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7天长假小结:工作、读书、锻炼

职场   2025-02-05 20:05   广东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长假期和平时节奏其实都差不多,除了客户的信息和电话少了些。回顾这七天长假,我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事情。


1、工作


在大年初四和初五两天上午,我开设了一个春节线上特别班,主题是“Python高级数据分析和办公自动化”,学员都是来自薪酬与绩效三部曲课程的老学员。


因为是第一次开始这个主题的课程,为保证上课效果,我特意控制了学员人数,一共20多名学员报名参加了课程。能够在春节假期中抽出两个上午来参加课程,我也对大家的学习热情深受触动,而课程也如愿带给了大家满满的收获。


众所周知,PythonAI开发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工具,但经因为其语法复杂、代码难记而让很多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


今天在DeepSeek、ChatGPT这些生成式AI工具出现之后,借助AI的帮助再使用Python就变得轻而易举。大家在课后的感言也是体会到了Python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强大和神奇。


今年我会安排时间继续开设该课程,帮助更多感兴趣的同学快速掌握Python这门工具。


说到DeepSeek,这可能是这个长假中最火的话题。我刷了一些网上讲如何高效使用DeepSeek的长视频,觉得其中一位博主讲的最到位。


和其他博主不一样的是,他提到DS因为用了推理模型,所以我们以前的提示词套路都不再适用,具体需要避免的提示词包括:结构化提示词、要求扮演专家角色、给出示例提示,以及对已知概念过度解释。


我自己试用下来,这些建议非常靠谱。


2、读书


假期中听了一篇文章,是俞敏洪老师讲自己平时是如何读书的,其中有3点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关于读书时间。俞老师没有大块读书的时间,只能利用零碎时间读书,车上、睡前、飞机上,零零碎碎的时间累计下来也是不小的一笔数额,据俞老师自己说,每年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读下100多本书。


第二,俞老师读书分精读和泛读。精读是那些经典和“无用”的书,比如诗歌、文学、散文。为啥说无用?因为这些书对平时的工作实用价值并不大,但是读了这些书却可以很好提升个人修养和气质。


泛读的是那些实用类书籍,为什么要泛读?因为这类书籍市场上已经太多了,很多书之间的内容都有重叠,没有必要把所有内容逐字逐句看一遍。俞老师的方法是快速翻页或只读一部分,这样快速读完一本就很容易了。


第三,读实用类书籍一定要践行。举个例子,如果一本书讲了三步制定组织战略的方法,你认可的话,那下次自己在做战略时也要尝试用这三步。如果仅仅是读过而不去践行,读了也白读。


七天中我读完了两本书,第一本《金钱心理学》的读书分享已放到前一篇公众号文章(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从今年开始,我在香港大学中国商学院的客座任教一门新课《组织诊断与人力数据分析》,课程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从一个顾问的视角出发,诊断和解决中遇到的管理问题。


为了准备好这门课程,我读了一本沙因的经典作《过程咨询》已故的沙因教授(Edgar H. Schein)是著名组织管理学者和心理学家,长期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任教。


沙因认为,咨询顾问的成功标准不是客户对方案的满意度,而是客户是否真正具备了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过程咨询把管理咨询模式分为三类,专家模式、医患模式和过程咨询模式。


过程咨询模式是让客户也全面融入整个问题诊断和解决的过程中,只有这种模式能够真正帮助客户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锻炼


《金钱心理学》讲到,很少有人在总结巴菲特和芒格为何积累了那么多财富的时候,将原因归结为他们的长寿。


巴菲特今年94岁,芒格活了100岁,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的财富复利增长超越身边的所有人。


虽然自己不奢望活得像这二老那么长,但是身体锻炼在长假期中也不能落下。假期中一共去了4次健身房,每次超过一小时,我现在每次锻炼都会在手机上做个记录,这是从《Living with a Seal》一书中学到的方法。


有了记录,锻炼起来就有持续性和激励性,不然每次想放弃时就会觉得之前积累的记录浪费了挺可惜的。


去年纽约时报有一篇文章对我很有用,其中讲了中年人如何保持身体锻炼的巅峰状态,最关键有三点:第一,锻炼要有间隔,让身体充分休息和恢复;第二,平时多吃蛋白质类食物;第三,保持良好的睡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身体健康


延伸阅读:

1、在线课程 | 薪酬设计三部曲(2月15日开课)

2、我的2024读书清单

3、2024年小结

行走的帆
HR自媒体,创办人为前世界500强HR总监、知名民企首席人力官,目前创办有一家专注人力资源领域的咨询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