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菜作为蔬食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说豆芽菜最初是修道养生入药之物。中国早期《神农本草经》就载有黑豆发芽法,所谓“造黄卷法”:“壬癸日,以井华水浸黑大豆,候芽长五寸,干之即为黄卷。用时熬过,服食所需也。”壬癸日,按旧说是每月阴气最盛的日子,也是与水关系最密切的日子。用水浸豆发芽,倒也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不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发明,认为只有黑豆才能入药,其他大豆不能。
到宋代,豆芽菜已经成了人们的时令蔬食。林洪《山家清供》不仅记载了发豆芽的详细过程,也提到了发豆芽的目的是祭祖和食用:“……中元则陈于祖宗之前。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盐、苦酒、香料可为茹;卷以麻饼尤佳。色浅黄,名鹅黄豆生。”中元节即鬼节,农历七月十五前,是江南常武地区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林洪所记,还是用黑豆发芽。大概过去大豆品种黑豆产量高吧。
关于豆芽作为食物的评价,所有美食作家,甚至所谓医生和营养学家,都喜欢援用李时珍和袁枚的说法。不过,在我看来,都是以讹传讹,太不认真之故。因为李时珍和袁枚所言,豆芽中的佳品,都是绿豆芽……
本文未完,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获取完整内容
特别声明 财新mini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mini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