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热”叫登革热,需警惕!小心被“叮”上
入秋后,南方多地的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广东地区蟑螂依旧“横行”,一年一度的“人蚊大战”也如约而至、持续“热映”。尤其是近期阴晴不定的天气,更是为蚊子量身定制的“繁殖温床”,几番战斗下来,双方打成平手——它没吃饱,我没睡好。
然而,最可怕的不是蚊子的“声波攻击”,而是它潜在的“病毒攻击”,譬如登革热。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近期发布的登革热防控健康提示,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6月至11月,是广东登革热流行季,8月至11月是发病高峰期。到底是哪种蚊子在作怪?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蚊”题。
NO.1
NO.1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媒介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因其传染性和严重性被列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部分人发病。
据估计,全球每年登革热病例数高达1~4亿例,38亿人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国家[1]。过去二十年来,全球登革热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流行范围也扩大至一些以往从未报告过登革热疫情的地区[2],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流行病学负担,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公共卫生构成巨大挑战。
NO.2
NO.2
哪种蚊子会传播登革热?
蚊子种类很多,不是所有蚊子都会传播登革热,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左:白纹伊蚊 右: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别称黑白蚊子、花蚊子等,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即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卵、幼虫和蛹都在水中生长发育,成虫在陆上生活[3]。白纹伊蚊既可孳生于室内小容器之积水,又可孳生于室外各种缸、罐、树洞、竹筒甚至废弃轮胎、破碗、烂碟以及工地小坑洼的积水中。
白纹伊蚊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最适宜的分布区是北纬30°以南;西北边界延伸至四川的东南部和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四省的南部、以及甘肃和西藏的局部地区[4]。
●埃及伊蚊
埃及伊蚊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蚊科伊蚊属的昆虫,喜生于室内清水容器中,如水缸、花瓶、花盆及空置容器的小积水中。
埃及伊蚊分布很广,在非洲、中南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都有滋生,在中国广东、广西、西双版纳[5]和海南等北纬22°以南沿海已查明有埃及伊蚊存在。由于全球气温升高,近年来,在我国有向北方区域扩散趋势。
NO.3
NO.3
登革热主要在哪些区域流行?
登革热流行区域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包括我国周边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这些地区的登革热疫情常年存在,且病例数较多。
我国登革热疫情以境外输入为主,也存在由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土病例。近期,来自老挝、印度尼西亚、 泰国输入的病例明显增多。本土病例多分布在广东、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大家外出以上地区,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
NO.4
NO.4
得了登革热有什么症状表现?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者为自限性发热疾病,但少数患者可发展为危及生命的重症登革热(severe dengue),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休克甚至死亡[6~7]。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4天(平均7天),在急性发热期,症状一般持续2~7天。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畏寒、高热,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持续5~7天后骤退至正常。部分病例在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发热时伴头痛,眼球后痛,骨、肌肉及关节痛,极度乏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脉搏早期加速,后期可有相对缓脉。早期体征包括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常因显著哀弱需数周后才能恢复健康。
儿童登革热病例起病较慢,体温较低,毒血症较轻,且恢复速度较快。病程3~6天内,儿童的颜面、四肢可能会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的皮疹表现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此外,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根出血、鼻出血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NO.5
NO.5
登革热该如何治疗?
登革热作为一种由蚊媒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目前针对登革热的治则治法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 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 监测生命体征、液体入量、尿量、血小板、电解质等。对血小板明显下降者,进行动静脉穿刺时要防止出血、血肿发生;
• 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
2)对症治疗
• 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病人,避免采用酒精擦浴。解热镇痛类药物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使用;
• 补液:口服补液为主,适当进流质食物,对频繁呕吐、进食困难或血压低的病人,应及时静脉输液;
• 镇静止痛:可给与安定、颅痛定等对症处理。
3)重症登革热的治疗
除一般治疗中提及的监测指标外,重症登革热病例还应动态监测电解质的变化。对出现严重血浆渗漏、休克、ARDS、严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在中医看来,登革热病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可参照温病学“疫疹”、“湿温”、“暑温”、“伏暑”等病证辨证论治。针对登革热的相关具体诊疗,可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期发布的《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版)》。(文末可下载)
NO.6
NO.6
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逗留
该如何做好预防?
近期计划前往有报告登革热疫情的国家或地区的朋友,尤其要注意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1)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
2)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尽可能涂上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或蚊虫驱避药物;
3)尽量避免在“花蚊”叮咬的高峰时段(日出前后和日落时)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长时间逗留;
4)旅游后15天内如出现发热、头痛、四肢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并告知医生登革热流行地区外出活动史。
-END-
【参考文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