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店人的假期
现在学校的假期比较固定,一般都是跟着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安排。其中,最令人羡慕的就要数寒暑假。暑假一般在七八月份,长达近两个月;寒假虽然较暑假更短,但是正赶上过年时期,可以有很多美食和走亲戚的活动。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作为一个茅店的孩子,印象深刻的假期生活。这是一个对于我来说,非常遥远而又陌生的假期。相信每一个茅店西坑的孩子,都曾经有过深刻的印象。杨洞小学曾经是茅店西坑唯一的完小,杨洞、竹芫、大龙三个村的小孩子都会集中在这里上四年级和五年级。这些都是种地人家的孩子,每到农忙时节,学校都会贴心的给孩子们放假,短则三四天长则十天。我在家中是最小的孩子,所以,即使放了农忙假,父母给我安排的也是最轻松的活。我最喜欢的是春耕的时候,爸爸妈妈需要一起用耕牛翻地,我要么是负责给爸爸妈妈送饭送菜,要么就是在田间地头帮忙照看茶水,尤其是在打滚子的时候,还可以跟爸爸一起站在农具上,一趟又一趟地在水田上翻飞。第一步,先给水田注入足够的溪水,泡上一两天之后,就可以扛着犁耙开始翻地。这一步为了把冬天板结的土地一垄一垄地翻个面,让泥土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样做也可以把上一年的稻草根破开成为新的一年最原始的肥料。第二步,轮到铁耙上场了,也是一样套在老牛的肩膀上,双手紧握铁耙把新翻出来的泥土一点点破开打碎,这样才能让水浸润每一粒土地。这两步都是力气活,一般都是由爸爸先行一步,妈妈则在家里做好午饭,一起带到田间地头。有时候,妈妈心疼爸爸太书生气,也会自己动手翻土耙地,所以过路的乡亲们经常都会夸赞妈妈犁耙辘轴样样都会。大多数时候,妈妈这时候已经在一旁结田埂,就是用新鲜的泥巴把修好的田埂敷上一遍新泥巴,可以防止田埂里有虫穴与老鼠会把田里的水漏掉。同时,妈妈也会把从茅店圩买回来的豆苗,一棵一棵地种在田埂上。第三步,则需要搬出另外一个大家伙——木滚子。这是一个365天里,休息360天的农具,平常都是束之高阁只有在翻地的时候才会派上用场。经过前两步的操作,水田里的土块已经基本上比较松散,也得到了充分的浸润。但是,仍然还是会有一些顽固的小土块在负隅顽抗,为了能够顺利地插秧,只有来来回回地用滚子把土块打散。木滚子的中间是一个可以转动的叶片,可以容纳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站在上面。爸爸年轻的时候比较瘦,有点压不住木滚子的吃水深度,得来来回回得打好几次。但是,如果爸爸妈妈两个人一起站上去又太重,老牛拉不动反而会影响生产效率。所以,爸爸就会试着让我也一起站上去。在老牛的后面,一点一点地往前走,虽然每次都会弄得满身泥巴,但是对于我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一份回忆。因为我是属于超生儿童,没有赶上分田到户的政策。所以,理论上我是没有土地的。所以,到了插秧的时候,爸爸妈妈给哥哥姐姐分配任务的时候,都会说这块是分给哥哥的,那块是分给姐姐的,而我还是在田埂上照看茶水。哥哥姐姐有时候不服气,爸爸妈妈就会拿我没有分到地来搪塞过去。后来,爷爷说他的那份就是分给我的,所以,我也有了一小块土地,每年那一小块水田,都是由我负责插秧。因为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吃黄元米果,爸爸妈妈就把爷爷让给我的那块地用来种大禾米。大禾米,是一种比普通水稻植株更大的品种,长成之后也比普通水稻大更高更粗壮。米粒跟东北大米有点类似,但是东北大米做出来的黄元米果,没有纯正大禾米的筋道。为了能够吃到我心心念念的黄元米果,每年农忙节的时候,我都会非常认真地完成大禾米的插秧工作。而且,到了收获的季节,我也会跟妈妈一起从稻田里选择一些籽粒饱满的稻穗作为来年的种子。从此,我也跟黄元米果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我没有猜错,现在又到了一年一度摘木梓的时候。如果西坑还有继续办学的话,应该又是放假回家摘木梓了。