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店西坑的美食
作为一个38年的资深吃货,离开茅店西坑已经有20多年。虽然偶尔还能回乡品尝一些家乡的美食,但是跟儿时的印象还是差那么一点感觉。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在我印象中的西坑人家的餐桌上,有哪些特有的美食。在我家的门前,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溪,小溪流过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杨洞村冷水坑象形人的水田和山地,这里也是很多茅店西坑人去储潭圩的必经之路。在我家门前的这条小溪里,每个小水潭都会有几条小鱼,大的也不过两三指宽,小的还不够塞牙缝。在溪流的石缝中,还有很多小虾米和小螃蟹。这些鱼虾蟹,对于茅店西坑几个月都不见荤腥的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不可多得的美味。每当鱼儿繁衍到一定规模之后,孩子们就开始摩拳擦掌,想要拿下这个小水潭,抓些小鱼小虾回家里加餐。抓鱼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路边的醉鱼草,这是一种在茅店西坑路边常见的野草,开紫色的花,非常容易辨认。采集足够的醉鱼草捣碎之后,撒进水潭里,只要分量足够,鱼儿立马就会翻白,就像喝醉了一样。这时候,需要迅速出手抓鱼,否则鱼醒过来之后,又会活蹦乱跳想抓就很难了。第二种则是我们常见的戽鱼,这种是一看就会的办法。首先,在有鱼的上游用作一个水坝,在地势较高的一侧留一条排水沟,继而形成一个临时的围堰。从路边的田里面挖一些泥巴,敷在临时的水坝上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这时候,就需要开始工作,用戽斗把围堰中的水戽出去,然后就可以伸手摸到小鱼。曾记得小时候,村里的罗同学家正在盖新房子,在我们家每天挑水的山泉旁边。我们发现泉水旁边的水潭里有不少鱼儿,一会浮出水面吐个泡泡,一会躲藏在草丛里。于是,我们交换了一个眼神,就开始合作戽鱼。经过我们小半天的努力,收获的鱼儿比想象中的多得多,装满了一整个小兜。考虑到同学家正在盖房子,我一条鱼都没要全部送给了他家。虽然,我们小学三年级因为我转校而分开了,但是到了茅店中学的时候又成为同班同学,时隔20多年,不知道还是否记得当年我们一起抓回来的那些小鱼儿。戽鱼的时候,还经常会有一些意外收获,那就是小溪河里的小虾米。水戽干之后,小虾米都会自己蹦上你的小竹篮里,有时候可以收获很多,但是个头都不大,偶尔能抓到一两只小尾指大小的河虾。大一点的河虾,有时候跟着妈妈在小溪里洗衣服的时候,也能够偶尔地发现。但是因为数量太少,经常都会被我们玩死。有时候,还能发现藏在石头下面的小螃蟹,其中有一种糯米老凯,就像刚刚蜕壳一样,嫩嫩的软软的,即使被它的钳子夹住也不会觉得痛。小鱼小虾抓回家之后,一般都会先把小鱼破肚之后掏干净内脏,然后放在大锅里烘干。炒菜的时候多加一些辣椒和姜片,味道非常不错。很多在茅店中学读书的同学,都曾经带过这道小鱼小虾炒辣椒到学校,非常地下饭。螃蟹,我们茅店西坑又叫做老凯,在小溪河里非常常见,在杨洞小学读书的时候,还能在学校旁边的小溪里见到,它们一般都躲藏在石头的下面,翻开石头就可以抓到。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用青蛙腿钓螃蟹,事先需要抓几只小青蛙,开膛破肚之后,只留下拐臂子用棉线绑住,剩下的部分砸碎之后撒在小水坑里吸引螃蟹过来。这个过程,我在姑姑家跟着小表弟一起见证过,过程非常残忍。从小就比较胆小害怕青蛙,所以我只能用其他的方法代替。有一回炎热夏天,暑假的时候,大人们都在忙活自己的事情。我独自一人觉得无聊,就用棉线做了一个钓螃蟹的工具。因为没有青蛙腿,我就用小石头绑在棉线上,把鱼竿插在路边等待螃蟹上钩。那天运气出奇的好,好几只螃蟹在小石头附近盘桓,可能他们也觉得奇怪,从来没有见过不会沉底的石头,一只接一只地奋力爬上来。古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也享受了一把石头钓螃蟹的乐趣。