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颞部打玻尿酸会导致失明?

文摘   2025-02-06 22:00   浙江  

Hey guys,用于面部年轻化和美容目的的软组织填充剂注射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软组织填充剂越来越多的目标是面部的颞部区域。随着年龄的增长,颞部脂肪垫和肌肉的容量会减少,呈现出中空、骷髅般的外观。使用软组织填充剂注射(最常用的是透明质酸HA)可以帮助恢复损失的容量并改善该区域的外观。颞部地区被认为是中等风险的注射区域。2并发症虽然罕见,但可能是毁灭性的,包括永久性视力丧失的风险。2018年的一项综述报告了190例填充剂导致失明的病例,其中28%是由于HA填充剂引起的,超过5%是由于颞部区域注射引起的。另一项综述仅2015年至2018年就报告了48例填充剂致盲病例,其中81.3%是由HA填充剂引起的。当由缺乏经验的从业者或不了解该中等风险区域的颞部解剖结构的注射者进行注射时,可能会出现这些并发症。



有几篇论文提出了注射指南以避免此类并发症。最著名的是Swift提出的“one up,one over”方法,许多注入者都引用了该方法。他的方法建议注射应发生在颞融合线上方1厘米和平行于眶上缘横向1厘米处,并且针头必须接触骨头以保持在无血管平面内并避开该区域的重要血管。该平面也称为骨膜上平面,位于颞深筋膜下方但骨骼上方,是肌肉注射的平面。有些人认为这种骨膜上平面是最安全的注射平面,因为主要血管被认为在表面运行。然而,颞深动脉(DTA)是上颌内动脉(IMAX)的分支,在颞肌内走行,位于骨表面正上方,这可能是骨膜上填充剂注射的潜在危险。DTA进一步分为前支和后支,供应颞肌。


许多关于填充剂引起的并发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例报告或文献综述上,以量化其位置和频率。有些人试图描绘颞部区域的解剖学风险,检查这些DTA的位置、大小和分布,并注意到其表现形式的变化。其他人试图量化眼动脉(OA)的大小并确定有多少填充剂会导致栓塞。目前还没有提出明确的机制来解释填充剂如何从DTA中移动,从而导致失明。作者的研究首次通过强调观察到的DTA和OA之间的吻合来提出填充剂移动的机制。



方法

这项研究是根据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的方案进行的。该研究符合健康保险流通和责任法案,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中概述的道德原则。为了进行分析,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一位专门从事血管内神经外科的资深作者(EH)治疗的患者的诊断性脑动脉造影图像。颈动脉明显狭窄或栓塞的患者也被纳入其中。如果无法确定OA的侧支循环,则将患者排除在外。作者选择了颈动脉阻塞的患者,因为尽管通常存在侧支循环,但他们的侧支循环在导管血管造影上会变得更加突出且更加清晰可见。


神经外科团队对图像进行了识别和审查,直到选出4个图像来显示作者提出的DTA和OA之间的吻合。使用放射医学成像查看平台eUnity成像软件(Mach 7 Technologies,南伯灵顿,佛蒙特州,美国)来查看图像。在神经外科团队的指导下,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微软,雷蒙德,华盛顿州,美国)对图像进行注释。


结果

作者报告了观察到的从DTA到OA的4条吻合途径。所有路径均显示顺行和逆行流的组合,如表中所总结。



病例1为66岁男性,颈动脉栓塞。颈动脉血管造影显示颞深前动脉(ADTA)与OA之间通过泪腺动脉通过颧颞孔吻合。在图1中,ADTA显示为通过穿过颧颞孔连接至泪腺动脉。泪腺动脉是OA最大的分支。血流从ADTA顺行至泪腺动脉吻合,然后从泪腺动脉逆行至OA。



