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予|忆黄昏

乐活   文学   2024-09-20 19:53   江西  



忆黄昏
文/涵予

黄昏时分,天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这番景象总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绝美诗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千年时光匆匆流逝,但那画面却如古篆刻痕,深深刻印在我的记忆之中。夕阳温柔地洒落,柳烟浓密,记忆中的黄昏,明净而苍茫,带着一抹淡淡的哀愁与惆怅,宛如古画中淡墨渲染的远山,引人无限遐想。

悠悠岁月,四十年转瞬即逝,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然而,对我而言,这四十年却见证了我半世芳华的流逝,青春已逝。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随着岁月的流转,成长为了今日的模样。无数个黄昏悄无声息地溜走,但那些过往的烟火气息,在记忆深处总是忽明忽暗,如古籍中淡雅的墨香,萦绕心间。

幼时,我单纯不谙世事,更不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凉。我居住在江南的一个小村落,那里山深路遥,与外界的喧嚣繁闹相隔绝。黄昏时分,最常见的是流水炊烟、倦鸟归巢,以及农人荷锄而归的温馨画面。小舟静静地系在池塘边的柳树下,我与妹妹在溪边嬉戏浣衣,父亲则在田间辛勤劳作。弟弟细心地挑拣着刚摘下来的豆角,为母亲准备晚餐的食材。落日熔金,染醉了半边天空,云霞叠浪,瑰丽似锦,仿佛山风打翻了颜料盘,色彩斑斓,美得令人心醉。穿过那片翠绿的小竹林,便可见到黛瓦青墙的简陋厨房。母亲在灶前烧着柴火,炒着自家种的小菜。斜阳洒在灶台上,连陶罐里的佐料也似乎被染上了色彩,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暖意,正应了那句“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暮色四合,煤油灯下,我们一家五口围坐在小方桌旁共进晚餐。餐桌上,清炒豆角、西红柿炒鸡蛋、一盘自家泡的酸菜,还有一大盘刚蒸熟的地瓜,简单而快乐。那场景,如一幅温馨的画卷,定格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后一点余晖,在庭院的天井里渐渐消散。那时的我,尚未领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凄美之意,只觉一切自然美好,恍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再现。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体会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和世态炎凉,关于黄昏的记忆也开始变得复杂而深刻。

后来,在书本中读到江淹的《采菱曲》:“秋日心容与,涉水望碧莲。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我才恍然觉得,那些兰舟独上、卷衣采莲的日子,如梦似幻,美丽至极,仿佛是一幅幅流动的画卷,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我也随着无数个黄昏的流逝,从青涩的小女孩成长为了妙龄女子。为了排解心中的愁绪,我喜欢在纸上涂鸦,将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化作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作,以诗抒怀,以画寄情。而同村的小姐妹们,则早早地离开了乡村,去往了充满幻想的遥远都市,追寻着她们的梦想与未来,离乡背井,远赴天涯。

那时的黄昏,对我来说,多了另一种意味。我爱上了宋词,迷上了家乡的戏曲,也与多愁善感结为了知己。晚霞日落,不再只是纯粹的美丽,更蕴含了深深的情感与思绪。读罢赵令畤的“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苍凉与无奈。独自坐在老旧的木楼上,远眺斜阳,仿佛要将秋水望穿,却不知远方的归人是谁,又在哪里。那份孤独与落寞,如同黄昏时分的暮色,渐渐笼罩了我的心房。

楼下的戏台,在民俗时令或节庆之日,总会请来戏班,热闹地唱上几天大戏。村人们踏着晚霞归来,洗去一天的劳作尘土,换上洁净的衣裤,早早地坐在台下,等待一场戏的开幕。老友相聚,或带上几壶陈年老酒,或泡上几盏新摘的野茶,沉醉在生旦圆润婉转的唱腔里,忘却了春秋,不知了古今,仿佛置身于古人所云的“戏曲天地”之中。戏中的故事,如远树寒鸦、岸草汀沙、满目黄花、几缕残霞,深深触动了我。我仿佛看到了卧病在床的倩女,为追随王文举,魂魄离体,不惧万水千山,同他赴京。台下的我,早已被那凄美的唱词感动得泪流满面,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戏曲中的一员,共同经历着他们的悲欢离合,入戏太深。

终于有一天,我背上行囊,在日落斜阳下离开了故里,去追求所谓的前程。穿过烟雨巷,告别折柳亭,我深知以往与草木山水为邻的岁月已成为过去,离别故乡,远行天涯。若生于古代,我或许只是一个平凡的闺阁女子,守着柴门里的朱帘小窗,看几场花事,有幸读几阕《小山词》,过着平淡而充实的生活;或在戏文里找到梦的依托,偶尔扮一回青衣,唱几出折子戏,享受着戏曲带来的欢乐与慰藉。然而,世事无定,我最终还是被赋予了漂泊的命运。这一切,像是岁月对我的考验,到如今,依旧不曾停歇。