西坑小溪河里的螃蟹,大多数都是青色的小河蟹,偶尔也能抓到几只透明的软壳蟹,现在市场上已经买不到。它跟大海和湖水里养殖的螃蟹不一样,并没有蟹黄。我们把螃蟹抓回家后,一般都会把螃蟹的肚子和内脏掏干净,然后放在锅里面烘干,只需一把小火就会变成金黄的颜色。然后,起锅烧油把螃蟹炸至酥脆,用蒜苗和辣椒炒熟,起锅之前加点水焖一会就可以上餐桌。因为没有蟹黄,我们一般都是吃螃蟹的腿和壳,炸酥的河蟹吃起来并不费劲,嘎嘣脆还补钙。但是,那天我钓回来的那些螃蟹,我一口都没动,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特别蹊跷。如果不是有神仙相助,那么就只能怀疑那些螃蟹的智商,一块石头就可以钓上来的螃蟹,想必吃了也没什么营养。所以,主菜我一口没动,但是用来炒螃蟹的辣椒和蒜苗,还是非常地下饭。倒菜,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有的地方叫做擦菜、有的地方叫做梅菜。前段时间,石芫中心小学的春华老师还给我纠正过应该是道菜。据说,这个菜是道士发明的,所以叫作道菜。因为,赣南地区有很多道士,他们住在山上的寺庙买菜很不方便,道菜不仅储存时间长,而且还非常下饭,所以在赣南地区乃至有客家人的地方都非常受欢迎。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是梅菜,主要是因为广东梅州客家人比较多,较早把梅菜扣肉这道菜推广开来。因为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需要发酵会出盐霜,所以也被称作霉菜。但是,我还是喜欢叫做倒菜。主要还是源自于它的做法中,有一个步骤是需要把陶罐倒扣在盆上,然后加上一层水密封。因为需要倒扣着密封发酵三四个月,所以,久而久之就被称作倒菜。首先,需要在九、十月份种下大头菜,这是一种属于芥菜科的蔬菜。一般需要三四个月就能长成,菜叶非常多,根部比较大像萝卜一样。因为它有一定的耐寒性,所以即使是到了霜降时节才开始采收。虽然这个时候邻近过年,家里也不缺可以食用的新鲜菜,但是在90年代,腌制倒菜是衡量一个西坑女主人的重要考量标准。因为倒菜从采收到可以食用,一般需要又需要三四个月,这个时候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新鲜的蔬菜才刚刚种下,耐存放的腊肉香肠又已经全部造完了。这时候,倒菜就成为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菜。一般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会买回来一块五花肉,切成小方块炒出糖色,在干净的锅里撒上一些毛毛盐,在锅里7分热的时候,把倒菜倒进锅里面炒干,好吃的关键还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入一些切成小圈的干辣椒。最后加入预备好的红烧肉,一份擦菜红烧肉就煮好了。这道菜的分量一般会比较大,一餐肯定吃不完。而且,就跟约定俗成的规矩一样。第一次端上餐桌的时候,大家都基本上不动里面的红烧肉,夹一些旁边的倒菜就可以下饭。但是,当它被第二次、第三次热完之后再端出来,里面的红烧肉就会非常抢手。因为经过多次加热之后,红烧肉里面的油脂已经被倒菜吸收出来了,吃起来不仅软烂,而且没有油腻的感觉。这时候,倒菜作为配菜也更加的好吃。如果红烧肉被瓜分殆尽,盘里的倒菜不会马上倒掉,而是会再加入一些刚刚长成的小青椒圈接着回锅。在菜园里的新鲜蔬菜没有长成之前,倒菜有时候要连着吃一两个月。为了更好地介绍这道菜,我跟石芫的春华姐姐请教了一番,结合小时候的记忆,大致的做法是这样的。大头菜采摘回来之后,第一步是在溪河里清洗干净晾干水分,然后用菜刀把大头切开,根据菜叶的走向分成若干个小块。倒菜跟梅菜的区别,主要就是在这个加工的工艺方法上,倒菜是把切开的大头菜在院墙的竹篱上晒至八九分干,然后就需要准备几个干净的大陶罐,把菜干一层一层的塞进陶罐里,每放一层菜就需要撒一回盐,还需要加一些米酒的酒糟。全部塞满之后,就需要用稻草塞在罐子口,既要保证倒菜的紧实,又要保持一定的透气性。