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共读魏智渊老师《高手教师》第六辑高手教师的自我修炼中最后六个章节。
在这部分内容中魏智渊老师讲述他学健美操的一个故事,以及通过回顾自己的童年阅读经历、青春期的文学熏陶、工作后的专业阅读,展现了一个教育人如何在阅读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专业成长和观念重构。阅读和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不断寻找和挖掘知识宝藏,教师可以不断促进自己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魏老师还阐述了如何训练智力上的紧张感?读书记不住内容时的可以采用的一些方法;以及怎样有效留堂。
书友们就所读内容,结合自身,分享着自己的所思、所想。
主持人:张凤梅老师
书友分享
读《高手教师》最后一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魏老师对书本质的认知,他说,书的本质是一种结构,书的写作就是结构的展开。阅读,就是进入和理解这种结构,并将这种结构吸纳到自己原有的经验结构中,谓之“建构”。个人认为,读书首先要静心,学会选择,追求价值,朝向未来,从而形成鲜明的个性。只有把理论落地,才能真正让读书成为自己内在需求。真正的阅读,是对话,通过阅读,和心灵对话,冷静地剖析自己,理性面对生活和工作。
读了这一部分我对于留堂这部分感触很深。留堂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教育手段。一方面,它能让未完成学习任务或犯错误的学生有时间弥补和反思,确保知识掌握更扎实,行为得到纠正。但另一方面,留堂也需适度,不可过度使用。如果频繁留堂,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实际情况,与家长做好沟通,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总之,留堂应合理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于留堂的话题,排除掉安全因素,我觉得放学后将学生留在教室,是出于对他们成长的深切关怀。这段时间,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心灵的交流。我与学生一同探讨学习难题,倾听他们的困惑与梦想,感受到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学会了因材施教,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律与责任感。虽然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但看到学生们因我的陪伴而有所收获,心中满是欣慰与满足。教育之路,因爱而精彩。
在《高手教师》最后一辑中,魏老师讲到了他的童年阅读经历,向我们阐述了流行作品和经典作品的本质区别。前者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案是逃避性的,更像是白日梦的类型;而后者经典作品像《丑小鸭》、《绿野仙踪》,总是试图给孩子以力量,我们经常称之为成长故事或英雄的旅程,讲述主人公如何在各种帮助下战胜困难,最终获得内部发展和外部胜利的过程。总之流行作品试图取悦读者,经典作品试图发展读者,所以我们要带给孩子更多的是经典作品。解读是通过与作品的对话,让真理再度涌现,这种涌现不是再现,而是共鸣。重视作品内在的生命感,以及在作品与自己之间,与学生之间进行打通,从而让作品重新活起来。
读《读书时老记不住内容怎么办》有感,让我知道了如何去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首先,明确选择书籍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其次,阅读过程中应先热读,在读的过程中将特别吸引自己的例子或重要的结论,或有启发的内容画出来,并进行批注;然后跳读,读自己画线和批注的地方,以此来内化此书的结构;最终通过深加工,促成有价值的实践。
阅读《高手教师》中“都放学了,你还把学生留在教室里”这一章节,留堂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如书中提醒:留堂是药,不能当饭。“今日事,今日毕”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写计划总结,采取多种形式的帮扶措施,利用家校共育来解决留堂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奖惩机制,通过奖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教育;通过布置班级文化等形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增强“场域”对学生的影响。总之,留堂需合理运用,才能收获更佳的教育成效。
读《高手教师》要训练自己和学生保持智力上的紧张感,拥有智力上紧张感的老师,他们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成为问题解决的主体。只有孩子成为问题解决的主体,他才能够训练自己围绕着问题,朝向某个目标,来研究环境中有意义的结构,并最终生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让孩子刻意练习,也就是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并逐步引导孩子更关注学习本身,引向更有效的智力训练。
智力上的紧张感,就是所谓的专注,人在专注的状态下,常常是忘我的,这时候主宰我们的不是我们的情绪或本能,而是目标或外部事件,缺乏智力上紧张感的老师,常常是非常自我中心的,他们无法以学生为中心,哪怕以知识为中心,将整个认知的环境有效的组织起来,形成一种有效率的场域。智力松弛的老师走进教室,对于每一次和学生见面,缺乏一种设计感。导致了大量的“路径依赖者”,更不用说讲课程标准结构化和内化,与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建立一种默契的关联。
读《高手教师》“要训练自己和学生保持智力上的紧张感”一章, 我明白了智力上的紧张感就是我们所谓的“专注”。人在专注状态下常常是忘我的,因为这时候主宰我的不是我的情绪或本能,而是目标或外部事件。要让自己保持智力上的紧张感,必须要从小加以培养,培养的核心是自主性和刻意练习。作为教师,我需要设计出有挑战力的课程,刺激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我需要投入挑战性的学习,尤其是反思性思维,不断锤炼自己的智力。这不仅是成长中的孩子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自身最高的可能性向我们发出的召唤。
读《高手教师》“都放学了,你还把学生留在教室里”有感:初读《高手教师》这一章节,内心五味杂陈,也瞬间被拉进日常教学里那些似曾相识的放学场景。魏智渊老师抛出的这一犀利质问,不单是对留堂现象的直白审视,更是对教育分寸与艺术的深度叩问。
这章节也促使我反思教学手段的科学性。留堂治标不治本,高效课堂构建、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才是关键。高手教师应于课堂 40 分钟内精准“投喂”知识,用趣味导入、分层教学、多元互动点燃学生求知欲;课后巧用智能学习平台、定制学习单,为不同层次学生“加餐”,让每个孩子跟上节奏、享受学习成就感。
合上书本,深知要告别粗放式留堂不易,但怀揣书中理念,往后教学里,我决心多些同理心、巧思与耐心,把“育人”刻进教学细节,努力朝“高手教师”进发,让放学铃声后的校园,回荡的是欢声笑语,而非无奈叹息。
卷尾语
好书如画,
阅读如歌。
浸润书香,
专业助航。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
在一场阅读中成长,
在分享中收获。
-佰章小学欢迎你!-
编辑:李俊
组稿:张凤梅
初审:办公室
复审:辜雄
终审:边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