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邦春|清代赣县名臣何其睿
乐活
文化
2024-11-20 22:03
江西
【摘要】何其睿是赣县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是赣县历史上唯一的会元。清同治版《赣县志》把何其睿与钟绍京、李迈、曾楙、刘丞直、李旭、谢诏、刘思诲并称为历史上八大名臣。清乾隆版、道光版、同治版《赣县志》,清同治版《赣州府志》,建国后出版的《赣县志》《赣南历代名人传》《江西历代进士全传》等均有传。何其睿,字克思,号慎庵,于公元1684年(另一说是农历1685年10月2日巳时)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府赣县四会乡(今赣州市赣县区韩坊镇长演村樟屋龙组)的一户世代耕读之家,曾祖父承兰、祖父正枢、父亲大効,皆是读书人,皆有学不仕,到了何其睿已是第四代书香之家。据《长演何氏族谱》记载,何其睿的先祖叫何十郎,祖籍福建,系入闽始祖何大郎三世孙。在北宋年间,何十郎曾任虔州(今赣州)节度推官,其裔孙何元泰于北宋徽宗年间卜居长演何屋屳,成为长演村何氏的开基祖。按族谱“乾坤分六子、啟家惟孝友、永澄何万世、希承正大明”辈分排名,何其睿属“明”字辈,谱名明艺,是长演村何氏开基祖何元泰的二十代(世)孙。长演村位于韩坊镇西北部,扼韩坊镇水陆交通之咽喉,村落山环水抱,山岭之上林木苍郁,是韩坊通往赣州的必经之地,是韩坊镇境内有据可考的最古老的村落,是个历史悠久、良田千亩、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的大村坊。早在明代正德年间,长演民风纯朴,其中何氏数百家,人口上千,何氏散居于坎头角、福地、望江坪、樟屋龙、上屋芫、祖岭角、村头芫等自然村。何氏重视家风家教,世代耕读传家,其祖训族规“竭终顺、尽孝悌、治生业、重丧祭、正婚姻、严教读、慎交游、务勤俭、戒争讼、厚风俗”,这十条家训,至今仍不过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村中除何氏以外,还有钟氏等姓氏,村中还设有集镇(圩场)。何其睿是何大効次子,在何其睿很小的时候,何大効便去世,由祖母刘氏、母亲钟氏抚养成人,拜邑内名儒张能一学文。公元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杨玠(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山东即墨人)出仕江西赣县知县。杨玠喜携士类,注意发现举荐、培养人才,寒士受识荐者多成名人,何其睿深得杨玠的器重。公元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何其睿时年二十七岁参加府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一时名闻赣县。赣县知县杨玠特别器重他,让其在县学就读,并将何其睿收为徒弟,还以克思字之,这就是字克思的由来,杨玠还为何其睿的书房题名“无邪”。此外,江西学政王思训(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云南昆明人)、李钟侨(康熙五十一年进士、福建安溪人)推他为诸生第一。本县知名乡绅韩氏聘请何其睿到崆峒山(今峰山)讲学,凡九年,所教的学生都成为了俊杰。(图3 何其睿为赣县吉埠建节胡氏宗祠(传珊堂)门楼题“安荣名第”)何其睿在崆峒山讲学九年后,经济上依然贫困,连赴省城南昌考举人的路费的钱都没有。为了谋生,他只好到本县的清溪(今赣州市赣县区南塘镇清溪村)、天南山(今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天南山)、莲山(今赣州市赣县区韩坊镇松柏村空云山)和兴国县高多(今赣州市兴国县高兴镇高多村)等地做私塾教师,一边谋生,一边读书备考。在此期间,与黄文汾、黄文澍兄弟(信丰县新田人)等赣南知名文人友善,黄文澍还到莲山看望何其睿。何其睿在莲山写下了《武山云说》一文,因此文,莲山改名为空云山。在高多期间,为钟氏宗祠题“敦本堂”匾,该匾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公元1736年(清乾隆元年),何其睿终于时来运转,赴省城南昌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举人,一时名闻江西全省。族人在其家乡宗祠院坪上竖了功名柱1对,虽经280余年风雨侵袭,然“乾隆元年”这几个字迹依然可辩,功名柱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公元1737年(清乾隆二年),何其睿参加丁巳恩科会试,又以会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会元,江西省自清朝以来,他是继张贞生(清顺治十五年进士、江西庐陵人)后的第二个会元。在其家乡长演,建了“会元坊”牌坊,惜已不存。殿试时,阅卷总裁拟让何其睿中“探花”(一甲三名)并将前十名考生试卷呈乾隆帝审阅,何其睿所作文章为《子适卫章》,乾隆帝见文中‘宇宙多一民,君相多一忧”,乾隆帝亲自将“忧”改为“责”。发榜时得二甲三名(即第六名),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任翰林院庶吉士期间,内阁首辅张廷玉聘请其为西席(家庭教师),住在张府教其子孙读书。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李绂(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江西临川人)对他赞不绝口,称其纯乎学者气象。公元1739年(清乾隆四年)春,何其睿为钟母朱氏题写了“芳徽风迈”匾,此匾保存完好,至今犹存。