最后一步就是把罐子倒扣在一个浅盆上,加水刚刚没过陶罐口,还需要隔三差五地加点水,确保空气不会跑进陶罐中影响倒菜的口感。虽然,这是一道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菜,但是对于茅店西坑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道菜。做得好的倒菜,取出之后会有一种天然的香味,金黄金黄的,色泽非常诱人。取出之后,会用干稻草捆成一扎一扎,既可以拿来赠送亲朋好友,还可以拿到街上售卖。识货的老板,会拿着倒菜先闻一闻,如果没有异味就会择一点放在嘴里品尝。优质的倒菜,口味略微有点酸,但是多嚼一会又会有一点点回甘。遇到饭店老板出来采购时,优质的倒菜往往会直接整筐买走。饭店里一般会用来炒茅店的本地卜干,加点瘦肉和倒菜,出锅之后色香味俱全,在茅店本地和周边都非常受欢迎。曾经在2017年的时候,我带着家人去石芫中心小学,在石芫街上的蓝欣酒家专门点过这道菜,至今回想起来还流口水。芋头,在茅店西坑也是广泛种植的一种农作物。一般有两种,小一点的叫做毛芋头,大一点的叫做芋头脑。对于每一个茅店西坑人来说,如果在外地能够吃到一份地地道道的芋头糊,思乡之情就可以消解大半。芋头糊的做法比较简单,但是唯独离不开茅店本地的毛芋头。这种个头的芋头,在深圳的超市里也经常可以看到,但是买回家煮很久,也没法达到做芋头糊需要的状态。也许是因为品种不一样,橘过淮南而为枳,毛芋头离开了赣南就不是原来的毛芋头了。首先,把毛芋头简单的清洗干净之后,蒸米饭的时候放到水里面煮熟捞出,在凉水里过一下,就可以轻易的剥开毛芋头的外皮,软糯的芋头嫩肉就滑溜溜地取出来放在盆子里备用。取一些芥菜叶子切碎,起锅烧油,油热之后倒入菜叶。炒好之后加水,放姜,然后烧开后把芋头放下去,用锅铲把芋头碾碎。一边碾碎,一边翻炒锅底以免糊锅。每次做芋头糊的事后,我都喜欢帮妈妈烧火。只要嘴巴甜,不仅可以得到一个小芋头放在灶膛里烤芋头,还能在芋子剥好之后,分一个给我尝鲜,注意心急吃不了热芋头,千万不要一口吞下肚子里,容易噎住而且还非常烫。但是,最让我期待的,还是芋头糊起锅的时候,如果多加一把柴火,锅底就会有一层芋头糊锅巴。在我小时候吃到的众多美味中,芋头糊的锅巴是让我最难忘的东西。20多年来,还一直在想念当年的味道。芋头糊上桌之后,最常见的吃饭就是芋头糊拌饭。盛一晚米饭,浇上妈妈牌芋头糊,用筷子搅匀之后,不需要别的菜也能干完一大碗米饭。出来工作之后,只要遇到家乡的菜馆,我都会点这道芋头糊,但是走遍了大江南北,还是茅店的芋头糊最正宗。毛芋头除了做成芋头糊,还有很多其他的吃法。例如,加一些水仙蒲,做成芋头稀饭;或者是切成半月形的小片炒着吃,都可以非常的下饭。当然,芋头脑也是茅店西坑餐桌上的美食。芋头脑的块茎比毛芋头大,个头跟广西的荔浦芋头有几分相似。但是,荔浦芋头更接近零食,我们茅店的芋头脑则是大多数时候用来做菜。芋头脑采回家之后,可以在阴凉的地方存放一段时间。食用的时候,先用镰刀取出表皮的杂质,然后切成细丝。因为不容易入味,所以炒之前需要先抓一下盐,然后起锅烧油炒成酸辣口味的。不过相对于芋头丝,我更喜欢酸辣芋荷梗。在茅店西坑老家的屋旁,曾经有几棵芋头,他的茎叶长得非常旺盛。终于有一天,我的姐姐把它拿来做成酸辣芋荷梗,芋荷梗采回来之后,第一步是取出叶片和外面的硬皮。剩下的芋荷梗切成段放入锅中抄水,捞起之后加点盐和醋腌制一上午。等到中午做菜的时候取出,芋荷梗已经变成了黄色,就像从酸菜坛子里刚刚捞出来的一样。起锅加一点猪油渣,辣椒和这备好的芋荷梗一起炒,这是我在茅店西坑老家,吃到过姐姐做得最好吃的一道菜。出来工作之后,一直想念芋荷梗的味道。前几年,发现高中同学的朋友圈里有在推广,于是买了几回放在办公室里。当别人大鱼大肉的时候,我只需要一罐芋荷梗就可以了。虽然走遍了全国的大江南北,但是会把棕包当菜吃的也就只有我们的老家。别的地方的人,根本就无法体会到这道菜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在茅店西坑老家,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会种几棵棕树,它的外形就像一棵缩小版的椰子树。