木梓,对于茅店西坑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春天的时候,勤劳的茅店西坑人在忙完播种的事情之后,都会扛起镰铲不辞辛苦的修岭,这是我见过的最接近修地球的一件农活。背上一个水壶,就开始了一年一度最辛苦的工作。通常都是把木梓树下的杂草铲除,然后堆在木梓树下当做肥料,遇到板结的地方,也会稍微松松土,方便木梓树的根部可以更好的呼吸。我见过的大多数木梓树都是在山窝窝里和半山腰以下,这个也跟修岭和摘木梓有一定的关系。并不是山顶上的木梓树不会打木梓,而是因为海拔太高修岭的时候会更加辛苦,而且摘完木梓还得背下来,工作强度成倍的增长。所以,大家也都把半山腰以上的地方,用来种一些杉树,这是一种茅店西坑木匠师傅最常遇见的木材来源。木梓树浑身都是宝,木梓树下会长木梓菇,这是一种我心目中西坑最好吃的菇类。清明时节的时候,木梓树上还会长茶包,一个个挂在木梓树上,小孩子们都是现摘现吃。一般长成熟的是白白的颜色,肉质新鲜的一般水分也比较充足。还有一些还在蜕皮的,虽然看着也非常饱满,但是味道可能还会有一点点苦涩。在摘茶包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茶耳,茶耳是木梓树给西坑孩子们的恩赐,远看和树叶一样,但是比普通的叶片更肥厚,有的正在蜕皮,成熟的跟茶包一样变成了诱人的颜色。如果在山上干活的时候不小心受伤了,木梓树灰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土法止血药。通常都是在山上砍柴的时候,非常容易割到手指,这时候你不要慌,用镰刀在附近的木梓树上刮一点点木梓树表面的灰,敷在创口上面就可以起到止血的功效。回到家里之后,还可以找几个“豹窝子”,就是一种蜘蛛的窝,外形像蚕茧一样,小心地把它取下来,经过木梓树灰止血之后的伤口,只需要简单地清洗一下就可以敷上“豹窝子”,然后用棉纱布轻轻地裹上,这一步可以起到生息的作用。在茅店西坑生活的时候,还有很多土方子。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最喜欢在放学之后,去垇下的杨洞卫生所,找认识的医生要几个青霉素的小玻璃瓶。拿回家之后,把我熟悉的几种草药砸碎之后装进青霉素的小瓶子里,如果遇到刀伤和烫伤,只需要涂上一点点,一两天内就可以结痂。当时正赶上村里的兰兰姐姐,在我家附近割草的时候手指受伤,就是涂了我的药,第二天就结痂掉疤了,兰兰姐姐直夸我是个“小神医”。现在想来,并非我的草药有多么神奇,而是因为装草药的小瓶子,里面可能还有一些残存的青霉素,青霉素本来就是一种抑菌和防止感染的抗生素,我误打误撞地当了一回“小神医”。到了摘木梓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背上匾篓,上山摘木梓去。杨洞小学,也会贴心地给孩子们放假。大人们一般都是上树摘木梓,小孩子们则跟在后面,拿着一根杆子,如果遇到漏网之鱼,就会把木梓树勾下来,把爸爸妈妈没有摘完的木梓装进自己的小背篓。当然,还有一些木梓树上的油果成熟比较早,早早地就从树上掉落,有些显眼包很容易发现就会被爸爸妈妈捡走,还有一些隐藏地比较好的油果,就需要靠我们小个子的小朋友们才能发现。如果勤快的话,忙活一天也能捡到一小背篓,虽然没有爸爸妈妈的收获多,但是这些属于比较零碎的农活,大人们一般都没有时间专门来捡木梓,只能依靠我们小孩子来完成。这个农忙结束之后,老师一般还会布置一个小任务,就是每个学生都要给学校上交一些木梓仁给食堂。低年级的一般是3斤,高年级的一般是5斤,如果超出了学校的定额指标,还能得到几毛钱的奖励,一般都是按斤计算的。这些木梓仁收集起来之后,学校会统一送到榨油坊里,收获的木梓油就作为学校食堂的食用油,专门供给老师们炒菜加餐的时候使用。耕牛是每一个西坑家庭最重要的生产畜力,全家都指望它在耕地的时候出大力气,下地干活之前,都会用精料喂养。平常时间,也会每天牵着牛外出吃草。放牛,也就成为西坑孩子都逃不过的宿命。每到寒暑假的时候,小孩子们睡过午觉,就会开始有村里的小伙伴来到我家。因为哥哥是我们这一辈里的大哥,一般都喜欢结伴而行。所以,哥哥说去哪里放牛,村里的小伙伴也会各自回家赶着自家的牛一起出发。从牛栏里牵出来的时候,一般要给牛牛套一个竹子做成的口罩,主要是为了防止到达目的地前,牛牛会吃沿路的禾苗。