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中秋,人间至味是“团圆”

乐活   2024-09-17 07:30   山东  

“十二度圆皆好看,就中圆极在中秋。”中秋时分,天上月圆,地上人圆,故而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总是高悬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有团圆相聚、和谐美满的祈盼,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咏叹,有望乡怀远、家国一体的共鸣,有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守望……

中秋佳节,海上赏月  图源: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公众号

国人心中,团圆是世间最美好的字眼。我们对团圆的执着与钟爱,何以穿越千年,依旧熠熠生辉?


一、承载着“和合圆满”的文化心理

对中国人来说,“团圆”一词是融在血脉里的。

古有诗词“更三愿,愿年年佳庆,永保团圆”“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表达的都是对团圆的向往和期盼。

自古而来的情感执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亲情,“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密码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对团圆,我们孜孜以求。

除夕全家人围坐圆桌吃的“年夜饭”,被称为“团圆饭”,有些地方还要吃“三圆”,即肉圆、鱼圆、藕圆;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人们一边赏天上满月,一边吃盘中的“团圆饼”;重阳节,要全家人一起登高望远……

一脉相承的文化心理。在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月满时分也希望人间圆满,首先就是团圆。对圆满的渴求,是中华民族一致的文化认同。

有时,团圆是一种执着,是“无论多久,都要找到你”——公安部的“团圆”行动,照亮失散家庭的重逢之路;有时,团圆是一种致敬,“无论多远,带你回家”——2014年至今,累计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无论是家庭的小团圆,还是社会的大和谐,都在诉说着“圆则合,合则圆;圆则和,和则圆”的朴素道理。团圆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景,代表着我们渴求的生活状态,是中华儿女追求的生命情调、生命境界。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许多中小学开展丰富的节日活动  韩星 摄

无处不在的审美意趣。中国人的“圆满”情结,如月光,映照在各类文学艺术创作中——

故事剧本要团圆,每次听到结尾,“他们就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才心满意足。比如,传统戏曲剧目,在一波三折后,往往都以“大团圆”为结局,哪怕是“梁祝”这样的悲剧,也要留下一个充满团圆幻想的“化蝶”余韵。

中式园林的设计,讲究对称圆满,庭院因“圆”而美。四季的景色,从圆的门洞、圆的窗里“漏”进来,自然与房屋融为一体,亦是另一种“和谐圆满”。还有尽抒人间美好的民乐合奏曲《花好月圆》,以及以圆形巧思构图的画作《双喜图》《一团和气图》,都是“圆满”审美的体现。


二、蕴含着“月缺月圆”的生命体悟

天穹之上,一轮满月皎洁无瑕,它如同一首古老而温馨的诗篇,轻轻吟诵着关于“团圆”的千古情愫,也体现着我们对“团圆”的人生哲思。

盈缺交替,人生没有永恒的圆满。我们喜欢满月、渴望团圆,但和月亮一样,人生也有盈缺之时。月满则亏、月缺则盈等月相变化,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且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这种朴素哲学辩证思想,融入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太清水月  纪春章 摄

纵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却也希望“抬头见月,便是团圆”——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上相聚的期待,也是人们心灵深处对和谐、爱与希望的永恒追求。

时光流转,时代变迁,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望着同一轮圆月,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叹生命倏忽即逝,“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同心同德,愿与天下人共享月之清辉。天地一月,月印万川。月亮高悬天际,无私而平等地照亮每一个角落,普天之下共享明月。“圆”如头顶月,而“圆”的美好如满地清辉,俯拾皆是。

浮山湾畔明月高悬 王雷 摄

在中秋佳节,人们真切地感受团圆,为同心同德共创未来凝聚动力。对满月的欣赏、对团圆的追求,本质上是对“共同”的追求——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分享发展的成果。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理想,讲求“天下一家”。正是有着这样的民族心理,我们才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遵循“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交往原则,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三、寄托着“金瓯无缺”的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团圆,不仅是个人的“小确幸”,更是思接千载的大叙事,是爱家爱国的深沉表达。

相亲相敬,让家的底色更加浓厚。鱼各有渊,人自有家。对故乡的依恋,对家人的牵挂,对相聚的期待,是最能触动内心的柔软情愫。古时,交通不便,通讯困难,月亮作为夜空中最明亮、最恒久的存在,自然而然地成为游子寄托乡愁、抒发情感的媒介。

斗转星移,如今,团圆有了更多“新表达”。高铁、飞机穿梭如织,让家不再遥远;网络一线牵,让天涯变咫尺,人们在“屏前”相聚,实现“云团圆”;畅通的物流,让千里之外的思念,随着礼物一起送达;跨越山海,与家人相聚在异乡,一同出游,体会别样团圆。

中秋时节,家人团聚

奉献担当,以“小别离”守护“大团圆”。圆月高悬,万家团圆,处处其乐融融。节日期间,从保障人们的安全出行,到丰富物质和文化产品供应,各行各业都有不少人坚守岗位,为千家万户的团圆托底。

此时此刻,边防战士,枕戈待旦,守卫万里边疆;人民警察,日夜巡逻,守万家灯火,护一方平安;医护人员,坚守没有硝烟的战场,守护人们的健康;快递员、外卖员,穿梭在大街小巷,把一个个订单、一份份幸福及时送达……

中秋假期,青岛天后宫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

携手奋进,让“国圆家圆月圆”的美景更加生动。“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团圆,是中华民族家国观念生成的心理元素,家国团圆的愿景是中国人家国情怀的深层心理结构。

从“长安一片月”到“何日平胡虏”,从“月是故乡明”到“况乃未休兵”……在国人心中,民族大团结和主权、领土完整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实现大团圆、大圆满的核心要素。这种“金瓯无缺”的家国情怀,是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团圆,不仅是诗意的浪漫,更牵引着中华儿女的情感归依和精神追求。

夜月圆人圆,纵然团圆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每一种方式里,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国。


作者:刘洁  黄九东  / 编辑:文乔  / 审校:张萍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青岛宣传
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