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中记载:
唐代睦州道踪禅师,年幼时到寺院礼佛,见到僧人如见故知,所以向父母请求出家,父母答应了他的请求。他出家后持戒精严,学通三藏,后来在黄檗禅师门下开悟,在禅林中声名远扬,大家都尊称他为“陈尊宿”。
后来,父亲早逝,母亲无依,于是他就住在开元寺僧房中,织蒲鞋以养母,后来又有“陈蒲鞋”之号。为何他要织蒲鞋养母呢?后世禅师有言:陈尊宿之所以织鞋养母,而不用施主布施之物奉养父母,因为消受施主的布施是需要功德资持的,所以他不敢置母亲于不义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乱军将要侵城,道踪禅师将一只大草鞋挂在城门处。乱军想要抛掉这只草鞋,却费尽力气都无法将草鞋举起。领军者感慨道:“睦州里有大圣人啊!”于是弃城而去,百姓由此幸免于难。
后人感慨道:“谁谓万夫之勇,竟不能动一草屦(ju)!诚孝之所感也!”正是因为禅师的孝感之力,一城的百姓才得以脱离兵灾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