耕牛脖子上都会套一个竹筒做成的铃铛,竹筒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发出的音色也不太一样。经常放牛的孩子,通过铃铛的声音就可以辨别自家的牛在哪里。我们会根据草的长势,来判断是否适合放牛,一般都不会重复去同一个地方,要让小草也得到喘息的机会,这个是我们从小就懂得不能竭泽而渔的道理。我最喜欢去的地方,要数龙甲坑,因为那里是正家的山地,牛牛可以随意的吃草,更主要的是那里有清澈的小溪和几块开阔的空地。放牛的小孩一般都会带上一块塑料布,因为山里的天气阴晴不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下起了暴雨。山里没有地方躲雨,这时候塑料布就派上大用场了。我们到达目的地之后,就可以给牛牛解下口罩放开缰绳,让牛儿自由地吃草。而我们小伙伴,则会找一块平坦且适合搭帐篷的空地,用绳子把塑料布绑在树干上,就可以成为一个临时的营地。之所以要结伴而行,就是因为有的塑料布用来遮阳,有的塑料布用来作为垫子铺在地上。如果有一两副扑克,一群人一起打拖拉机,可以玩到天黑才能想起回家。如果遇上寒假的时候,山里的天气是寒风刺骨。为了在放牛的时候可以取暖,小伙伴们也会有其他助兴的节目。最简单的就是烤火,一群小伙伴捡柴的捡柴,生火的生火,一般都会把火堆旁边的杂草清除干净,防止火势不受控制蔓延成山火。生火之前,会在地上挖一个小坑,各自把家里带来的番薯,芋头、板薯块放进去,还有一种叫做奶薯的野生块茎类作物,很多小朋友们都吃过,唯独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也不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子。架上柴火一边取暖一边添柴,聊一些小伙伴们永远都聊不完的话题。火候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用木棍把埋在土坑里的番薯,芋头、板薯块翻找出来,剥去外面的泥巴和表皮,露出香嫩可口的果肉,香味瞬间就可以飘满整个山窝窝。如果大家有好玩的节目,放牛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有时候会在小溪河里摸鱼捉虾,有时候会在田间地头打地洞做成临时的灶台蹦爆米花,有时候会带上自制的弹弓在山里打鸟,有时候会带上爷爷奶奶给孩子们准备的刀枪剑戟扮演电视剧里面的大侠。放牛的时光是漫长而又短暂的,这时候,大家收拾好自己的帐篷,用新土扑灭生起的火坑,然后就可以循着铃铛的声音,寻找自己家的耕牛。出门前的耕牛肚子都是扁扁的,如果找回来之后发现牛肚子圆滚滚的,就说明这个地方的草情不错。如果胆子比较大,也可以爬上牛背骑牛回家。但是,我们只敢骑水牛,因为水牛比较温顺,步伐也非常稳健,即使受惊也只会立定扭头,不容易暴走。曾经我家有一头老牛,因为崴到了脚不得已要敲掉卖肉。为了来年还能有耕牛,就用卖牛的钱买了一头黄牛。这黄牛非常的温顺,牵回家之后,我们全家都非常开心,三兄妹也总是争着抢着要去放牛。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就有人上门来寻。据说,那是一头山背人家的耕牛,半夜里被黄子坑人偷走,爸爸不知内情就买回来了。那时候,偷牛是一项大罪,偷牛贼被抓回来后,只能想办法把买牛的钱凑齐还给我们家,不然就要面临拘禁的后果。那一年,我们家就没牛可用,只能妈妈厚着脸皮去外公外婆家借牛耕地。现在回想起来,爸爸妈妈决定举家搬迁到茅店街生活,跟当年耕牛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农村借牛耕地,是一件非常不好开口的事情。尤其是没牛可放之后,哥哥也跟着爸爸到茅店街上帮忙照看维修的铺子。自从有了哥哥加入,就可以一个人负责看店,一个人负责上门维修,维修铺子的生意也日见起色,这也给我们举家搬迁奠定了经济基础。搬迁到茅店街的第一年就赶上寒假,那时候住在航标站的二楼,邻近当时新建的农贸市场,附近有好几个同年级的小伙伴。妈妈为了让我尽快融入茅店街上的生活,就带着我主动去跟新朋友们一起玩。那时候最流行的游戏就是乒乓球,只需要一块简易的摊板,搭在两张长凳上,中间划上一条线就成了我们最原始的乒乓球桌。