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家的智慧与启示】旺苍县佰章小学积微聚悦读汇第127期

文摘   2024-12-16 20:56   四川  

积微聚悦读汇127期

《重读陶行知》

探索教育家的智慧与启示


在教育的长河中,陶行知先生宛如一座巍峨的灯塔,其思想的光辉穿越岁月的迷雾,至今仍熠熠生辉。《重读陶行知》这本书,就像一艘驶向教育真谛之岛的航船,带领我们再次深入探寻陶行知先生那深邃而又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 



主持人:邓惠文




书友分享


魏雪梅老师分享

 陶行知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斗士。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他坚守教育阵地,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教育宗旨,让我深感敬佩。他的教育思想,如“教学做合一”“爱的教育”等,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和高尚品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辜雄老师分享

阳光明媚的冬天午后,收获佰章最美领读人的殊荣,带着好心情开启新书李镇西老师的《重读陶行知》共读之旅。大先生陶行知对教育思考之深,行动之实,是所有老师的楷模。读序和第一部分,我收获到教育应有直指根本的理性,有发现源头的洞察力,不要让勤奋者失望,踏实者悲凉,诚恳者叹息,正直者摇晃,塑造一种“民族之魂”,去落实课程方案中要求的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各位书友已经很地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已经从教书走向育人,这就是大先生陶行知提倡的。

卢熙宇老师分享

读完《大先生陶行知》这一部分,我被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育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奉献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激励着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关注教育公平,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同时,我们也应在生活中践行他的教育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向晋老师分享

捧读《重读陶行知》,内心满是触动与思索。陶行知先生宛如一盏长明的教育灯塔,穿透岁月迷雾,指引当下方向。“生活即教育”启示我们,教育不该局限课堂书本,街头巷尾的买卖、邻里间互助皆为教材。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提醒我们分数之上,品德、担当才是立人根本。要培养学生真诚面对自我与世界,在困境不屈、于顺境不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言语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我们要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栋梁,不负先生所望,为民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马肖老师分享

读《重读陶行知》后,感受颇深。陶行知先生的教学逻辑先是“做什么”“教什么”,最后才是“学什么”。在教育教学中,陶行知先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扬长避短。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能力,还要形成信念、滋养人格。因此我们在自己的班级和课堂,把“做人”放在首位,同时注重鼓励学生创新能力和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把每个孩子的天性、潜能和特长发挥出来,而不是一味地“补短”,同时允许孩子犯错,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允许孩子“野”一点,“猛”一点,去做想做的事情,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唐晓宁老师分享

陶行知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他投身中国教育事业,一直追寻民主,为了民主中国献身教育,通过教育创造民主中国,为了这颗初心,他奋斗了一生。今天,他的教育思想依然闪烁着光芒,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继承老一代先生的品质、风范与传统。

雷婕老师分享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如明灯照亮教育前行之路,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深刻且极具前瞻性,让我感触良多。通过这本书再次学习陶行知先生及其教育理论,深感教育责任之重、方法之要。在今后教育实践中,当秉持先生精神,践行其理念,为学生成长成才铺就坚实道路。

龚玉梅老师分享

读《重读陶行知》大先生陶行知有感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之光,是“中国之光”“平民之光”“创造之光”。而“创造之光”最终是为了解放人的创造力,他认为创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生活中不是缺少创造力,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的与众不同。我们多引导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懂得社会的生活,让学生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刘永菊老师分享

读《重读陶行知》的序言及大先生陶行知后,收获颇多,“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我们要虚心地学习,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自我雕琢中向“大先生”的境界奋力前行,做一个“真教师”。

谢小荟老师分享

陶行知先生“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当前的教育体系,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力量。我将捧着一颗心,走近行知路;做中思,思中做,成为行知者;求真务实,做真正行知人。

边小英老师分享

最近悦读汇共读的是《重读陶行知》,今天是对本书的第一次集中交流,大家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解读品味相关章节,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分享。是的,陶行知是教育的“大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个大在于大情怀,对教育保持着最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救国,用教育振兴中国”,这个大在于大理想,做教育是因为有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的使命担当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个大在于大道德,做教育必须追求真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快乐教育”这个大还在于大智慧,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所倡导的,所急需的!

刘书蓉老师分享

今天开始共读《重读陶行知》这本书,陶行知先生的教学逻辑先是“做什么”“教什么”,最后才是“学什么”。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扬长避短。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能力,还要形成信念,滋养人格。我们只要怀有初心,追随大师,每一个老师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文秋蕊老师分享

 读了《重读陶行知》之“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这一章节,我对“教学合一”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合一注重情感教育,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注重知识的探索性,注重教育要素的无缝连接 ,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在教学合一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导师和引路者,更是不断进取者,教师必须有教育情操,可以通过教育实践,在平等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新,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悦读汇颁奖



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犹如一盏明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闪耀着。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他倡导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不应只是停留在书页中的文字,而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心中的坚守。


- END -


编辑丨李俊

组稿丨邓惠文

初审丨办公室

复审丨辜雄

终审丨边小英

旺苍县佰章小学校
业务交流、信息发布、家校互动、校园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