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⑦:只要还有人做正派的人,不正派的时代就会被改变

文化   文化   2024-12-15 06:31   浙江  

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709天,共读的是第381本书——俄国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

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曾说:“我准确无误地记得,平生阅读的首部外国文学作品,是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我在割草和卖菜的间歇里,阅读顿河哥萨克的故事,似乎浪漫到不可思议。”

我们不知道这部长篇小说陈忠实究竟读了多少遍,但是我们能够从上述表达中感受到,他似乎读得很慢,很沉浸,很享受。

而且,明明是以战争为底色的现实主义作品,他居然读出了浪漫,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吸引力啊!

所见略同的,还有读了两遍的余华,以及15岁就开始读、并且读了三遍的村上春树等等。

作品问世至今,越来越读的人乐于阅读《静静的顿河》,也把相当高的热情投入到关于作家和作品的讨论中。

于是,肖洛霍夫是什么阶级的作家,这部作品该怎么定性,以及主人公格里高力是否算典型的中心人物,他是否应该被认定成悲剧人物,这部悲剧作品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这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为业内外文学爱好者交流之际无法绕开的话题。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政治因素当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但历史发展规律、民族性格特征,甚至是基于人本身情感的探究,才是更具深远意义的解读。

毕竟,连肖洛霍夫本人都说,《静静的顿河》是其最大型的作品,具有特别的意义,更是向俄国读者和国外读者介绍了革命年代顿河哥萨克的悲剧性的历史。

还记得卷首专门用了两页篇幅引用哥萨克古歌:

“不是犁头开垦出这沃野千里……

开出千里沃野的是战马铁蹄,

千里沃野种的是哥萨克头颅,

装扮静静顿河的是年轻寡妇,

静静的顿河靠千万孤儿点缀,

顿河的波浪本是滴滴父母泪。”

还有把顿河称为“父亲河”,以及顿河放走了“好男儿”,放走了“顿河哥萨克”这类的唱词。

虽然未能听到吟唱的歌声,但哪怕是第一次读,也能感受到歌词里传递的满是悲壮的情绪。

古歌里的句子,在完整读完全书之际,体会到的将不再只是哥萨克英勇善战的传统,更有他们对于这片生养自己土地的怀恋和热爱。

因为,古歌在全书中出现的频率极高,特别是在征战的岁月,俨然成了哥萨克们心境的代名词,他们甚至可以根据环境和当下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改编。

比如,卷四中写到 1915 年,哥萨克们唱起了新歌:

啊,我的亲爱的故乡呀,

我再也见不到你啦。

……

谁没有到战场上见过刀兵,

谁就不知道胆寒心惊。

白天汗淋淋,夜里战兢兢,

整夜整夜地不能入梦。

……

每日每时,在平坦的田野上

生长着恐怖,收获着悲伤。

……

越是打仗,越是想家,心焦、害怕、无奈、悲伤,甚至有一些愤怒,诸多复杂的情感夹杂在歌里,说不出来的就唱出来,无论如何都是情感的寄托和宣泄。

这样特色的表达,好像一条无形的线,串起了哥萨克们喜怒哀乐的散乱珍珠,确实玄妙。

虽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阅读之时忍不住角色代入,替他们幻想起与家人团聚的安宁生活。

如果此刻肖洛霍夫就站在你面前,你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处理方式忍不住对他发出赞叹?

不过,他本人未必会欣然接受。

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指出,“仅凭《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肖洛霍夫获得这一奖赏就当之无愧。直到今天才享受这一荣誉,实在过晚了。”

他当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一味接受称赞,反而用有关“现实主义”的表达来澄清人们对于“过时”创作方法的误解。

“我不怕有人指责我保守,现在声明,我坚持相反的观点,我是坚决拥护现实主义艺术的”,这话现在听起来依然振聋发聩。

倒不是他的声音有多大,也不是作家思想顽固不化,仅仅是因为,相比于技巧,肖洛霍夫更尊重现实。

不过,他口中的现实,是比普通人脑海中更有深意的词汇。

他崇尚用长篇小说提升作品的广度,而且他对现实的尊重是与时俱进的,并不一问地只沉迷于过去,就历史写历史。

他会探索革新现实、改造现实,甚至会想到怎么造福人类,启发心灵。

换句话说,肖洛霍夫考虑的是人本身的利益,而不完全局限在某个民族,某片土地发生了什么。

所以,我们能在作品中随处可见战争的影子,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因为战争不得不持续征兵、抢夺粮食,就连老弱病残也不能幸免。

但与此同时,也会读到夹杂在字里行间极其真实却也极其疼痛的句子。

比如,“战争使他们学会了用笑掩饰真实的心情,将辛酸掺和到玩笑里”。

这当然是战争带来的后果,却也同样适用于其它的苦难场景,是直到今天依然会有人能够触及的细枝末节,是必须要深入人物内心才能切身体会的部分,更是今天幸福的人们读到之际会短暂沉思、倍加珍惜的某种触动。

具体到人物角色,格里高力的种种故事,种种选择,也同样源于真实。这种真实,甚至不以作家本人的意志为转移。

肖洛霍夫曾经说过,“格里高力返回故土……这是我的一大发现!”

