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①:拒绝内耗,走向自己,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文化
文化
2024-12-02 06:31
浙江
他的作品在他逝世半个多世纪后,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救赎之书。他告诉读者:“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毫无意义。”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696天,共读的是第380本书——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作品《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1877年7月2日的黄昏,黑塞出生在德国符腾堡州黑森地区卡尔夫镇上的一个国际化家庭中。1962年8月9日,85岁的黑塞因脑溢血在睡梦中逝于蒙塔涅拉的家中。尼采、叔本华、孔子是他的偶像,让他的文学创作有了多元化的元素,他的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作品总是在书写他的心愿、快乐、悲哀,和烦恼,不断地探寻自己的心路历程。黑塞
诺奖颁给他的获奖理由是: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他在代表作《荒原狼》中这样说道:“这并不是个别人的怪病,而是时代本身的弊病,是整整一代的精神病,染病的人远非只是那些——软弱的、微不足道的人,而是坚强的、最聪明最有天赋的人。”如果不了解黑塞的人生,直接阅读黑塞的作品,可能会对他产生误解。出生于神职人员家庭的黑塞,从小有个作家梦,少年时期就立志要做个文学家,但是他的父母则希望他可以成为一名牧师或者神学者。为了作家梦,少年黑塞同父母和老师之间经过殊死抗争,三次辍学,一次自杀未遂后,父母终于妥协。于是18岁的黑塞在1895年10月17日,离开家乡,独自到图宾根,开始他自食其力的文学人生。黑塞
离开家后的黑塞,在图宾根的一家书店做了三年的学徒和一年的店员。这期间他白天做店员,晚上阅读学习、创作。他大量地阅读,研究了18到19世纪的欧洲文学和哲学,这些积累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正式店员之后的黑塞,每月可以拿到八十马克的工资。当他得知有出版商,愿意帮助青年作者出书的消息后,他便将自己15到21岁期间创作的诗歌整理成集,并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浪漫之歌》。自此正式开始他的文学生涯,并将诗集寄给远在家乡的母亲,算作是给母亲56岁的生日礼物。黑塞
紧接着,第二年又出版了随笔集《午夜之后》,这年黑塞22岁。他离开了生活四年的图宾根,前往瑞士的巴塞尔,并在巴塞尔的一家书店找到工作。在巴塞尔的书店,黑塞不仅找到了给他精神激励的新环境,还进修了大学美术。巴塞尔的艺术博物馆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1900年11月黑塞在莱希尔书店出版的新作《赫尔曼・劳舍尔的遗诗遗文》,深受好评并得到一笔稿费收入。黑塞
1904年2月,首部小说《彼得・卡门青》的出版,让26岁的黑塞从书店店员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实现了他“将自己业余时间的梦想与劳作变成日间梦想与劳作的愿望”。于是,1904年的8月,27岁的黑塞同36岁的玛丽亚・波诺利结婚。婚后,他为了躲避不愿接受他这穷女婿的老丈人,离开巴塞尔,搬回德国博登湖畔的一个叫盖恩霍芬的小村庄。黑塞
这期间他开始创作小说,1905年12月,大儿子出生,他的首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也获得成功,黑塞成为了职业作家中的知名作家。1906年《在轮下》的出版,让他成为畅销作家,各大出版社争抢他的手稿。本是平稳的幸福生活,黑塞却觉得越来越不满意,眼前舒适的生活让他感到莫名的孤独。除了写作之外,让他感到快乐的事情,就是在花园里劳作。他的精神状况飘浮不定。1912年,已经35岁的黑塞,离开德国村庄,搬回瑞士,在首都伯尔尼住下来。黑塞在德国盖恩霍芬生活创作的八年,称为“农民作家期”。搬到伯尔尼的黑塞一家住到画家朋友的故居,安顿下来。两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黑塞被征招到伯尔尼的“德国战俘求助站”工作,编辑出版《战俘杂志》,为战俘提供阅读刊物。1916年是黑塞人生中危机重重的一年,先是父亲去世,接着小儿子马丁重病,妻子玛丽亚因精神分裂症住院。黑塞本人受到德国政治上的迫害,精神受到刺激,导致他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不得不中断工作,到疗养院接受心理治疗。在治疗期间,受医生朗格的启发,他开始学习绘画创作。这也为此后自传小说《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奠定了基础。他将自己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写进了小说《德米安》中。自此心理学说开始影响他的文学创作。1919年,42岁的黑塞做出人生又一重大决定:重新找回自己,全身心投入写作中去。黑塞
为此他结束了战俘救助站的工作,变卖了伯尔尼的房子,同精神病中的妻子玛丽亚离婚,将三个儿子交给友人照顾,独自一人前往瑞士南部的堤契诺州,在蒙塔诺拉小村定居下来,直到去世,再也没有离开过。经历中年抑郁和精神分裂后,黑塞创作出《悉达多》这样的经典作品,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资本主义看似宣扬平等和自由,却容不下黑塞的作品和声音,这让他不得不选择放弃国籍。欧洲将何去何从,在黑塞的思考中,原本以为答案会在印度,却发现真正的答案在中国,在中国老子、庄子和孔子的古老智慧中,在中国文化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中。黑塞得出的结论是“以世界的眼光寻觅的最好的归宿是中国的道。”《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是黑塞自己涅槃重生之夏,一部关于最美夏天的散文。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将一起走进黑塞笔下画家克林索尔生命最后的夏天,见证黑塞如何通过写作疗愈自己,治愈千万读者的心路历程。
欢迎关注「麦家陪你读书」视频号,每周与你分享谷主麦家的读书感悟、文学思想、最新动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点击阅读原文,读书打卡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