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狂吃年后再减?为何很多人减肥失败甚至变更胖

文化   2025-02-05 18:15   北京  

▲图:视觉中国

上一篇《每逢佳节胖三斤,减不减肥看什么指标?|健保》详细介绍了体脂率相关的知识。除了体脂率,BMI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一种健康指标,甚至被作为衡量减肥成效的重要参考标准。

那么,什么又是BMI?它和体重、体脂又有什么关系?它能反映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吗?BMI(Body Mass Index)即身体质量指数,也称体质指数、体重指数,是用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出的数字。

1972年,美国生理学家和营养学家安塞尔·凯斯(Ancel Keys)在《慢性病杂志》(Journal of Chronic Diseases)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BMI的概念。发展至今,BMI已成为国际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项标准。需要注意的是,BMI更多是用于对平常久坐不动的人群进行分类,在一些有很高的肌肉和脂肪比例的运动员身上使用则会具有误导性。

BMI如何衡量健康和肥胖状态,不同地理区域却有着不同的标准。这是由于不同种族、生长环境和饮食习惯的人在BMI、身体脂肪百分比和健康风险之间存在差异。以美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为例,四地均以BMI18.5(kg/㎡)作为体重过低或正常体重的分界点;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人群BMI超过23(kg/㎡)即为超重,中国大陆需超过24(kg/㎡)、美国需超过25(kg/㎡)才算迈入超重行列。总体上看,新加坡对超重和肥胖的界定更加严格,美国则更为宽松。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超重、肥胖的界定也在不时更新。1998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宣布美国标准将与世界卫生组织指导方针保持一致,将正常体重和超重的分界点从BMI 27.8(kg/㎡)降至BMI(25 kg/㎡)。这使得约2900万此前“体重正常”的美国人被划为“超重”。

众多减肥人群将“降低BMI”作为减肥目标,但事实上,BMI并非越低越好……

图文未完,点击左下角"读原文"

获取完整内容


特别声明 财新mini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mini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财新mini+
财新mini+隶属于财新传媒,是“财新基础阅读产品”,内容涵盖人文艺术、实时资讯、定量深度阅读和更多服务,并可随时升级财新通和数据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