棕树浑身上下都是宝,每年都会长出棕树叶,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做蒲扇的原材料,只需要把棕树叶片裁成合适的长短,叶柄留着一手可以握住的距离,一把简易的棕页蒲扇就做好了。除此之外,棕树的叶片也经常用来代替绳子使用。尤其是它的棕皮,从古至今都是制作蓑衣的原材料,还有人用棕树皮做床垫,保暖效果也非常好。即便它被砍倒之后,棕树的树干还是非常好的搭桥的原材料。茅店西坑人腊肉的标配就是棕包,就像鄱阳湖的藜蒿炒腊肉的地位一样。过年的时候,如果有机会来家中做客,有没有这道棕包炒腊肉,就可以衡量主人家对你是否重视。因为棕包不常有,每家就那么几棵,如果主人家会把棕包剐回来做菜吃,是我们当地的最高礼节。这道菜的口味有点偏苦,我一般只喜欢吃里面的腊肉。所以,并不是特别在乎是不是用棕包炒出来的。但是,对于喜欢喝白酒的老乡们来说,棕包的苦味确实一道非常好的下酒菜。一口谷烧,一口棕包,在味蕾的作用下,可以让人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感。九龙盘
前几年,赣县组织了一次厨艺大赛,茅店也有几道菜成功入选了赣县十大名菜,其中就有茅店的九龙盘。每逢过年之前,茅店西坑的妇女们就会开始准备香肠、腊肉、板鸭、猪肝、牛肉、鸡胗、鸭胗,通过腌制后晾晒在竹竿上。在冬日的阳光下,反复晾晒出油之后,就是制作九龙盘的原材料。以香肠、板鸭、鸭胗(鸭庆子)为例,都是在锅里蒸熟之后取出,略微放凉一点之后,就要趁热切成片,用辣椒粉和香油伴一下,就可以放在九龙盘里,作为茅店西坑春节时期,接待客人的标准配置。九龙盘是否丰富,不仅仅是衡量西坑人家是否富足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西坑女主人是否能干的标准。当你来到西坑人家做客的时候,不管你饿不饿,主人家都会邀请你品尝一下他家的九龙盘。关系好的亲戚朋友,还会用九龙盘里的好菜来伴酒,三五好友一边聊着一年的开心事,一边用牙签扎几块板鸭和牛肉,可以喝上一整天。懂事的小孩,在去亲戚家做客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大口大口地吃九龙盘里的美味。因为出门之前,父母会教育孩子,九龙盘的制作非常辛苦,如果一不小心吃完了,再来了别的客人又需要重新准备。但是,我是那个不懂事的小孩,不管去哪里做客,九龙盘都是我必吃的东西。尤其是去二姨家,每年当我们准备过去做客的时候,二姨和叔叔就知道九龙盘要重新再蒸一份了。主要是我们两兄弟常年都在外地打工,妈妈去世之后,从来都没有吃到过正宗的九龙盘,只有去二姨家才能让我们放开肚皮吃。当然,茅店西坑还有很多很多好吃的美食,例如小炒鱼、炸腐竹炒肉、瓠子炒肉、米粉茄盒、粉蒸肉,鱼饼汤、木槿花、冲鼻菜、猪油渣炒菜梗、荞头炒板鸭、酸菜炒大肠......真的不能再说了,一边打字就一边在不停地吞咽口水。苦于深圳没有几家地道的江西菜馆,稍微出名的几家我都去过,只有一两道菜还能算凑合,其他的都差点意思。前段时间,发现一家赣县南塘人开的饭馆,位于龙岗区金井路35号的邓老表家常菜。从朋友们发过来的照片,看上去食材和厨艺都比较正宗,准备找个合适的时间,带着家人去尝一尝家乡的味道。
陈志祥,1986年生,江西赣县茅店人。第一份工作在石芫中心小学任教,现在从事智能家居行业,定居于深圳。热爱家乡,热心公益,喜欢研究族谱和家乡相关的人文历史。
本期编辑:风侠
文艺青年,文艺方式,文艺生活,加入星火吧,让青春燃烧。
征稿声明
星火赣县驿是一个纯文学平台。
本平台致力打造高质量文学氛围。
现长期向广大文友征集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稿件。欢迎四海文友赐稿。
①来稿要求本人原创,且无在其它公众号推送过,附个人简介相片一份。
②来稿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③来稿字数不限,稿件择优选用。
④投稿微信:lf20141009 邮箱: lflwl99@163.com
⑤稿费及赞赏:稿费来源赞赏,10元(含)以内,不发放稿费,留做平台运营开支,10元以上的按照赞赏金额70%,发放稿费
需要了解《星火》杂志的请加lf20141009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