生活最初给了我许多美丽的想象,但时间久了,我才明白人生无处不红尘。当年的肤浅已被今时的深沉所取代,不必经历千帆,我已解百态人情,看透了世间的繁华与落寞,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历经沧桑的古人。如今的黄昏,更添了几分人世况味。每当斜阳映画、烟雨敲窗时,我心中总是感慨万千,无所适从。久而久之,黄昏成了一种病,在许多个不经意的时候,如约而至,如影随形。无论是否安家落户、衣食无忧,我总觉得自己只是天地间的一个过客,少了幼时乡村那般不与世争的安然,漂泊无依。

黄昏给天涯旅人带来了太多的感伤与思绪,因为我们都需要一个安放心灵的归宿。那些围炉煮酒、雨夜谈心的闲情日子,早已锁进了旧庭深院,不再复来,往事如烟。我开始惧怕黄昏,它总是带给我一种遗世的孤独和寥落,仿佛在提醒我的青春已然渐行渐远。然而,我深知,如若心有归依,又何惧风霜相催?坐断黄昏,或可换来月夜长宁。我虽无陶潜采菊东篱、终老南山的悠然闲逸,但在暮色时分,我亦能感叹人生风尘无主,享受那份宁静与淡然,淡泊明志。

时光无情,纵使我诚心悔过,亦不能重返乡间泛舟捞萍,更不能在村落里觅得一个男子,与他携手日落,共度流年。然而,我依旧珍惜每一个黄昏的到来,因为它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与宝贵,提醒我珍惜当下。此刻,秋雨黄昏,寒蝉惊梦,我内心百转千回,皆因多年漂泊所致。黄昏本无罪,是世人太过情多,将回忆当作远行的资本。卸下白日粉尘,一切故事行将落幕。告别今日,那未知的明天,其实并不遥远。我期待着未来的每一个黄昏,都能带给我新的感悟与收获。

想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曾在一个秋窗风雨夜填写《秋窗风雨夕》。那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凭借文字挨过了无数个凄清黄昏。她寄人篱下的命运注定了一生的悲剧,而曹雪芹更是给了她嗽疾的设定。每至春分、秋分之后,黛玉必犯此病,她的黄昏与长夜在药香中度过,最终魂断潇湘馆,情绝大观园。然而,即便如此,她那份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永恒的传奇。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无法舍弃的城池,我的城在儿时的故土。那里的一石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记忆与情感,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而黄昏竟成了时光梦里的归宿,仿佛它所在之处应该温暖宁静,再不必流离失所。短暂的黄昏虽只是一段注定消逝的风景,但每一天都不可替代,都值得珍惜。晚风多情,弹一曲《禅茶一味》拂去日落的怅惘,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茶养心。我本爱明月清风,又何须为谁更改心情?只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以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每一个黄昏的到来,去感受那份独属于它的美丽与哀愁,随遇而安。

虽如此,我终难忘乡村小楼、秋景斜阳。依稀听见那古老的戏台上,有舞着水袖的戏子唱道:“风定也,落日摇帆映绿蒲,白云秋窣地鸣箫鼓。何处菱歌,唤起江湖?”江湖变幻风云,却不改初颜。而我们在时光的浩海中,沧桑老去。我盼着那一天,到了黄昏之龄,可以重回故里,在烟柳霞光下泛舟采莲。不知道那深深庭院里,还有谁为我点亮一盏煤油灯,谁与我共饮一壶陈年佳酿?云横雁字,斜阳古道,何处菱歌,唤起江湖?这份期待与向往,将伴随我走过未来的每一个黄昏。


作者简介

涵予,本名李爱倩,江西赣州人。星火赣县驿驿员。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山文学网特约作者,腾飞文苑编辑,文字让一生的行程有了韵味,诗歌让梦想有了翅膀。光阴荏苒里,从此优雅而生。荣辱不惊笑对浮生,不骄不躁面对生活,且吟且行,浅观成歌,简单,快乐,悠然走过素锦年华。

本期编辑:风侠  


文艺青年,文艺方式,文艺生活,加入星火吧,让青春燃烧。

   征稿声明   

 

星火赣县驿是一个纯文学平台。

本平台致力打造高质量文学氛围。

现长期向广大文友征集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稿件。欢迎四海文友赐稿。
①来稿要求本人原创,且无在其它公众号推送过,附个人简介相片一份。
②来稿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③来稿字数不限,稿件择优选用。

投稿微信:lf20141009      邮箱:  lflwl99@163.com

稿费及赞赏:稿费来源赞赏,10元(含)以内,不发放稿费,留做平台运营开支,10元以上的按照赞赏金额70%,发放稿费


星火赣县驿:刘锋

需要了解《星火》杂志的请加lf20141009 微信 

赣之源文苑
立足赣县,面向全国,服务大众,旨在营造浓厚的文学文化氛围,让全国人民了解更多的赣县的历史与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