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事”,“咬咬”过得去吗?

乐活   2024-09-20 07:31   山东  
作家余华在当了5年牙医后感慨: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就在嘴巴里。可很多被“牙事”折腾过的人会说,“嘴巴里都是震撼人心的‘风景’”。
龋齿、牙龈炎、牙周炎……不管哪种痛,痛起来真要命;当年用牙开啤酒瓶盖,如今碰也不敢碰,年纪轻轻就要“吃软饭”;看着掉落的牙齿,开始羡慕起鲨鱼,因为鲨鱼的牙齿能“重生”。
今天(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我们来说说“牙事”。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牙齿的功能自然是咀嚼吃饭,“齿”字也是汉字中比较“历史悠久”的一个,看来对于这个“吃饭的家伙”,自古以来都是被认真对待的。然而,牙齿又不仅仅与吃饭有关。

甲骨文“齿 ” 图源:央视新闻

一种“笑不露齿”的“美”谈。《诗经》中的“齿如瓠犀”,用来形容美女的牙齿应像西葫芦里的种子一样整齐且洁白玲珑。李白于《赠裴司马》中写道“向君发皓齿”,拥有一口“编贝皓齿”也是美人的标配。其实,唐代流行的是“笑不露齿”,有人推测,除了与当时含蓄、端庄、矜持的审美情趣有关外,还可能与古人牙齿问题较为普遍有关。
一个“年长年幼”的指代。由于古人已经初步摸索出牙齿与年龄的关系,所以经常用牙齿来指代年龄。比如说小朋友是幼齿之年,又比如文人会谦称马齿徒增,意思就是这些年白活了,没有什么进步。
不少古人的名字中带“牙”,如鲍叔牙、俞伯牙等,这也与指代年龄有关,“牙”字用于姓名中可区分家庭中的兄弟姐妹顺序(伯、仲、叔、季)。牙也与衰老联系在一起,如有古诗云“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看来连大文人韩愈也会因为自己掉落牙齿而焦虑。
除了焦虑,牙齿还能表达“轻蔑”的情绪。由于牙齿有排列整齐的形象,“齿”这个字有了并列的意思,如“不齿于”某人,“令人不齿”等,意思是不愿意和某人并列。再如龃龉、龌龊等词,更是古人借牙齿来“闹情绪”了。‌ 
一种“软”与“硬”的哲学。坚硬的牙齿,常常被视为身体的“软肋”,结实却容易脱落,所以有“老掉牙”的说法。其实这是过时、错误的观念,如果保护得好,牙不会“老掉”。而作为人体骨骼的一部分,牙齿的生命力相当顽强,以致大量的“遗存”成了考古发掘的线索,可以由此探究曾经的那个世界。

人类关于牙疼的记载可谓“一疼三千年”。考古发现,商代的一些占卜活动就是围绕牙疼展开的,牙给我们带来的“麻烦”非常久远了。
真·要命。“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上火引起的牙龈肿痛,是常见的小病,吃点去火药就好了。但有些时候,牙疼真不是这么简单的症候。有人会说“治牙是为了救命”还真不是夸张,因为牙疼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比如,口腔内由于牙龈感染带来的细菌会进入血液并附着在血管上,加速血栓的形成,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牙疼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炎等,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引起的牙髓充血和糖尿病引起的牙髓血管发炎、坏死等,都可引起牙疼。
真·大意。起牙疼的预防,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只要平日坚持好好刷牙就能避免。但是“拉大锯式”的刷牙方式和“打鱼晒网式”的刷牙频率却在广大人群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和12岁儿童每天两次刷牙率分别为24.1%、31.9%,成人每天两次刷牙率为36.1%。
人们总想着少刷次牙没啥事,却不成想,食物中的糖或淀粉,跟细菌接触后产生了蛀牙的元凶——牙菌斑,牙菌斑又会变成牙结石,引起的炎症会向牙龈深处发展,一场与牙的“拉锯战”就无可避免了。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女主去看牙医


俗话说“咬咬牙就过去的事都不是事”,但“咬咬牙”对很多人来说可不是件小事。面对“牙事”,我们该怎么“咬”?
克服“寒号鸟”心理。在文章中的寒号鸟,总是发誓“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可一旦暖和起来,就忘记了做窝。有网友称,这像极了看牙的自己,牙疼时想立即去看医生,可等到不疼了就忘得一干二净。
要想牙“不出事”,起码日常“牙关”要过得去。有研究者让慢性牙龈炎或牙周炎患者刷牙,发现患者刷牙前牙菌斑附着率大约为79%,刷牙3分钟后附着率为71%,10分钟后附着率约为17%。可见,好好刷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坚持早晚正确刷牙,能预防很多牙病的发生。除此之外,“把好牙关”也要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洗牙、使用牙线,减少高糖食品、饮料和碳酸饮料的摄入等。
正确刷牙方法
做个“抓娃娃”父母。以正畸治疗为例,多数成年人错过了小时候最佳的治疗时期,不仅要忍受矫正的疼痛,也要付出更长的时间。而其中大多数人如果能在小时候戒除吮指、咬下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就不会发展成“地包天”“龅牙”。
但也要认识到,孩子在乳恒牙替换中,可能会有短暂的牙齿排列不齐或牙齿间隙变宽问题,大多为正常现象,过早地进行所谓的治疗,反而不利于孩子的牙齿正常生长。
医生使用种植牙机器人实施手术  图源:光明日报
去掉“龋”里的“虫”。甲骨文中的“龋”字,是通过一副牙齿和一条虫的形象组合而成。牙齿的健康要无“虫”,口腔行业亦如此。
近年来,口腔医学行业滋生了一些“坏牙”。个别机构唯利是图,违法经营,坑骗消费者。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广大患者需要擦亮眼睛,及时拔掉这些“坏牙”,让无良庸医无容身之所……

酸甜苦辣是它,不可自“拔”是它。爱牙护牙,你我赶紧行动起来吧,省得到时疼得“哎呀~哎呀~”。


作者:和声 亚娆 新宇 / 编辑:浅绛 / 审校:张萍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青岛宣传
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