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发粄。图:视觉中国
春节又至,游子归乡,在广东梅州等客家地区,家家户户做“粄”、食“粄”的日子也到了。
所谓“粄”(bǎn),与闽南、潮汕等地区的“粿”类似,用米粉、木薯粉等作为原料,或以大米、糯米、粘米等磨出米浆,以此代替中原地区小麦磨成的面粉,或煎炸、汤煮,或包馅、烹调,制作成的糕点、小吃,统统被客家人冠以“粄”的名号。
别小看一个粄字,在客家人手里,堪称“粄食宇宙”。譬如,发粄、糍粄、甜粄、老鼠粄、炸粄子、艾粄、黄粄、忆子粄、捆粄、笋粄、仙人粄、豆粄、珍珠粄,等等。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三种形态:其一,条索状的老鼠粄、粄条汤;其二,以米皮包裹食材,形状各异的捆粄、笋粄;其三,更像甜品、糖水的仙人粄等。
由于种类繁多,此处仅取几种讲讲。要说客家人春节的餐桌上有哪样粄必不可少,首先必是“发粄”。
……
图文未完,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获取完整内容
特别声明 财新mini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mini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