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讲堂 第116期 【聚焦班级管理 共话育人智慧】

文摘   2025-01-06 17:26   四川  

聚焦班级管理

共话育人智慧

 教师讲堂  第116期

  【榜样引领】

讲堂教师:李  倩



前言

转眼间,我在教学生涯中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也就有二十多个春秋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从教以来,我始终铭记着作为教师的祖父和父亲的教诲,祖父拉住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有教无类,大爱无垠;父亲攀着我的肩谆谆叮嘱:开发智力,要把孩子教聪明。第一印象难以泯灭,亲人的教诲深深根植于我的心田。我一步一个脚印,阔步教育之路,收获了累累果实。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家校联系的桥梁,是德育工作的灵魂,更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柱。班主任应该有很多角色定位:在与学生探讨知识时,班主任是老师,循循善诱;在关心学生疾苦时,班主任是母亲,无微不至;在与学生交往中,班主任是朋友,无话不谈;在学生犯错时,班主任又是医生,治病救人。班主任的角色应该是转换的,由班级事务的应付者转换为学生自主管理的指导者;由学生问题的处理者转换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由空洞道理的说教者转换为活动育人的设计者。

01

管理育人,关爱学生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循循善诱,春风化雨。长期以来,始终把班务工作重点放在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点滴小事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1.存一颗童心,与学生做知心朋友。

童心的具体化是与儿童打成一片,说笑唱跳,师生亲密无间,成了知心朋友,我教的孩子对我总是“言听计从”,因为,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才会有深入性格的教育。我经常与孩子心灵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牢牢抓住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这根缰绳。

这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里的”好习惯”主要是指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成为常态,成为自觉的行为。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个人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作为班主任,每天入班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孩子们打扫教室卫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每天清晨,当学生迎着灿烂的朝霞走进窗明几净的教室,心中一定会充满阳光。”通过人人参与班级卫生打扫,既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责任意识。事事有人做,人人是主人,从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还需要从每天认真洗手、洗脸、刷牙等小事做起,从按时洗澡更衣做起,我坚持晨检,表扬做得好的,做得不够的要给他们讲清道理,使孩子明白后果,不要老是一味批评指责。要严格要求,直至成为习惯,然后告一段落。

良好的生活习惯从不吃零食开始。由于亲友对儿童溺爱有加,要什么就买什么,以致垃圾食品不断地伤害着儿童脆弱的脏腑,吞噬着孩子的健康。我一直加以限制,拒绝他们吃零食。与家长沟通,家校联手,密切配合,共同呵护儿童健康。还告诉孩子多吃蔬菜水果的好处,引导孩子多吃绿色食品,吃好正餐,不挑肥拣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更多更长的时间。低段学生起步教育做好了,以后就容易得多。反之,稍有不慎,坏习惯就会乘虚而入,很难矫正,所谓“三天学坏,三年学好”。一年级的时候,我要求孩子从独立完成作业,认真诵读课文,规范书写等方面做起,从二年级开始,逐步要求孩子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拼音读物,特别是古今中外经典童话、寓言,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精心组织,周密布置,定期检查,通过”读书活动汇报会”,“故事大王演讲会”检查评比,奖励优胜,激励后进,只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水到渠成了。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习以为常的行为会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便时刻提醒自己:要求学生一笔一画规范书写,自己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示范;要求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我自己先拿起书本和学生一起阅读,分享自己的心得;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主动捡拾垃圾,总是先以身作则,主动捡拾教室,校园里的垃圾!教育不是强迫而是引导,是榜样示范,润物无声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有意识地树立起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觉地接受教育。

老师是拓荒者,要在那一小块一小块不同土壤结构的儿童心灵的荒地上,播撒因地制宜的种子,并茁壮成长,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拓荒的主要工具是”爱”,因为爱可以超越生命的长度,生活的宽度,心灵的深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可以让每块小荒地长出嫩绿的新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如何使用”爱”这个工具?首先,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用挑剔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以欣赏的目光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经常把“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你真能干!”之类的赞赏语言作为我的口头禅,充分激励鞭策孩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向上,我做到了要孩子有怎样的优点就怎样去夸赞孩子。

如果遇到孩子告状,我从不草率处理,乱下结论,而是想办法促使双方沟通,让孩子明辨是非,最终握手言欢,化干戈为玉帛。我经常给后进生无限的关爱,从不另眼相看,一视同仁,用一言一行感化教育他们。在把握好爱的分寸后,厚爱而不溺爱,宽容而不纵容,诱导而不误导,指导而不指责。




02

完美教室,营造氛围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 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生导航。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我责无旁贷,于是我致力于营造一个书香班级,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乐读书。本学期我们修竹班一直在书香校园这块热土上一直坚持着读书活动,持续到今天有了一定的收获。

我记得在开学初,为了在新学期让孩子们有强烈的荣辱感,及形成独特的班风,让书香浸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特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民主探讨班名,最终命名为“修竹班”, 希望孩子们在新教育春风的沐浴下,在阳光雨露滋润及照耀下,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怀下,能够像竹子一样,具有虚怀若谷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们的班名:修竹班

我们有班级公约:团结进取、务实创新;虚怀若竹,清气若兰;和谐竞争,自信坚强;拼搏超越,勇攀高峰

我们的班风:扎实、虚心、坚韧

我们的班训: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我们的班级目标:在快乐中成长,在耕耘中收获

我给孩子们的班主任寄语:愿你们像修竹一样,清雅高洁,生机盎然,茁壮成长

50张笑脸,50株小青竹,沐浴在佰小的雨露下,茁壮快乐地成长,最终成为无坚可摧的青青修竹。

高尔基也说过:“我读的书越多,我对世界越加感到亲切,生活对我越加变得明亮和有意义。”为了让孩子们在温馨浓厚的教室内学习,我精心布置了班级文化,让墙壁会说话,到处充溢着浓烈的书香氛围,无形中对孩子们自我追求进步的意识起到督促作用。



03

家校协同,共育未来

曾经的家庭教育一贯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的现象较为突出,我就通过家校共育,大胆尝试一些举措,逐步强化家庭教育。发挥家长会的作用,通过学校开放周、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等系列活动,家校互动,共同发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密切家校合作。依靠现代技术手段,积极构建家校网络平台(微信群、QQ群等),将班上的活动、学生在校表现、学科家庭作业、各类通知等通过微信群、QQ群向家长反馈;通过家访、约家长来校等方式商讨孩子的教育,实现有效互动。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与家长谈心谈话,旨在唤醒家长克服对学生“拔苗助长”心理,让家长逐步明确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让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巨大优势是生活教育,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来沟通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等信息,用这种谈话的方式回答家长提出的学生教育问题。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如今,家庭教育得到明显重视,家长教育理念得到较大转变,对孩子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与学校配合力度日益加大。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坚守,所以长久。几十年如一日,平凡的岗位,默默的耕耘,我将继续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上进的工作精神,润物无声的爱心,谦逊的待人态度,坚定地行走在真善美的教育路上。


【关注佰小】

编辑:谢小荟

撰稿:李   倩

初审:办公室

复审:辜   雄

终审:边小英


旺苍县佰章小学校
业务交流、信息发布、家校互动、校园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