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领域近期指南共识更新一览
© dream18560710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出处: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发布日期:2024-04-0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高的慢性代谢性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分类之一,一般指≥65岁女性和≥70岁男性发生的骨质疏松症。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成为影响老年群体健康的严重慢性病之一。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延缓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进展、降低患者骨折发生风险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为了更好地规范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诊疗中的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防治发展共同体制定了本指南。
相较于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发布的《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版),本指南更加关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力求突出中西医结合诊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特色。本指南在上述两本指南的基础上将老年骨质疏松的中医证型加以归纳梳理为肝肾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5个常见证候,并梳理了相关中药及中医外治法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问题,其中仙灵骨葆胶囊被推荐用于肾虚血瘀证的老年骨质疏松症。
指南原文:
老年骨质疏松性疼痛诊疗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出处: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发布日期:2024-04-15】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且起病隐匿,大多数病人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伴随着骨质疏松症病情进展逐渐发生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骨骼力学性能下降以及微骨折出现等,病人逐渐表现为腰背痛、四肢痛、全身痛,严重可发生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骨折等严重后果。疼痛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可忽视,基于此,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疼痛疾病分会制定了本共识,旨在采取积极的诊疗策略以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改善已经出现的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共识将老年骨质疏松性疼痛的病因归纳为:1.骨骼、肌肉原因导致的疼痛、2.神经受累导致的疼痛3.其他慢性疾病(如老年病人常合并糖尿病、骨性关节炎、帕金森病等慢性病)4.心理因素(老年病人出现骨质疏松症,尤其发生骨折后,往往伴有焦虑和抑郁发生)这四类,并从细胞水平、外周神经机制、中枢敏化三个方面阐述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疼痛发生的机制。临床治疗方面除了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和镇痛药物等药物治疗外,指南还介绍了神经阻滞、微创介入手术和手术治疗等外科疗法。此外指南中还提出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可以对骨质疏松性疼痛的老年病人进行综合管理,并做到个体化治疗,帮助病人快速缓解疼痛和康复,提高老年病人生活质量。
指南原文:
老年骨质疏松性疼痛诊疗与管...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_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疼痛疾病分会.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
【出处:中国骨伤】
【发布日期:2024-03-25】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隐匿、致死致残率高,发病率逐年上升,带来巨大社会经济负担。基于此,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等专家联合制定了本共识,从预防、诊断和治疗三方面阐述中西医协同理念并提供推荐意见,期望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介于骨质疏松与普通创伤骨折之间,因其好发于老年群体,患者基础情况欠佳使得疾病的诊治困难性大幅增加,常遗留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发病率和经济负担远高于冠心病和恶性肿瘤。与普通创伤性骨折不同,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以下特点:①卧床制动发生快速骨丢失,进一步减少骨量。②骨代谢异常,骨折愈合缓慢,延迟愈合与骨不连发生率高。③骨折愈合质量差,再次骨折风险高。④骨折复位困难,固定效果不理想,内植物把持力差,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断与辨证分型有助推进中西医协同诊疗,本共识中总结的中医证型包括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和气虚血瘀证四型。在围术期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共识推荐中西医协同治疗,西药治疗除了服用基本补充剂。抗骨吸收药物及促骨形成药物外也关注到了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药物假期问题。此外,共识中还对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等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面做出了中医正骨与西医手术术式协同的相应说明。并指出中医外治疗法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预后,在骨折并发慢性软组织劳损和粘连性疾病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疗效。
中西医协同治疗可以结合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提供更加全面与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指南原文:
医疗机构骨质疏松专科建设专家共识
【出处: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发布日期:2024-04-09】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约2.64亿人。骨质疏松症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32%,具有患病率高、治疗费用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而当前我国骨质疏松专科建设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骨质疏松防治需求,迫切需要规范化的指导文件,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要求。基于此,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国内骨质疏松、老年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共识。
本共识的视角主要从医疗机构骨质疏松专科建设方面展开,从专科配置、专科诊疗方案、专科人才培养、专科网络数据、专科教学科研建设、专科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对骨质疏松专科提供了相关建议。
骨质疏松专科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整合集中资源,聚集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更为精准的诊疗方案,简化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最终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指南原文:
中国膝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23)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发布日期:2024-07-02】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可累及滑膜、韧带、软骨下骨及周围骨组织的全关节、异质性疾病,膝骨关节炎(KOA)是OA最常见的一个类型,以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致残率高,给个人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药物干预在KOA的整体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如何给予KOA患者规范治疗,如何针对患者精准、规范地选择药物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制定了本共识,从KOA的预防、治疗目标、临床分型、治疗药物、随访与评估及共病人群的用药六个方面,提出了27条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生安全规范地使用药物提供指引,以提高KOA的诊治水平,使患者获益。
共识中建议临床医生在KOA的治疗管理中引入达标治疗策略,治疗目标为实现临床改善,尽快达到并维持患者可接受的症状状态;并建议在患者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对其进行临床分型,以针对性地实施个体化治疗。推荐患者接受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依据快速骨关节炎磁共振程度评分(ROAMES)区分炎症型、软骨下骨型、半月板/软骨型、萎缩型和肥厚型五种结构亚型。
并且共识中阐述了KOA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40岁、超重或肥胖,有膝关节损伤史、伸膝肌群无力及长期从事负重劳动者。
共识中指出基础治疗是所有KOA患者的核心治疗方式,治疗措施应包括患者教育、运动治疗(1a,A),及必要时(体重指数≥25kg/m²)减轻至少10%的初始体重并维持(1b,A)并建议KOA患者于药物治疗后的4周进行首次随访,随后依病情每3~6个月随访一次,直至达到预期治疗目标。
用药层面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特殊人群用药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多种药物的使用做出了如下的推荐意见:
指南原文: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
【出处: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发布日期:2024-05-11】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我国社会常见且高发的致畸、致残性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膝骨关节炎以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民族医药在缓解这些临床症状、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代表性地选取了壮医、蒙医、藏医、彝医、傣医、瑶医、维吾尔医7个民族医领域权威单位和专家,由中医专家牵头,共同制定了一份民族医药特色鲜明的膝骨关节炎优势病种专家共识。
本共识中医、壮医、蒙医、藏医、彝医、傣医、瑶医、维吾尔医等多个民族医药角度阐述了对KOA病因的认识与辨证,并三阶梯治疗策略:
其中中医方面推荐根据患者的证型辨证施治,中成药推荐仙灵骨葆胶囊、金天格胶囊、痹祺胶囊、壮骨关节胶囊、尪痹片、龙鳖胶囊、虎力散胶囊等用于KOA的治疗,并推荐了手法、针刀、导引等多种外治疗法。其他民族医药也根据相应的证型做出了内外治法的共识推荐,专家共识为多民族医药治疗KOA提供了统一的指导原则,提高了临床决策的一致性和治疗的标准化,多元化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也可以使治疗方案更贴合不同地区的患者需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指南原文:
点击下方获取全部指南共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