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职场   2025-02-03 09:40   美国  

昨天是初五,大家都在朋友圈迎财神。在假期中正好读了一本书《金钱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Money)。这是我今年读的第一本好书,感觉给自己的财商提升带来很大帮助。


本书是由摩根·豪塞尔(Morgan Housel)所著的一本探讨金钱、财富与人类行为关系的书籍。书中通过心理学视角,揭示了人们在金钱决策中的常见行为模式和心理陷阱。


书中提到的很多行为模式和心理陷阱我觉得自己都能中招。以行为为例,以下几条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1、损失厌恶:宁可少赚,也不愿亏钱。对损失的恐惧远大于对收益的渴望。股票下跌10%就恐慌抛售,但上涨20%却急于止盈。


2、锚定效应:被初始价格绑架决策。过度依赖初始信息(如商品原价、房子原价、股票买入价)做决策。


3、过度自信: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总认为自己能判断市场涨跌,频繁买卖股票或追逐热点。


再看金钱决策中常见的几条心理陷阱:

1、从众心理:盲目跟随市场热点或他人决策,缺乏独立判断。市场火爆时脑子一热买基金,市场低迷时恐慌赎回。


2、现时偏好:过度重视当下满足,牺牲长期利益。为了满足当下的临时且非必须的需求,牺牲自己的长期投资计划。


3、幸存者偏差:只关注成功案例,忽视失败者的教训。只关注少数巴菲特、马斯克们是如何成功的,忽略了更大多数普通人是如何失败的。


聊聊读完本书,给我带来启发最大的几个点:


1. 自由


普通人都梦想财务自由。那么,到底自由的保障是什么?1000万还是1个亿?


作者对自由的定义:在自己喜欢的任何时候和自己喜欢的对象做任何想做的事,而且想做多久就做多久,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不可否认,金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我们一定这样的自由。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天天苦哈哈地朝九晚五,干着自己毫无兴趣的事情,这样的工作报酬再高,对个人又谈何自由呢?


有的人挣钱并不多,但是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欲望,且每天享受自己做的事情,生活始终可以处于收入大于支出的状态,他们反而更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的自由。


2. 财富


关于金钱,存在的一个重要的事实事:财富是你看不见的那些东西。


人们在衡量财富时,只会看到车子、房子、票子,却无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东西。大家都看到了雷军、马云们今天所拥有巨额财富,但是却忽视了他们为此而长期坚持的付出。


我们擅长通过模仿来学习,但财富看不见的特性让我们很难模仿和学习那些真正富有的人。


马斯克今天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是这一切的背后是他创办特斯拉时数次濒临破产绝境、创办SpaceX屡次火箭发射失败公司命悬一线,以及长期每周80-120小时的超长工作时长。


3. 复利


大家都知道复利重要,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复利才是带来财富自由的一条重要路径。


人们总幻想通过“年化20%”快速致富,却不愿接受“年化6-8%+坚持30年”的平凡路径。


巴菲特845亿美元的净资产中有815亿是在65岁以后赚到的。巴菲特今年94岁,他的搭档查理芒格去世时100岁。


很多人在分析巴菲特和芒格为何能积累巨大财富时,都忽略了他们二人的长寿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只要你有足够长的时间,你就有机会让你的财富慢慢增长。


最近DeepSeek火了,有人拿它和美国著名的量化基金公司复兴科技做对比。这家基金公司创始是著名投资家吉姆西蒙斯。


西蒙斯的身家从1988年开始,每年以66%的复利速度增长,而巴菲特每年的复利率大约是22%,只有西蒙斯的三分之一。


但是,2020年西蒙斯净资产是210亿美元,只有巴菲特的四分之一。原因:巴菲特的复利增长时间够长。


所以,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能做到的就是尽早存钱、尽早投资,尽早让复利发生效用,剩下的一切交给时间。


4. 对比


书中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无论是投资还是理财,你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独立判断、独立决策,不要轻易听从别人的意见。对方的意见对他自己是有益的,但他可能和你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情形下。


我曾经加入过一个金融群,群里有各种金融大咖,大家经常讨论可以买什么股票。


但是,人和人的背景不同决定了各人的风险容忍度和投资回报期望值的不同。有的人看重的是短期收益,有的人想要的是长期回报;资金量少的人市场下跌几个点就受不了了,而资金量大的哪怕市场回撤20%也能稳如泰山。


如果不顾个人背景,盲目听信别人建议的买股策略,别人的资产实力以及收益目标和你完全是不同的,其结果最终很可能是你自己的投资血本无归。


那么,普通人做到合理判断、独立决策的底气来自哪里?只能来自你个人把投资当作一门学问的不断学习和精进,别无他法。


5. 借鉴


想真正向一个人学习,不光要看他讲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优秀的医生会给其他病人提供很好的治疗意见,但是当他们自己面对同样的病情时,反而往往会采取一些不同的治疗方案。


本书中,作者难能可贵地分享了他自己的理财方案。


首先,作者分析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目标,他认为自己不是为了赚大钱,他的财务目标就是独立自主,更朴实地讲,就是希望每天早上醒来时都确定,自己一家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做想做的任何事。因此,他自己的每一个财务决定也都围绕这个目标。


因此,他和妻子都保持了非常高的储蓄率,但是他们并没有靠压制自己的欲望来实现节俭,也同样喜欢美好的事物和舒适的生活,只是不会让生活目标无限制膨胀而已。


其次,他没有使用贷款,而是全款买房,因为他认为完全拥有一个房子的独立、自主感远远超过了贷款买房带来的金钱满足感。


第三,他的家庭现金大于大多数理财顾问推荐的比例,高达20%(去掉房产后),因为他认为现金是独立生活的重要保障,而更重要的是,他永远不希望因为突如其来的现金需求而被迫出售持有的股票。


正如前文提到的,时间复利是普通人实现财富自由的重要途径,我们能做的是尽早开始让时间复利生效,然后不要轻易中断它。


第四,他的持股没有个股,只有低成本的指数基金(美股)。原因:在过去10年,85%的基金经理都被证明了无法跑赢市场指数。既然如此,那就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不奢望成为少数人跑赢大盘,把买低成本的指数基金作为长线投资成功率最高的选择。


最后


根据本书的核心逻辑,我总结了对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可以采纳的几条建议(再次强调,这些原则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1、保持高储蓄率:定期将一定比例存款转入可以不断增长的独立账户(如零存整取、货币基金)。财富是未被消费的收入,你的储蓄率比投资收益率更重要。


2、去掉非必要开支:自查自己每天/周都有哪些非必要开支(如奶茶、打车、自动续费会员)。每天30元的拿铁,一年就是一万元。


3、傻瓜式定投:做好功课,每月定额购买指数基金。熊市不割肉,牛市不追涨,长期持有,做时间的朋友。


4、还清“高利负债”:只要手上有现金,优先消灭高利率的债务(信用卡、消费贷、房贷)。


5、定期复盘:检查储蓄进度,分析超支项目,调整投资比例。


6、保持学习,投资自我:把投资和理财当作一门学问来深入学习;在你擅长的专业领域内投资自我、不断精进。


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但学习却能不断拓展你的“认知边界”。


假期里你可能错过的其他文章:

1、DeepSeek爆火之后,竞争对手这两天也火速上新了

2、美国在AI上卡脖子,卡了个寂寞

3、别再只盯着ChatGPT了!我的DeepSeek实测体验,这些方面完胜!

行走的帆
HR自媒体,创办人为前世界500强HR总监、知名民企首席人力官,目前创办有一家专注人力资源领域的咨询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