同年,4月21日(清乾隆四年四月戊戌日),内阁翰林院带领丁巳科散馆修撰编修庶吉士引见乾隆帝,何其睿授编修。后补咸安宫学总裁,直武英殿校勘,纂修三礼和八旗通谱。其为咸安宫学总裁,凡教习及子弟皆诵服若亲师弟。公元1744年(清乾隆九年),先后任广东副主考、贵州主考。同年十二月,因江西省星子县段干臣、圣从、圭璋叔侄邀请,为《段氏宗谱》作《重修宗谱序》。在任贵州主考期间,选取了陈庆升等黔中著名学子为举人。公元1747年11月12日(清乾隆十二年十月丙子),授云南学政(督学云南)。在督学云南期间,颇有政绩,“谕导士子,意念真诚恺切。不独文风丕变,而士习亦为之正,诸有习皆谓其外宽内严,且曰公非外宽也,特气宇和平耳。非力严也,乃神思周密耳”,深得同僚敬重。云南总督张允随对他非常推崇,说“学臣,校文未必爱士,爱士未必恤民,恤民未必饬吏,士民之间俱有深心者,惟公一人。”张允随推重之如此,可见他确实是难得的儒臣(学者型官员)、杰出的封建教育家。三遇京察皆一等。公元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冬,为本县的建节(今赣州市赣县区吉埠镇建节村)胡氏宗祠(传珊堂祖祠)题字“安荣名第”,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公元1751年(另一说是农历1751年1月10日午时),何其睿试竣回京,卒于官邸(另一说督学云南回京,行至贵州省镇远县得中寒病而逝),终年67岁。何其睿逝世后,由家人护送灵柩返回故里,并未及时安葬,直到公元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方下葬。浙江道监察御使、翰林院编修曹秀先(江西新建人)为其撰写了墓志铭,给予了极高评价。作为终生学习的典范,何其睿品学高洁,为人温厚和平,绝无矜气。兄弟间孝友出于至性,立身应世有古长者风。子孙后代皆学有所成,三子端諴(源远),字届霞,公元1747年(乾隆十二年)举人。长子端诵(源泰)子祥骥,字映唐,公元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举于乡,任吉安府龙泉县(今遂川县)教谕,公元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任河南嵩县知县。五世孙学沂、八世孙道三皆有文名。何其睿诗文俱佳,清乾隆版《赣县志》收入其诗《闻命督学云南恭纪》《送曹理堂职方出佐通州粮储》《贺徐二泉考选中书兼送南旋》《送赵珍山南旋》《答韩丰雅见寄韵》《寄答许位三》诗6首。清道光版、同治版《赣县志》除收入其诗外,还收入《武山云说》散文一篇。何其睿逝世后,其孙祥骥悉心整理其一生所作诗文,书稿名《无邪堂集》,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作序。民国时,八世孙道三又对何其睿督学云南时所作诗文进行整理并刊刻,书稿名《使滇集》,由江西省立赣县中学校长周蔚生题辞。何其睿逝世后,赣县南部地区耕读之风愈加浓厚,人文蔚起。大埠韩修桐例授承德郎,拔贡,举孝廉方正,诏赐六品顶戴,以知县用。王母渡刘景熙,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中进士,授礼部主事,濂溪、阳明书院山长(院长),是赣州新学的创始人,实业家,历任江西省农工商总局协理,江西商务总会总理,江西铁路总公司总理等职。清代中后期和民国时期,江南道监察御史蔡家玕、翰林院检讨陈存懋、赣南学界泰斗周蔚生等著名人士均与何其睿后代或族人有紧密交往,对何其睿的道德文章、功名事业给予了极高评价,纷纷为长演何氏修族谱作序。今天,在赣县,状元坝、乾隆帝为何其睿陪考、何其睿与天南山等民间传说故事,仍然广泛流转。(附:感谢赣县文史专家叶林、诗人聂瑞平、韩坊镇长演村何德萌等先生的悉心指导及提供相关资料)[1]《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一 ---- 卷之九十五、卷之三百一)》(电子版)[2]《钦定皇朝文献通考(卷之五十二)》(电子版)[3]即墨谱牒研究编纂委员会编《即墨谱牒研究丛书——清溪文集》(内部资料)[4]赣州市章贡区地方志办公室整理 清乾隆二十一版《赣县志》(内部资料)[7](清)魏瀛修,(清)鲁琪光、钟音鸿等纂[M].《同治赣州府志(二)》(影印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8](清)黄德溥、崔国榜修,(清)褚景昕纂《同治赣县志》(影印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9] 江西省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M].《赣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年何邦春,1989年3月生,江西赣县人,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农民日报》《江西日报》《阅读时代》《当代江西》《赣南日报》《江西工人报》《江西政协报》《今朝》《客家摇篮》等报刊杂志。
本期编辑:风侠
征稿声明
赣之源文苑是一个纯文学平台。
本平台致力打造高质量文学氛围。
现长期向广大文友征集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稿件。欢迎四海文友赐稿。
①来稿要求本人原创,且无在其它公众号推送过,附个人简介相片一份。
②来稿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③来稿字数不限,稿件择优选用。
④投稿微信:lf20141009
邮箱: lflwl99@163.com
⑤稿费及赞赏:稿费来源赞赏,10元(含)以内,不发放稿费,留做平台运营开支,10元以上的按照赞赏金额70%,发放稿费。
扫码关注赣之源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