图1:颞深动脉经泪腺动脉与眼动脉吻合。颈动脉栓塞患者中可见前深颞动脉通过泪腺动脉与眼动脉连接。颞深前动脉(1)进入颧颞孔并穿过颧骨(发夹结构)(1)。前颞深动脉与起源于黑星附近的眼动脉(3)的泪腺动脉(2)形成吻合。血流方向如下:颞深动脉*−(顺行)→*泪腺动脉−(逆行)→眼动脉。白点代表路径。为了视觉参考,黑框代表上颌内动脉,黑色圆圈代表脑膜中动脉。白色圆圈代表眼球的大致位置,但不按比例绘制。


病例2为85岁男性,颈动脉栓塞。颈动脉血管造影显示DTA和OA之间通过颞浅动脉(STA)吻合。在图2中,DTA被描绘为源自IMAX,遵循其正常的解剖学路线。IMAX连接到STA,两者均从颈外动脉分支。吻合发生在STA水平。STA分为额支,显示连接至眶上动脉。眶上动脉起源于OA。血流从DTA逆行至IMAX,然后从IMAX顺行至STA的额支进入眶上动脉。然后血流再次从眶上动脉逆行至OA。



图2:颞深动脉经颞浅动脉与眼动脉吻合。颈动脉栓塞患者可见颞浅动脉与眼动脉的连接。颞深动脉(1)起源于上颌内动脉(2),与颞浅动脉(3)连接。颞浅动脉(3)的额支与眶上动脉(4)形成吻合,眶上动脉(4)起源于黑星附近可见的眼动脉(5)。血流方向如下:颞深动脉–(逆行)→上颌内动脉–(顺行)→颞浅动脉–(顺行)→额支颞浅动脉*−(顺行)→*眶上动脉–(逆行)→眼动脉。白点代表路径。白色圆圈代表眼球的大致位置,但不按比例绘制。


病例3为63岁女性,患有筛前静脉瘘。颈动脉造影显示DTA和OA之间通过眶下动脉吻合。在图3中,显示DTA源自IMAX,遵循其正常的解剖路线。如图所示,眶下动脉是上颌动脉的一个分支。然后在眶下动脉和OA之间进行吻合。血流从DTA逆行至IMAX,然后从IMAX顺行至眶下动脉。然后血流再次从眶下动脉逆行至OA。



图3:颞深动脉经眶下动脉与眼动脉吻合。筛前静脉瘘患者可见眶下动脉与眼动脉的连接。颞深动脉(1)起源于上颌内动脉(2),连接至眶下动脉(3)。眶下动脉与黑星附近可见的眼动脉(4)有侧支。血流方向如下:颞深动脉-(逆行)→上颌内动脉-(顺行)→眶下动脉*−(逆行)→*眼动脉。白点代表路径。为了视觉参考,黑框代表颈内动脉。白色圆圈代表眼球的大致位置,但不按比例绘制。


病例4为75岁男性,颈内动脉栓塞。颈动脉血管造影显示DTA和OA之间通过脑膜中动脉(MMA)吻合。在图4中,DTA被显示为源自IMAX作为其正常的解剖路线。如图所示,MMA是上颌动脉的一个分支。14值得注意的是,MMA与OA吻合。如前所述,流程从DTA逆行到IMAX。然后,流程从IMAX顺行至MMA,并再次逆行至OA。



图4:颞深动脉经脑膜中动脉与眼动脉吻合。颈内动脉栓塞患者中脑膜中动脉与眼动脉的连接。颞深动脉(1)起源于上颌内动脉(2),与脑膜中动脉(3)连接。然后脑膜中动脉与黑星附近的眼动脉(4)吻合。血流方向如下:颞深动脉-(逆行)→上颌内动脉-(顺行)→脑膜中动脉*-(逆行)→*眼动脉。白点代表路径。白色圆圈代表眼球的大致位置,但不按比例绘制。


