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由AI工具Midjourney制成
一
中秋国庆假期,我和丈夫带着1岁零3个月的儿子久久回老家哈尔滨。这是久久人生第一次远行,距离我上次回家也已有两年多时间。
列车驶入东北平原,窗外掠过大片金黄的玉米地和稻田。越往北方开,天空越辽阔,云层更舒展。离家多年,最想念的就是故乡秋日,天高云远,阳光和雨水来去干脆,万物皆疏朗。
车厢盛满返乡的人,热闹得像过年。久久在我怀里安睡,头枕着我的手臂,翕动着小小的鼻翼。过去两年,和故乡远隔千里,疫情反复的日子里,我经历了怀孕、生产、初为人母的养育之艰。我像是拼尽全力才安然无恙地回返,而故乡却静水流深,多年不变。
还在学走路的久久对一切都新奇。一下车,他便在人群中横冲直撞,踩发光的地标,留恋于上上下下的扶梯,撅着屁股和台阶搏斗。抱起、挣扎、放下、折返,我们在汹涌的人潮中奋战了好一会儿,临近崩溃之际,终于看见父亲在远处向我们招手。
“这小家伙,真带劲!”父亲说话的声量比从前大了不少。
我们回家前一周,父亲和母亲就忙碌起来。一个负责洗净家里所有的床单、枕巾,更换被褥,一个一头扎进厨房研制新菜品,将全部厨具和餐具擦得锃亮。每完成一次清扫,他们都会拍照发到家庭群,留言道:都弄干净了。我知道,他们其实是在说,快回来吧。
独自面对久久,父亲变成了一名魔术师。一会儿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辆亮黄色的玩具吉普车,一会儿拿出口琴吹一段欢快的音乐,一会儿再来几段拿手的二胡曲,一会儿又在宣纸上画下一条红鲤鱼,让人差点儿以为下一秒那鱼就从他掌心一跃而起。
可当我将久久放进父亲怀里,父亲一边揉搓着他的小脚丫,一边喃喃道,“别和姥爷挨太近,走了该惦记了。”
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父亲怀里,会有一种奇异的感受,仿佛时间倒流,几十年倏忽而过,自己又回到小时候。眼前的画面不似现实,更像是缺损的早期记忆,父亲仿佛也一直试图复刻些什么。他从阳台搬出我儿时的故事书,一本本摞在久久面前,《伊索寓言》《格林童话》《365夜》《成语故事》。“爸,他还看不懂这个。”我说。
“你别以为他不懂,他都懂,只是不会说罢了。”在父亲眼里,眼前的这个小屁孩全知全能——能理解大人之间的谈话,知道谁更好说话,有求于人时全无惧色,甚至懂得如何达成自己的目的。
“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他。”他转过头,将脸贴在久久的后脑瓜上,笑容近乎谄媚:“姥爷咋这么疼你呢?”
……
图文未完,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获取完整内容
特别声明 财新mini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mini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