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DeepSeek一手引发了美国股市的暴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6%,纳市前十科技公司总市值蒸发近1万亿美元;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英伟达股价暴跌17%,市值蒸发约6000亿美元,创下美国股市史上最大单日蒸发纪录。
此跌过后,英伟达的市值也从第一退到了第三,被苹果和微软超越。
所有AI相关的公司股票被拖累,包括为AI提供制造、能源、应用的公司等。前两天国会山女股神佩罗西刚刚买入一支AI能源股Vistra,今日暴跌了约30%。
直接导火索:DeepSeek的成功表明,AI模型的开发可以在低成本硬件上实现,减少对高端GPU的依赖,这可能颠覆英伟达等公司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从而导致对于这些公司的价值重估。
DeepSeek让美国突然很尴尬地发现,这两年一直在推动从AI技术上制裁中国,结果到头来制裁了个寂寞。
更加让美国尴尬的是,原来搞AI技术创新不是要靠之前那样堆钱、堆算力、堆硬件,靠着那些大厂几十分之一的成本和区区一百多人的团队,也能搞出颠覆世界的创新。
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人Marc Anderson说DeepSeek的投资成本约为500万美元,说起来这数字还不如一名美国科技大厂的高管年薪。
那么,马斯克、Meta、亚马逊、微软们之前动不动就宣布砸几百亿美元的AI投资是不是显得有点搞笑?
另外,上周特朗普刚公布的5000亿美元国家级AI项目“星门计划”(The Stargate Project)又到底搞了个啥涅?
不过,在这一片喧嚣之下,我更关注一些底层的东西。
投资大师Bill Ackman曾说,自己很少投资科技公司股票,因为科技业太容易发生颠覆式创新了,一个小公司可以分分钟干翻一个大企业。英伟达是否真会被颠覆还很难讲,但今天市场发生的一切似乎印证了Ackman的话。
伟大的、颠覆式的创新不一定来自大公司,从最早的OpenAI再到今天的DeepSeek无一不是如此。
美国的大厂们前不久还在忙着推DEI,转眼间突然就被一家小公司给偷袭了。不知道它们现在有没有后悔?有没有意识到搞好技术和产品,不断创新,不断降本,造福客户,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同样是小公司,为什么其他创业公司没有像DeepSeek一样搞出来?
我觉得最关键原因还是人才,尤其是少数顶级的人才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让人惊讶的是DeepSeek团队,据媒“智能涌现”的文章报道,这支不到200人的开发团队采用了“全员精锐“的模式,创始人梁文锋毕业于浙江大学,开发团队大多是大学毕业不超过3-5年的年轻人,其中还包括不少应届生。
而这些年轻人的准入条件也很高,除了重点院校,还有竞赛成绩,据说“基本竞赛金奖以下就不要了”。前段时间雷军千万元天价挖的AI人才罗福莉就是来自DeepSeek。
这家公司管理非常“反传统”,没有岗位固定分工、没有KPI、没有上下级、没有赛马,每个人都负责自己最擅长的事。
梁文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的管理方式是对员工不干预和不管理,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自己发挥。
要说DeepSeek的崛起能让我们借鉴些什么,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对于有孩子的父母们,鼓励你们的孩子从小学好数理化吧,凭借这项能力,未来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对于即将毕业的年轻人们,忘掉考公考编吧,拥抱那些正在技术前沿的创业公司,在那里你真有可能做一些疯狂而又能造福全人类的事。
对于技术从业者们,警惕"堆料式"创新陷阱,掌握算法、模型等硬核技能,建立起跨学科知识体系;不要让经验成为你的障碍,随时准备好否定自我,实现认知重启。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们,不要再迷信“人多力量大”,即便做不到全员精锐,也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人才密度;推行“小团队作战”模式,释放出每一个个体的潜力,让效率优先于规模。
最后,今年是年三十,祝朋友们新年快乐、蛇年吉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