作为一个乡下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乒乓球,但是因为勤学苦练,每天都不断地练习颠球,没人跟我玩的时候就对着墙壁跟自己打,一段时间之后我也可以通过乒乓球跟街上的孩子过招。所以,乒乓球外交是我打开茅店街假期生活的一把钥匙。那时候我们的游戏规则叫做国王游戏,其中一个人当国王,其他的孩子轮流考试,如果第一个球可以得分,就可以获得比赛的机会,比赛为5分制,谁先赢下5个球就可以成为新的国王。如果想在乒乓球桌上多玩一会,就必须有两把刷子,成为那个可以连庄的国王。否则只能在旁边当一个看客,即使轮到你上场也会一球毙命。后来在茅店街的生活环境熟悉之后,也会跟着小伙伴们去茅店中心小学打乒乓球。学校里有水泥台面的乒乓球桌,如果遇到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经常都会有小孩子翻墙来玩。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毕业,小学都是我们假期最好的去处。如今,一起玩的小朋友们都已经长大,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一起在小学里打乒乓球,踢足球的时光。乒乓球伴随了我整个求学时光,即使在我去石芫教书的时候,也经常会跟小学生们一起切磋球技。因为水平的差异,只要我们老师上场,孩子们几乎就是被吊打的份。记忆比较深刻的,要数游立武同学,他是当时五年级的学生,在孩子中间属于乒乓球打的最好的一个。每当他跟我交手的时候,我都会把球挑的非常高,但是总是能准确地落在对方的台面上,他个子比较矮,如果想要扣球就得跳起来才可以够得着,每个球都可以打十几个来回,旁边的看客也看得非常过瘾。因为经常在学校里显露球技,所以,当石芫乡政府组织事业单位的职工举行乒乓球比赛,学校领导就派我代表出战。第一年参赛的时候,属于发挥比较正常,打败了前几轮的对手之后,虽然输给了冠军——一位石芫中学的老师,但是最终还是获得了第三名。奖品是一条毛绒的毯子,铺在我的小宿舍里,成为了一件非常御寒的床上用品。第二次参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第一场就遇到了冠军种子选手,早早地被淘汰出局。赛后在乡政府组织的宴会上,我人生中第一次喝白酒。三两三的玻璃杯,每个人都倒满了大半杯,当时我还不懂得酒场上的规矩,以为这一杯只是做做样子,可以不喝或者不喝完。谁知刚刚上菜领导就上来敬酒,大领导端着酒杯过来,一口就干了满满一大杯,把我给看懵圈了。环顾桌上的其他老师也一个个地干了,我也硬着头皮一口蒙了,那一杯足足有二两多。就这样接连喝了有四五杯,才开始自由活动。这场因为打乒乓球而遭遇的酒局,也成为我在职场上的风格。要么滴酒不沾,要么就拎着酒瓶打全场,如果三板斧镇不住,就必须考虑赶紧撤。因为家里开店,爸爸妈妈会把一些零钱给我买零食,所以我的零花钱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更多一些。但是,这也不妨碍我赚钱的欲望,小孩子们要搞钱的目的很简单,除了用来买零食,就是用来买玩具。赚钱的初级阶段是捡废铜烂铁,在茅店街食品站对面有一个废品收购站,会回收酒瓶、废铜烂铁、纸皮等破烂,价钱虽然很低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五毛一块就已经是一笔巨款,可以去小卖部交换自己想要的零食,还可以去巫氏早餐店喝一碗清汤。90年代的时候,矿泉水还属于非常稀罕的商品,大家还没有形成喝矿泉水的习惯,所以电视剧里面,小孩子放学捡矿泉水瓶的桥段,我觉得是编剧太没有生活体验。最初的废瓶子换钱是起源于酒瓶,不管是白酒瓶,还是啤酒瓶,都是厂家争相回收的物件。只要瓶口没有明显的破损,收购站就会按个回收。如果遇到家里面来客人了,喝完之后的啤酒瓶,就是我发财的好机会,一个啤酒瓶可以换一毛五,一打就能换回来将近两块钱。但是家里的酒瓶并不常有,即使是不要的纸皮,也得是赶上进完货不要的时候才能拿去收购站,家里能卖的废品真的不多。所以我们几个小伙伴也经常会相邀去捡废铁。一般在新建的工地附近,总是能找到一些东家不要的物件,有时候是半把扳手或者折断的锯条,有时候是半截钢筋,还有时候能遇上几块角铁,把这些宝贝收罗起来,拿到废品站就可以换钱。相对于捡破烂,伴随我童年假期最多的还是摆地摊。