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仰晨和晚年冯雪峰

文化   2025-02-08 18:11   北京  

▲王仰晨《怀念雪峰》原稿,初刊《收获》1980年2期

冯雪峰晚年接触最多的人,应该是王仰晨和孙用先生,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若有若无的三角。那段时间,准确说是1972年末至1976年初,他们都归属鲁编室。三人中,王仰晨与冯、孙各自的交往,比另二人之间的交往更密,这是因为另二人已先入老境,而王不仅年轻近20岁,还担负全室的业务,熟悉鲁研圈的动向。冯是出版社明确过“不必来社”的,孙是处于向退休过渡状态,王在三人中间有近乎中枢的作用。

从接触的形式看,冯常到王家,频繁时每周不下两三次,每次时长也不会太短,可能从半下午直到晚上七八点钟,偶有孙用先生也约了同来,就会聊到更晚,但记忆里从不吃晚饭。当时,我从兵团回京,还没有就业,所以家里总是有人的。只有一次,我外出回来,看到冯等在门口,自然是赶紧请他进去。在王仰晨到家前,我们各自读书,交流极少,这曾在《冯雪峰伯伯漫忆》(《中华读书报》2006/2/16)中写到。王去冯家相对少,原因是事务繁重,且头绪太多。王与孙之间,上班碰面并不少,互到家中走动相对少,孙先生写给王的信和便条,应不下200件(部分后存张小鼎处),以面交书信代替面谈,既因孙性寡言,也是避免他人猜疑。很少的几次,他们同聚王家,会聊到很晚,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这对家人生活不是没有影响,但从母亲到我家兄弟都不曾在意。个人对冯、孙二位,前者是敬重的成分多,后者是亲近的成分多。如今回想,家里很有几种冯的作品,从文艺理论到寓言之类,怎么就没想过请他签下个名字呢?

王仰晨保存的一帧冯雪峰照片,是冯逝后孙先生寄来的,并说到:“又雪峰同志照片一帧,是向冯师母借来底版放大者,……此照系他七三年从干校回京时所摄,为贴工作证之用,正当他七十岁(1976/5/18信)”。事实上孙比冯年长一岁,我疑惑他为什么用“师母”这个称谓,忘记了曾经向谁求教过,也语焉不详,只好相信是出于表敬吧。

……

图文未完,点击左下角"读原文"

获取完整内容


特别声明 财新mini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mini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财新mini+
财新mini+隶属于财新传媒,是“财新基础阅读产品”,内容涵盖人文艺术、实时资讯、定量深度阅读和更多服务,并可随时升级财新通和数据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