讨论

据报道,颞窝的基本层从浅到深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疏松结缔组织、颞深筋膜、颞肌、骨膜。然而,一些作者提出存在更复杂的层,表明颞部区域有多达13个独特的层。颞部填充剂注射通常有3个建议平面:皮下层、颞浅筋膜和深筋膜之间的潜在空间以及骨膜上层。据认为,STA在颞浅筋膜内走行,而颞中动脉则沿着中间脂肪垫或疏松结缔组织走行。后颞部皮下平面的注射必须小心地限制在该层,因为STA就位于其下方,并且已报道该部位出现非疤痕性脱发。注射者应注意以垂直于STA的方向注射,以避免无意中插管动脉。此外,由于靠近颞中静脉,注射到筋膜间平面存在血肿的风险,并且据报道面神经的额支也位于该平面内。因此,骨膜上层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无血管注射平面。需要注意的是骨膜上平面是肌肉注射。



然而,研究发现DTA可能位于颞肌内的骨膜上层,存在血管栓塞的风险。DTA起源于上颌动脉,通常分为前部和后部,其路线被认为因人而异。Zhou等人在一项利用中国尸体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病例(77%)表现出前支垂直上升并在中途发出1个动脉分支,而较小比例(23%)的前支上升较短无分枝,较粗的后分枝发出多个分枝。DTA相对于颞窝骨表面的深度也有很大的变化。


作者的研究首次展示并提供了DTA和OA之间吻合的可视化,提出了4种填充剂行进路线。值得注意的是,从DTA到STA的路径对于填充剂到达眼睛来说是一条异常长的路径。该途径导致视力丧失的更可能情况是直接皮下注射STA。所有途径均涉及顺行和逆行流的组合,如表中所总结。逆流和动脉栓塞先前已被提出作为填充剂引起失明的机制。如果注射发生在动脉内,例如通过DTA,则逆行流至动脉分叉点,然后顺行流至侧枝循环,可导致填充栓塞到达OA。Cao等人在尸体研究中进一步证明了这种病理生理学,表明连接至OA的动脉插管可导致逆行HA填充栓子到达OA。OA中的这些栓子也可以行进至视网膜中央动脉,这是OA的第一个分支,供应视网膜内层(图5)。OA的栓塞还会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脉络膜循环、长睫状动脉和睫状前动脉造成损害,导致失明、视力丧失和/或眼肌麻痹。


图5


在作者的第一个案例中,作者提出了一种通过DTA泪腺动脉吻合术发生的机制。在第二个案例中,作者重点介绍DTA到STA再到OA的路径。在第三个案例中,作者重点介绍了DTA与眶下动脉之间的路线,然后与OA形成吻合。在第四个案例中,作者突出显示DTA到MMA之间的路线,然后显示该路线与OA吻合(图4)。


虽然作者的研究重点是颞部真皮填充剂的眼部并发症,但作者注意到真皮填充剂的其他并发症(例如组织坏死)也可能发生。一个独特的考虑因素是通过DTA与蝶腭动脉连接引起的腭坏死。Soares和Blevins报告了一例在面颊注射真皮填充剂后出现腭坏死的病例。尽管不是注射到颞部区域,但他们推测坏死是在意外插管眶下动脉(IMAX的一个分支)后发生的。蝶腭动脉是IMAX的末端分支。正如本文所证明的,DTA源于IMAX,因此可能会发生从DTA逆行至IMAX,然后顺行流入蝶腭动脉。这些并发症虽然不常见,但对于从业者来说很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研究没有量化这些吻合的频率,而是旨在强调潜在的途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最后别忘记点“在看”哦!~~~

参考文献

1. Sheth NT, Hauck EF, Bibawy JM, Lee IT, Dermarkarian CR, Saadat D, Woodward JA. Risk of Blindness From Temple Filler Injections: Investigating Vascular Anastomoses Between the Deep Temporal and Ophthalmic Arteries. Ophthalmic Plast Reconstr Surg. 2025 Jan 3. doi: 10.1097/IOP.000000000000289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749811.

肉毒毒素btxa
一个讲真话的医美前沿资讯平台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