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把根留住——《人文赣县》读后感
乐活
文化
2024-10-26 09:41
江西
把根留住——《人文赣县》读后感
刘锋
20年前,在我热爱写散文的时期,听闻过赣州散文界龚文瑞老师,是赣州市散文协会的创办者,当年开创性地主办《散文视界》,凝聚了众多散文写作爱好者,促进了赣州散文的发展。文瑞老师在《赣南日报》副刊任主编的时候,刊发了我的一篇小文章,激励我对文学创作的热情,照亮了我的文学之路。后来我在赣州市作协工作期间,也有幸为文瑞老师新书《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与赣州》编辑“赣州书架”,直到今天,我仍然很荣幸地为文瑞老师的新著《人文赣县》编辑“赣州书架”。期间我也拜读了文瑞老师的其他作品,深深地被老师情怀、文笔所征服和感动,虽然未曾谋面,但我觉得与文瑞老师是熟悉的。文人是热爱家乡故土的,是热爱生活的,文瑞老师曾经在赣县生活过,在《我与赣县》一文中自豪地写道:“赣县是我的第二故乡。”文瑞老师的《人文赣县》就体现了文人对故乡的热爱与情怀, 赣县,作为江西最早建县的古县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赣县,它不仅是千里赣江第一县,更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省会之“赣”命名的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瑞老师新著《人文赣县》一书,不仅是一部地域文化的开拓之作,更是以赣县悠久的历史的深刻挖掘与精彩呈现,脉络清晰、史料翔实,描述了赣县声音、色彩。《人文赣县》从“赣”字溯源,自灌婴开基娓娓道来,时光中所呈现的历史人文,或浓或淡,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历史,下笔如行云;千年赣县的历史动荡和社会的变迁,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跌宕起伏在历史长河中,思绪飘逸如流水;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和思想,无不彰显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学术的造诣。风云变幻二千年多年的赣县,留存下来的文明,需要有人去发现、整理、传承,而老师在做的正是这样一件事,从《赣州古城地名史话》《客家古邑 摇篮新韵》《吾心光明——王阳明南赣史话》《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与赣州》等著作可以看出,老师在努力且执著地挖掘历史中留存的“一息尚存”“遗迹遗韵”,正是因热爱而执著,因执著于赣县的热爱且付诸笔端,用叶林老师的话来说:”这是先生对于赣县人文历史的再造,是一份具有’文瑞特色’的 文化奉献。”龚老师在文中所说:“是的,一切的灾难,甚至战争,都是改变不了文明成果的,至少它有遗迹遗韵一息尚存。而一块文明地的真正走失,是从文明人的心中流走。”“当一个人执着于某件服务于大多数人的事情时,冥冥中一定会有力量汇聚而来,支持着你把这件事导向成功。”行笔于此,当感龚老师心中有一种文化自信油然而生!这,定然是一种缘分,一种由心而生的文化自信情结和自豪感,这,何尝不是文人的一种风骨!老师在每篇文章开头皆以一首古诗概论,这让我们想起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学经典作品一样,甚是感到亲切,这,好似是一种传承或对先贤的一种敬意吧!《人文赣县》一书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描述,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赣县两千多年来的历史长卷。这本书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赣县的历史文化,也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和热爱,赣县,我们的家乡,从此不再默默无闻。龚老师书中所说:“我撰写的《人文赣县》 应该是 120 年前《赣县乡土志》的一个文化延续,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是文脉传承。”老师对赣县人文历史的熟悉程度及热爱用执著,倔强不足以形容的,过程中的脚力、脑力、笔力、眼力凝聚一册《人文赣县》,让赣县文明不流失,其功甚巨,其文学成就和文学境界非常人所及,其目的和缘起我想是——把根留住!赣县之根,文化之根!刘锋,笔名风侠。江西省作协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赣州市作协常务理事,星火赣县驿驿长。作品散见《散文百家》《赣南日报》《赣州晚报》《江西邮政报》《诗刊》《今朝》等报刊。本期编辑:风侠
征稿声明
星火赣县驿是一个纯文学平台。
本平台致力打造高质量文学氛围。
现长期向广大文友征集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稿件。欢迎四海文友赐稿。
①来稿要求本人原创,且无在其它公众号推送过,附个人简介相片一份。
②来稿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③来稿字数不限,稿件择优选用。
④投稿微信:lf20141009 guolinhua789
邮箱: lflwl99@163.com
⑤稿费及赞赏:稿费来源赞赏,10元(含)以内,不发放稿费,留做平台运营开支,10元以上的按照赞赏金额70%,发放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