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活在极限情境之中

文化   2025-02-06 18:20   北京  

▲图:视觉中国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M.斯科特·派克曾写道:“我特别讨厌一个广告:一位60多岁的妇女,原本患有风湿痛,服了些药后竟神采飞扬地打网球,广告结尾是所有人欢呼:生命没有极限!”生命怎么可能没有极限呢?饱满的生命固然令人向往,但生命本身也有诸多实际的界限,比如健康、时间和资源。更何况,年轻时和年老时看待极限的态度并不相同。人逐渐衰老的过程,就是一步步逼近极限的过程,而死亡则被大家称为大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深入研究了“极限情境”的案例。他指出:“我们始终处于情境之中。情境在变化,机遇也在涌现。如果错过了,这些机遇便不再回来。我自己可以努力改变情境。然而,有些情境即使其暂时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其本质仍然相同,并且其震撼力始终存在:我必须死亡,我必须受苦,我必须挣扎,我无法逃避偶然性,我不可避免地陷入内疚。我们称这些存在的基本情境为极限情境。”极限情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面对自身存在的界限时的状况。这些时刻迫使我们接受,并非一切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中。作为存在哲学的杰出代表,雅斯贝尔斯认为,为了实现“自身存在”,人类必须面对死亡、痛苦、斗争、偶然性和内疚等极限情境。

可以想象,当人们面对自身的边界时,通常伴随着恐惧、焦虑等复杂体验,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撕裂感。这是一种矛盾的情境,一方面看似没有出路,另一方面却又蕴含着克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极限情境迫使我们直面自身意识的局限,促使我们改变世界观,从而可能对自己的存在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它是人类心灵面对其现存形式的限制和狭隘性,愿放弃有限的安全感,从而进入新的自我意识领域的时刻。

具体来说,极限情境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不可避免性。极限情境是每个人生命中的必然经历。即使到目前为止一帆风顺,我们迟早都会遭遇失败、疾病、衰老甚至死亡这些“极限”。就拿衰老来说,没人喜欢变老,但不喜欢并不意味着能够否认衰老。身体的活动能力、性能力、容颜和自主性都会渐渐衰退,这个被剥夺的过程令人痛苦,必会引发人们的失落和沮丧情绪。

……

本文未完,点击左下角"读原文"

获取完整内容


特别声明 财新mini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mini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财新mini+
财新mini+隶属于财新传媒,是“财新基础阅读产品”,内容涵盖人文艺术、实时资讯、定量深度阅读和更多服务,并可随时升级财新通和数据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