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白癜风日 | 一起远离“白色”伤害之「白癜风」八问八答(二)
在上一篇内容中,我们了解到「白癜风」的发病机制、症状、易患病人群等问题(文末可点击阅读),这次主要围绕其诊治方面来展开述说。“知白”,而后“治白”与“告白”。
Q1
如何诊断白癜风?
依据体格检查,结合病史和实验室化验对白癜风做出诊断。若发现(或在体格检查时发现)皮肤上出现白斑,特别是日光暴露部位,包括手、足、上肢、面部和嘴唇,医生可能会判为疑是白癜风病例。接下来医生将询问就诊患者的病史进行结合诊断。诊断中的重要因素包括白癜风的家族史;在脱色发生之前白癜风部位是否有皮疹、日晒伤或其他皮肤创伤;生活压力或身体疾病;早老性白发(白发通常出现在35岁之前)。此外,医生也会询问患者本人或者患者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自身免疫病,以及患者否对阳光极度敏感。
对于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为了帮助确诊,医生可能会取一小块受累的皮肤样本(皮肤活检)在显微镜下检测。在白癜风中,皮肤样本通常显示完全没有产生色素的黑素细胞。另一方面,如果在样本中发现大量的炎症细胞也提示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色素缺失。
由于白癜风可能与恶性贫血或甲状腺机能亢进相关,医生也会抽取血液样本来检查血细胞计数和甲状腺功能。由于葡萄膜炎有时同白癜风一起出现,故对于某些患者,医生会建议做个眼部检查来检测葡萄膜炎(眼睛的一部分是否发炎)。也可以做血清抗核抗体(一种自身抗体)的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病。
Q2
白癜风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白癜风的主要目的是阻止病情发展,促进脱色部位复色。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病期、白斑的数目、部位、皮损的大小和分布的广泛程度。每个病人对同一治疗方案的反应性都不同,一个特定的治疗方案也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目前白癜风的治疗选择包括药物治疗、光疗、外科手术和辅助治疗(通常与手术或药物治疗一并使用)。
药物是治疗白癜风的重要手段,常用化药有皮质类固醇、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维生素D3等,这类药物短期疗效尚可,但长期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局部皮肤的刺激、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激素依赖性皮炎扩张等。
《白癜风诊疗共识(2021版)》指出,治疗尽可能采取个性化的综合疗法(中西医相结合,外用内服药物相结合,药物和理疗相结合,药物和理疗及外科手术疗法相结合)[1]。临床中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中成药以其副作用小,依从性高、疗效稳定的特点受到青睐。
Q3
白癜风治疗多长时间才可判断起效?
由于黑素细胞胚胎来源于神经嵴,像神经细胞一样再生缓慢。一般局限性白斑至少需要治疗2个月;节段型、肢端型与泛发型白斑至少治疗3个月才能判断药物是否有效。因此,病人应有耐心地配合医师的治疗。
Q4
人们如何在情绪和心理层面上应对白癜风?
白癜风在医学上通常是无害的,但给病人带来的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影响应该是巨大的。
以下策略能帮助病人对付白癜风:
①首先,找到一个了解此病并且能认真对待此病的医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过程需要让医生了解到你的精神状态,是否感到抑郁,因为医生及其他精神健康专家能够帮助你应对抑郁情绪;
②患者也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此病以及治疗的选择,以便参与对疾病治疗所做出的重要决定。
Q5
白癜风患者需要忌口吗?
白癜风患者无需特别忌嘴,但应当注意均衡营养、健康饮食,盲目忌嘴造成营养不均衡会适得其反。科学地调整饮食,注意生活起居,将有助于提高白癜风的治疗效果。另外,偏食会造成食品搭配失调、营养偏差,有可能导致合成黑色素的必需物质相对缺乏,故而偏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应注意纠正。
Q6
所有的白癜风患者都能治愈吗?
白癜风是一种慢性疾病,迄今为止,大面积重症白癜风很难通过外用药或内服药治疗达到完全治愈。一些自称可以治愈白癜风的私人医院多半使用一些刺激性很大的药物,其中不少还对皮肤有刺激、腐蚀作用。如果患者能及时就医,并积极、耐心地配合医师的治疗,在治疗中又能持之以恒,一般是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的。
Q7
白癜风治好后会不会复发?
复发现象在白癜风中是客观存在的。据国内外资料报道,白癜风复色后白斑再发生率大约在20%-50%之间,多在治愈12-15个月内复发。但积极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好转。
Q8
白癜风患者能否结婚、生育?
可以。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遗传易感性只是白癜风发病的一个风险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工作学习环境,饮食习惯,精神状态及空气或水源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必须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具备的条件下才会发病。因此白癜风患者是可以婚育的。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能用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对待「白癜风」这个疾病。相信我们对白癜风疾病的正确认识与观念转变是白癜风得以充分治疗的开始。关爱白癜风患者,平等对待,拒绝冷漠与歧视。
-END-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白癜风诊疗共识(2021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2):105-109. DOI:10.35541/cjd.2020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