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记法显西行》全集

2024-11-11 12:40   青海  






     法显,后秦、东晋高僧,平阳郡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本姓龚,出生在平阳郡,早年便见证了后赵、冉魏、前燕和前秦势力的相互取代。


     他有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担心他也夭折,在他才三岁左右的时候,就把他度为沙弥(即送他到佛寺当了小和尚)。


      十岁时,父亲去世。他的叔父考虑到他的母亲寡居难以生活,便要他还俗。


      法显这时对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诚,他对叔父说:“我本来不是因为有父亲而出家的,正是要远尘离俗才入了道。”他的叔父也没有勉强他。

     

     不久,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回去办理完丧事仍即还寺。


      二十岁时,法显受了大戒(和尚进入成年后,为防止身心过失而履行的一种仪式)。


      从此,他对佛教信仰之心更加坚贞,行为更加严谨,时有“志行明敏,仪轨整肃”之称誉。


东晋隆安三年( 399年),法显已在佛教界度过了六十余个春秋。


六十多年的阅历,使法显深切地感到,佛经的翻译赶不上佛教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戒律经典缺乏,使广大佛教徒无法可循,以致上层僧侣穷奢极欲,无恶不作。


为了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古代印度),寻求戒律。


这年春天,法显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一起,从长安起身,向西进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旅行。


东晋义熙七年( 411年)八月,法显完成了取经求法的任务,坐上商人的载有200人的印度式大舶,循海东归。


东晋义熙八年( 412年)七月十四日。法显65岁出游,前后共走了三十余国,历经十三年,回到祖国时已经七十八岁了。


在这十三年中,法显跋山涉水,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正如他后来所说的:“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法显在山东半岛登陆后,旋即经彭城、京口(江苏镇江),次年到了建康(今南京)。


在道场寺同佛陀跋陀罗、宝云等译出《摩诃僧祗律》40卷,《僧祗比丘戒本》1卷, 《僧祗比丘尼戒本》1卷, 《大般泥洹经》6卷, 《杂藏经》1卷。


义熙十年(414年),他写出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佛国记》,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当代的《法显传》。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宋代藏本。


他在建康道场寺住了五年后,又来到荆州(湖北江陵)辛寺,元熙二年,终老于此,卒时八十六岁,一作八十二岁。


法显、玄奘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南沙群岛有法显暗沙以示纪念。





免责声明:影片下载于西瓜视频,文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作为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觉知当下 止观禅修
通过动静止禅,唤醒本具觉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