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次重磅出台24条就业举措,对HR意味着什么?

职场   2024-09-26 07:55   广东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925日公布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24条举措(事关就业,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24条举措!)。公告的开篇就是“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充分说明了在现今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保证就业机会对全社会的重要性。

全文读完,我觉得这份文件无论对企业HR还是对于个人求职者而言,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可能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影响我们的一项重大政策。

我分别从企业HR及个人求职者两个角度,摘选出最重要的几条作了以下解读:

从企业HR的角度

1

第一条: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确定、重大生产力布局要同步开展岗位创造、失业风险评估,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国家把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同时会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支持等手段,给予创造就业的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

HR需要评估现有企业岗位,特别是那些稳定性存在风险的岗位,并与内部财务、外部劳动主管部门协作,了解是否在保障岗位稳定方面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

虽然在面临经济增速减缓的情况下,我身边很多企业都在缩减人员规模。但是也要看到,因为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业务的开发,企业也存在一定机会来创造出新岗位。如果能够提前评估这些机会,尽可能为现有冗余人员一个培训转岗的机会,也可以降低人员缩减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2

第七条: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构建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覆盖职业生涯全程的技能培训制度。

从“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这一政策的角度来看,它不仅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也特别强调了职业技术岗位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今日我国经济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决定了我们不仅需要有985、211的高级人才,更需要大量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

如何获取这样的专业技能人才?除了外招,企业有必要加强内部人才培训与发展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需要加大投入提升一线员工技能。具体来说,企业需要与外部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机构、职业教育协会等合作,充分利用政府所提供的资源来培养内部人才。

3

第十七条:保障平等就业权利。坚决破除影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健全就业歧视救济机制,依法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完善民事支持起诉机制,稳妥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职业发展、技能培训、职业健康与安全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健全生育保障、普惠托育、就业扶持等支持体系,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

第十九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推动企业依法保障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队伍建设,持续整治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有效治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求职陷阱等乱象。

第17条和19条都强调了对劳动者就业权利的重视和保护。经常能从身边看到一些企业在人员招聘、内部晋升、离职补偿,以及对待三期女员工等环节存在针对员工性别、年龄、身份等歧视的现象。

今后,凡是有这些擦边行为的企业得小心了。建议HR们全面地审视一下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实践,看看是否存在这些灰色地带,并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向老板充分说明,及时整改。未来再有违反,这可是与最基本的民生背道而驰的行为啊,小心被以重罚!

4

(十八)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

今天很多企业并没有一套规范的薪酬管理体系,就我身边看到的一些企业案例,具体表现在:定薪随意、长期不涨薪、发薪或社保缴纳不规范、加班费支付不合规等等。

借本次政策出台的机会,HR有必要全面审视公司现有的薪酬体系与实践,推动必要改革,在保证薪酬支付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员工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同时确保员工的薪酬定期有合理增长。

提高薪酬管理的规范性,势必为企业带来更大的财务压力。因此,HR们更有必要对公司人员编制和薪酬支出提前做出合理规划,确保公司在每个人身上花的每一分钱都能实现合理的回报

5

(十三)优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建设区域性行业性零工市场、功能化便捷化零工驿站。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

可以预见,灵活就业的用工模式将更加普遍,未来灵活就业(如自由职业者、零工、平台经济等)将得到国家更多支持。相应地,企业也可以优化用工模式,增加灵活就业人员的比重,尤其是短期项目、季节性需求或临时性岗位,同时降低长期用工的固定成本。

以我本人为例,过去一年里,我以外部顾问的身份和做项目的形式,帮助好几家企业从0到1建立了自己的基础人力资源体系。同样的工作如果请一位的全职HR来做,可能需要付出的年薪是上百万,且需要每年重复支付。但是企业请了像我这样一位外部人员,花的钱仅是同等年薪的几分之一,且还是一次性支出。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从求职者的角度

1

(七)加强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形成以市场化培训为主导、行业企业自主培训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体系。指导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保证60%以上的经费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允许用于企业建立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

今年我服务了一家生产制造业的客户,这家公司生产车间的一线岗位中,有一类技术工人岗。与普通操作类岗位不同,这类岗位从事专业的钳工、焊工等工作,员工有的需要持证上岗。这些技工每月的工资、岗位补贴和加班费加总后近万元,而且常常还面临其他企业的高薪挖角。

我感觉,对于这部分员工来说,他们担心被企业裁员下岗的焦虑度会比一般人少很多。今天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制造业,未来社会需要一大批有这些职业技能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有学位的大学生。这也意味着,如果你早做准备,多掌握几项职业技能,可能就会面临更宽阔的职业发展机会。

2

(十三)优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建设区域性行业性零工市场、功能化便捷化零工驿站。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

就算真的失业了,也不用太害怕,毕竟现在还可以选择灵活就业方式来发展自己的业务。今天,在AI技术的加持下,自由职业者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自由度探索自己的业务。

我身边或在社交平台上,也经常能看到一些曾经的职场人士,今天也开始独立承接设计、教练、咨询、培训、分析这样的短期项目,有的人还做得相当不错。

只要你能与时俱进,愿意学习先进的生产工具,你就能把自己活成一支团队。

3

(二十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就业岗位调查制度,适时开展高质量充分就业评估......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从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给就业市场带来的影响了。这种影响在国外已经不是趋势,而是成为了现实。

几周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两位在华尔街工作的朋友,据她们介绍,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今天已经不再大量招收做基础分析、汇报、运营类的岗位,这些岗位要么已经被AI所替代,要么已经外包到了印度。

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视频,是关于AIGC在亚马逊公司生产运营全流程的应用。你会发现,AI已经在亚马逊的分拣中心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无论在货物分拣还是运输路线规划上,所有工作均由AI完成,偌大的分拣中心内几乎看不到几个员工。

AI技术的出现对就业不完全是坏消息。美国经济学家曾经统计过,在1950年代,因为机器自动化的出现,全美有1300万的工作机会消失了。

但是,新技术的出现和全社会生产力效率的提升也增加了新的市场需求,以及新的工作机会。在同一时期,美国又新出现了2000多万个与新技术相关的工作机会(具体见我之前一篇文章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的出现,对普通人意味着啥?)。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能不能抓住这些新出现的工作机会,就取决能否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转换思路、快速学习,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行走的帆
HR自媒体,创办人为前世界500强HR总监、知名民企首席人力官,目前创办有一家专注人力资源领域的咨询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