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欢迎来到游人天堂

文化   2025-02-01 18:10   山西  

▲巴厘岛的梯田灌溉系统(Subak)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从地图上看,巴厘岛的形状像一条小小的热带鱼,在岛屿星罗棋布的印度洋中不算起眼。由于处在临近赤道的南纬8度,这个常年温暖如夏的小岛,成为了逃离北半球冬天的绝佳目的地。虽然1月正值雨季,阴晴不定的天气让许多旅人望而却步,于我而言却并不碍事——我本就计划在酒店躺平,享受一个难得没有打扰的悠闲假期。更何况,雨季的阳光不过分强烈,气候湿热的程度亦尚可忍受。也因为是淡季,数量不多不少的游客既保证了度假的氛围感,又不至于扰人清静。

决定来之前,我甚至没有意识到,巴厘岛是群岛组成的印度尼西亚辖下1万多个岛屿的其中一个。或许也因为足够特别,这个面积不足北京一半大小的小岛,才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旅游名片:在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印尼,巴厘岛是惟一以印度教信仰占主导的地区。路边随处可见画着可爱猪头形象、专卖烤乳猪的“Warung”(印尼语“小吃摊”)的招牌;尽管地理上与印尼人口最多的爪哇岛只隔着一个宽度不到3公里的狭窄海峡,在印尼长达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历史上,巴厘岛是最晚遭到荷兰人染指的岛屿之一,被荷兰人控制的时间只有30多年。

有些讽刺的是,一定程度上,也“多亏”了殖民者对异域风情的执着,巴厘岛人自殖民时代以来便被鼓励保持自己的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男孩们自小学习木琴和手鼓,女孩们学跳传统舞蹈,饮品、食物均采用本地草本和香料制作,家家户户定期前往寺庙或参加祭祀活动。

如今,游客在街上每走几步,便能看见挤在大大小小商户之间,面目或和善或狰狞的石头雕塑,或是只露出一个窄门的小型禅堂或庙宇。依照日常祭祀的传统,每家商户和住宅的门前,还会摆放几个棕榈叶编成的小花篮,用以向神灵祈祷和平安宁,过往行人则需要十分小心才不会踩踏上去。这一切,都让这个基础设施面貌仿佛中国乡县的“众神之岛”,时刻保持着一种宗教氛围烘托之下的“在地感”。

在巴厘岛的文化中心乌布(Ubud),我们在皇宫门口的一个露天舞台欣赏了别具一格的甘美兰音乐(Gamelan)和雷贡舞(LeGong)表演……

图文未完,点击左下角"读原文"

获取完整内容


特别声明 财新mini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mini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财新mini+
财新mini+隶属于财新传媒,是“财新基础阅读产品”,内容涵盖人文艺术、实时资讯、定量深度阅读和更多服务,并可随时升级财新通和数据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