质量文学氛围。
现长期向广大文友征集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稿件。欢迎四海文友赐稿。
①来稿要求本人原创,且无在其它公众号推送过,附个人简介相片一份。
②来稿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③来稿字数不限,稿件择优选用。
④投稿微信:lf20141009 邮箱: lflwl99@163.com
⑤稿费及赞赏:稿费来源赞赏,10元(含)以内,不发放稿费,留做平台运营开支,10元以上的按照赞赏金额70%,发放稿费
需要了解《星火》杂志的请加lf20141009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