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当我们凝望人民英雄纪念碑……

乐活   2024-09-30 07:31   山东  

庄严的天安门广场,高达37.94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矗立。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2014年,我国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自此,天安门广场每年都要举行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仪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岁月无声,丰碑为证。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2024年9月30日是中国第11个烈士纪念日。我们凝望丰碑,重温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从1949年9月30日奠基,到1958年4月22日落成,被誉为“共和国第一碑”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历时9年才建造完成。其碑心石用的是青岛浮山的花岗岩石。重达300吨的石料从开采到搬运下山,从数次在青“瘦身”到辗转运抵北京,历时半年多,其间有7000多名工人为之洒下辛勤的汗水。

“细细品味,气壮山河的时代巨浪都凝聚在史诗般的建筑里,气象万千,今日思之仍激动不已。”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曾如此评价这座凝聚了无数人心血与期待的纪念碑。

1958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揭幕  图源:北京日报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的历史丰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纪念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历史的记录者、见证者。

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纪念碑上,一幅幅浮雕,浓缩着一百多年来惊天动地的中国革命历史。“艺匠”们培训2年,雕刻3年,一笔一画刻下了这个民族浴血奋斗的来路。如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这座凝聚着先辈血与魂、记录着中华民族荣与辱的建筑依旧熠熠生辉。它见证着祖国日益走向富强,亲睹着人民群众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精神得以具象化”的英雄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他们或冲锋陷阵、视死如归,或不惧苦难、坚韧不拔,或深藏功名、无私奉献。英烈精神,早已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矗立起一座座丰碑。当“中国心脏的心脏”——天安门广场上立起一座雄壮的纪念碑,英烈的生命和热血、人民英雄的精神和信念有了载体,愈发可见可感。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采自于青岛浮山  于滈 摄
“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精神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立的是精神,能够跨越时空、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英烈精神。1997年,这里与天安门一起被定为百个全国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首。每年都有全国各族人民前来瞻仰纪念碑,有头裹着白毛巾的延安老乡,有专程赶来的退伍老兵,有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也都有各自的英雄梦想,而纪念碑就是最好的寄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尊崇英雄、不断奋进。


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历史虽已远去,但英雄们的壮举,在一代代中国人崇敬的目光里,鲜活而不朽。今天,我们抬头凝望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感慨万千。此刻如能跨越时空“对话”英雄先烈,我们想说: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资料图)
“这盛世,已如你所愿”。

陈乔年牺牲前的那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到今天变成了现实。

和平盛世已如愿。人民英雄纪念碑脚下这片土地,曾闯入八国联军的队列,曾踏进日寇的铁蹄。如今,这里熙熙攘攘、花团锦簇,到处欢声笑语,入眼皆是繁华升腾。

民族富强已如愿。75年前的开国大典,我们倾其所有,只有17架飞机。周总理说,我们的飞机不够,就飞两遍。如今,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第二遍了,要多少有多少。目前,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体系,并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一个挺立的民族不会忘记英雄”。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从浴血奋战、筚路蓝缕中一路走来。今天光明灿烂,是因为有人撕破了黑暗;今天繁花盛放,是因为有人蹚过了荆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愈加浓厚。

李大钊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近年来,我们出台并不断健全一系列保护烈士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对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等行为划出红线,坚决维护英烈权益、守护英烈荣光,绝不放任历史虚无主义者对英烈的诋毁。

9月25日,“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亮相天安门广场中心  图源:新华社
“踏着你们的脚印继续前行”。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英雄黄文秀,双脚扎进泥土,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奉献自我,以生命坚守初心使命;英雄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却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夜以继日地与病毒赛跑;英雄陈祥榕,用年仅18岁的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履行自己“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战斗宣言……

在英烈们为之奋斗牺牲的祖国大地上,一茬茬后来者接过前人手中的“枪”,守着前人站过的岗,沿着前人的足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铿锵前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我们远离了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但在前进道路上,依然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征服,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跨越。我们需要英雄,需要传承英雄精神。

向无名烈士敬献鲜花
让“无名烈士”重归“有名英雄”。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中,共有超170个人物形象,其中无一具体的历史人物或英雄人物,他们所代表的正是,无数在牺牲时未曾留下自己姓名的烈士。

每一位烈士的姓名,都值得被铭记。近年来,多地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通过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为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让英魂回归故里、为人铭记,这是对英烈的崇高致敬,也是对其亲属最好的慰藉,国家和社会也将获得强大的榜样力量。

让民族的精神殿堂更璀璨。崇尚英雄才能诞生英雄。每一位烈士的事迹,都应被铭刻于历史,也应长留在人们心间。

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烈士纪念设施,深挖红色资源,加强英烈文化的思政教育。比如,青岛打造青少年“红色大讲堂”品牌活动、依托刘谦初红色文化园等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建设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等,让学生在沉浸中全方位体悟、感受英雄风采与英烈精神。

创新缅怀纪念的方式方法,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讲好英烈故事。近日,在南开大学举行的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武警阿斯哈尔·努尔太借助AI技术见到了在缉捕暴恐分子战斗中牺牲的父亲,两人隔空敬礼的瞬间,令全场观众泪目,也让革命烈士的形象鲜活起来。

阿斯哈尔与父亲“隔空敬礼”  图源:光明日报
让人人参与薪火相传。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红色基因、革命薪火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在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郑淑棉讲解英雄先烈的故事一讲就是21年,她还和同事们远赴辽宁省、河北省等地,征集到大批珍贵的抗战物品和历史资料,展示在世人面前。现实中,有许许多多像郑淑棉这样的平凡人,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工作做好,让英烈的精神火炬永不熄灭。

每一个烈士纪念日,都是一次家国记忆的唤醒,也是一次伟大精神的传承。烽烟早已消散,但记忆不能被冲淡,无论何时何地,英烈的事迹和精神都将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作者:王婷 和声 / 编辑:长亭 / 审校:张萍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青岛宣传
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