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当这个人物逐渐在作品中丰满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性格,有了种种经历和成熟的思想,他的行为、故事走向就不会完全按照事先想好的结局或主题来发展。

不仅是肖洛霍夫,当代的很多作家,如我们的熟悉的余华、苏童等等,也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余华曾经直言不讳地表示,《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的主要人物最后是活着还是死亡,并不是他提前设定好的。而且,越是长篇小说,这种撰写过程中对故事情节缺乏掌控的情况越常见。

它不是神来之笔,而是有迹可循。

拿格里高力来说,他有着哥萨克血统,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战争中挺身而出,甚至在某些瞬间建立功绩。

但是,作为土耳其人的后代,他也天然在某些方面与当地人存在着分歧,就比如,他爱着邻居妻子阿克西妮亚的同时,依然接受了家里的安排,娶了村里有钱人家的女儿娜塔莉亚。

在打仗期间,格里高力不止一次想到阿克西妮亚,就算后来得知阿克西妮亚跟雇主儿子在一起、被迫分手,依然没能忘却这种想念。

而对于妻子娜塔莉亚,他有过感激,有过愧疚,两个孩子出生以后,也多了责任感,但内心始终没能升腾起更多的冲动,夫妻二人的想法好像总是不一样。

书里有一个细节,写的是格里高力有一次回家,他其实并不因为战场上的功绩和勋章而开心,如果可以选择,他根本不愿意打仗。

但是,就因为他的父亲喜欢这些荣耀,妻子就认为他在家也应该穿着军队的衣服迎合老人的喜好。

显然,夫妇二人并不同频。

故事的最后,妻子、情人相继离世,父亲、母亲、女儿也都死去,格里高力只有手里抱着的儿子,这是他一生仅剩的东西。

这样的结局初读是有些凄凉的,好像这个人物接近于一无所有,但肖洛霍夫曾经告诉我们,返回家乡的格里高力“仍然有着一颗活生生的心灵”,还说“这表现了他的刚强”,提到了他感受到的大地和”闪闪发光的世界“。

这一切,又好像萌发出某种希望。

看起来不圆满的结局,当然有格里高力刚强性格的支撑着家庭,对抗着疼痛,但孩子的安然和世界的平静,就好像把时空拉回了某个起点,又带给人坚定开始的勇气。

因此,即使这故事充满悲剧意味,却也让人对新的生活怀着期待。顿河边依然美丽辽阔,故事的氛围也定格在壮美的瞬间。

总以为,这样戛然而止的开放式收束留有遗憾,但这恰恰是肖洛霍夫追求的那种唤起人心灵美的力量,是千帆过尽,回归真善美艺术的至高境界。

优秀的作家和作品都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当年高尔基曾向文学界和广大读者宣告,萧洛霍夫“是个有天才的人”,《静静的顿河》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

如今想来,这样的评价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并且历久弥新。

《静静的顿河》的共读内容就全部结束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原著一读,相信一定会在这部巨著的影响下品味到更多人情冷暖、世间百态。
下周我们将共读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作品《快乐的死》。

《快乐的死》

公司小职员梅尔索日复一日做着无聊的工作,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他孤独、虚无,却在一场精心设计的谋杀案后,获得了巨额财富,开始四处旅行。

有钱能快乐吗?有时间能快乐吗?如何才能真正感受到自我的满足和快乐?读者跟着主人公梅尔索一起在旅途中不断思考这些问题,探索活着的乐趣。

《快乐的死》是加缪的小说处女作,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生前未发表的具有蕴含浓郁自传成分的小说。

随着情节的推展,读者可如拼图一般,逐一拼凑出青年加缪的出身与前半生的写照。

加缪用自己真实的经历和“荒诞感”体验作为素材塑造了主人公梅尔索,我们终其一生思考的问题,都可以在《快乐的死》里找到发端与答案!

敬请期待下周的共读!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

👉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

👉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本周共读回顾

👉《静静的顿河》①:历时14年的百万字巨著,这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值得一读再读

👉《静静的顿河》②: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静静的顿河》③:比战乱和疫病更残酷的,是被逆流的命运裹挟

👉《静静的顿河》④:生活无法排练,苦难也无法演习

👉《静静的顿河》⑤:一首战争与命运的悲怆交响曲

👉《静静的顿河》⑥: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

领读人 · 驿路奇奇

驿路奇奇,以书为路共温情,淋漓书写漫天游。

主播 · 一凡 

电台主持人。在北方小城安静盛开,认为唯美食与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欢迎关注「麦家陪你读书」视频号,每周与你分享谷主麦家的读书感悟、文学思想、最新动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文案编辑:何佳丽
视频编辑:缪梦涵

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点击阅读原文,读书打卡每一天

麦家陪你读书
【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人读完1000本名著】 每天15分钟,每周共读1本书,这里是一个拥有“百万”家人的读书平台。 读书就是回家,读书也是打开内心最便捷的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