大概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爸爸妈妈发现门口的地方总是被卖菜的霸占,有时候想进店维修家电的客人都挤不进来。为了给自家店面留一条通道,爸爸妈妈给我在店门口支了一个摊位。从此,我的寒暑假又多了一件正事。起初是销售VCD、DVD、应急灯、电风扇、录音机、收音机等小型家用电器。因为我的记性比较好,能记住每一件商品的进货价和定价。但是,毕竟年纪摆在这里,如果我跟客人讨价还价,遇到急头白脸的顾客就会丢失一单生意。这时候,我就会假装问一下爸爸妈妈,他们两的记性都不如我,但是因为店里经常都忙不过来,所以随口会跟我说一个价钱。茅店街上人声鼎沸,真正能听清的时候也并不多。有的顾客也是真正需要才会问价,如果爸爸妈妈报的价格合适,我就会趁机催促顾客成交。还有一些顾客本来就比较犹豫,如果爸爸妈妈报的价格又偏高,我就会假装没有听清楚,说一个更低的价格报给客户,这样也能挽回一些生意机会。其实报价也是一门学问,有的人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常常定价成整数不用找零。但是,站在客户喜欢贪点小便宜的角度,如果能在标签价的基础上,让一两块钱就能达到成交,不仅可以加速自己的货物周转,还能让顾客享受到胜利的喜悦。为了让店门口中间可以留出一条过道,我往往都是一个人照看两个摊位。一边继续卖小电器,另外一边则会去贸易广场进一些儿童玩具。记得第一回爸爸进了100块钱的儿童玩具,卖了一天就赚了360块钱。所以,我又多了一项可以赚钱的生意。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到初中毕业期间,每一个寒暑假的圩日,门口的摊位都是我在照看。生意平淡的时候,可以收百十来块钱,如果遇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最多的一天营业额达到了800多块。用我自己的算法,赚取的利润,覆盖我们姐弟的学费和生活费是绰绰有余。直到在赣县读书之后,寒暑假的时间越来越短,能帮家里看摊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妈妈因为癌症屡次就医,家底也渐渐被掏空了,我们的学费和生活费开始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当我参加高考的时候,家里面已经负债累累,通过多方尝试之后,也渐渐明白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人的一生就像在攀登高峰,虽然沿途的艰辛让你望而却步,但是脚踏山巅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会让你体验到不一样的风景。不要在意过程中的起起伏伏,人生本来就没有坦途,只要你勇往直前,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海到尽头终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陈志祥,1986年生,江西赣县茅店人。第一份工作在石芫中心小学任教,现在从事智能家居行业,定居于深圳。热爱家乡,热心公益,喜欢研究族谱和家乡相关的人文历史。
本期编辑:风侠
文艺青年,文艺方式,文艺生活,加入星火吧,让青春燃烧。
征稿声明
星火赣县驿是一个纯文学平台。
本平台致力打造高质量文学氛围。
现长期向广大文友征集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稿件。欢迎四海文友赐稿。
①来稿要求本人原创,且无在其它公众号推送过,附个人简介相片一份。
②来稿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③来稿字数不限,稿件择优选用。
④投稿微信:lf20141009 邮箱: lflwl99@163.com
⑤稿费及赞赏:稿费来源赞赏,10元(含)以内,不发放稿费,留做平台运营开支,10元以上的按照赞赏金额70%,发放稿费
需要了解《星火》杂志的请加lf20141009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