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寂止修法讲解(15)
以知功过慧,尽力驾驭心,
未得寂止前,精进莫松懈。
以智慧进行分析,我们知晓了有三摩地的功德和没有三摩地的过患,之后就应该尽心尽力地驾驭自心。在没生起寂止的境界之前,应该精进修持,切莫松懈。
这里说,了解到修寂止的功德和没修寂止的过患以后,就应该尽力驾驭自己的心。所以,你们能不能经常修修法?就像昨天讲的,如果没有修心,光一辈子讲法,肯定是不够的。当然,传讲大乘佛法是有很大的功德,一辈子天天念经,功德也很大。但如果没有修心,念是用嘴皮来念的,讲也是用嘴皮来讲的,一旦真正的对境出现,你的心还是很难控制。那么,想调伏自心,就要依靠前辈大德们的教言来尽量修行。
如果早早就开始修,心就会慢慢堪能。否则,也许你年轻的时候,一直觉得闻思很重要,一提起修行就推延:“啊,头痛!算了算了,我现在以看书为主。”当然,看书是很重要,和它相比,积累财产这些都不重要。我也发自内心地觉得,喜欢看书、背书和买书的人,还是很有善根的;对书一点兴趣都没有,光是对吃喝等放逸的事情有兴趣,可能不算好的修行人。但是,看书跟实修相比,实修也的确重要。要知道,若想直接调伏相续的烦恼,修和不修有很大差别,讲和不讲也有很大差别。比如我们的法师、辅导员,就不得不看书学习,否则,每天的时间可能就浪费在不知不觉的分别念中了。
此处教诫有智慧的行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修寂止。在寂止的境界没产生之前,应该精进,千万不要松懈。
寂止和胜观是什么?通过安住方法来修心,让心获得轻安的修行境界,就是寂止;通过观察修,让身心堪能,获得身心轻安的一种智慧,就是胜观。无论胜观还是寂止,最终的结果都要身心堪能,获得轻安。一旦有了轻安,无论你怎样放松,心都能自然安住、听话。其实,胜观是指在寂止的基础上有一种智慧。
不管寂止还是胜观,在没获得一定的境界之前,都应该认真地修。在汉文经论当中,有一部世亲论师的著作叫《止观门论颂》,有些地方说它有七十颂,有些地方说有七十七颂。我查过藏文,但是没有找到。其实,我们藏地对世亲论师、无著论师的法是很重视的。《止观门论颂》当中说:“智人修定心,如救身衣火,即可舍诸缘,宜居静林处。”意思是,作为智者,应该快快修心,就像抢救自身燃火的衣服一样,将乱七八糟的琐事全部放下,然后住在寂静的森林中,天天修止观。
如果住在寂静的地方修行,寂止的智慧很容易生起来。在没有生起这样的寂止之前,尽量不要松懈。如果七天中很认真地修持,必定会获得一些收获。如果修十四天或二十一天,乃至修一百天,心应该会堪能。如果你没有修,只是听听而已,那就没什么意义。所以,麦彭仁波切也说,哪怕是修行七天,也能获得一定的暖相。当然,修的过程中不能太着急:“啊,我一定要修!一定要修!”心绷得特别紧的话,很容易出现发疯或者生病等各种情况。
因此,修心的时候,一定要有轻松的状态。如果你一直修不起来,也不必太担心。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然后喝喝咖啡,跟朋友聊聊天。虽然这是一种散乱,但是总比发疯好一点。如果你绷得太紧,结果出来变成了疯子,那不如不修。
以前,大德们根据弟子的根基,也会要求有些人一定要闭关三年或者三个月;有些人则一天都不许闭关。所以,每个人的状况和修行方式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