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
本文介绍一种通过在颞部和乳突区注射软组织填充剂(STFs)来实现泛面部年轻化的技术。文章详细描述了面部自然老化过程、患者选择、注射技术、填充剂选择、注射步骤以及潜在的不良事件和处理方法。
背景知识
面部自然老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物理过程,涉及皮肤弹性下降、皮下脂肪垫和肌肉的下移和萎缩、保留韧带的松弛、骨骼结构的突出和后退以及骨骼孔径的扩大等变化,这些变化导致面部老化。
软组织填充剂(Soft tissue fillers,STFs)可以解决由于体积丢失或位移导致的面部老化问题。当有策略地进行放置时,STFs可以在局部和在相邻解剖区域减少老化迹象。
在颞部区域的骨膜上、筋膜间和皮下平面放置STFs已被证明分别在颞部、中面部和下面部具有最大的提升效果。然而,仅在颞部区域放置STFs可能不足以解决下颌线和颈部的问题。因此,作者描述了一种在耳后(乳突)区域的皮下平面放置STFs的技术,以锐化下颌线和提升颈部,改善“泛面部”年轻化。
研究方法
文章强调了患者选择的重要性。理想的患者包括皮肤弹性好、皮肤皱纹轻至中度和颞部已有凹陷的个体。需要强调的是,术前需要进行求美者期望值管理,该治疗与外科面部提升手术的结果不相匹配。同时,有面部提升手术史的患者并不禁忌。相反,面部提升手术疤痕可以作为支架支持STFs,提供更强大的提升效果。
颞部区域上界为颞嵴,下界为颧弓,前界为从外眼角垂直向下的想象线。颞部区域的注射点可以通过位于颞上线和颞中动脉沟前的翼点凹陷来标记。乳突区域的注射点则通过乳突和枕部头皮的毛发骨性隆起标记。
实验结果和关键结论
填充剂选择
考虑STFs的提升能力和可逆性,优选高G-prime值的HA(例如,Restylane Lyft或Juvederm Ultra XC)。
颞部和乳突区域的皮肤薄、脂肪少,并覆盖于骨骼上,因此在填充剂治疗后容易出现质地不规则。STFs可以以1:1的比例与不含肾上腺素的1%缓冲利多卡因乳化。这种乳化的STF在注射过程中分布更均匀,使质地不规则最小化。随着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剂的吸收,STF保持并浓缩,从而恢复其高G-prime特性。
颞部提升
使用30G、1/2英寸的皮下注射针(BD PrecisionGlide针)以45°角进入皮下平面。从颞部头皮发际线开始,向后上方进行多次0.1毫升STF的连续注射。每侧通常注射2.0至4.0毫升STF。
乳突提升
注射从乳突骨性隆起的毛发部位开始,向后方推进至枕部头皮。进行0.1毫升STF的连续皮下注射,每侧通常总计1.0至4.0毫升。
讨论
颞部的STFs沿着颧弓(绿色箭头)创建一个向量,提升和收紧颞部、中面部和下颌部,而乳突的STFs沿着下颌弓(蓝色箭头)创建一个向量,提升和收紧前外侧颈部,锐化下颌轮廓和角度。
图1 左侧面轮廓视图。(A)基线,治疗前。绿色和蓝色圆圈分别代表颞部提升和乳突提升的皮下注射点。(B)随访,软组织填充剂放置于颞部和乳突区域后2个月(每个区域2毫升)。
图2 左侧面轮廓视图。(A)基线,治疗前。(B)随访,软组织填充剂放置于颞部和乳突区域后2个月(每个区域4毫升)。
建议避免将STFs放置得太深,以避免组织扩张器或“膨胀”效果,减少年轻化外观的持久性。同样重要的是不要将STFs放置得太浅,以避免质地不规则或由于Tyndall效应导致的变色。
治疗前使用局部麻膏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任何注射程序一样,如果在围手术期出现显著不适、皮肤苍白或视力变化,重要的是立即结束治疗。可以给予温热压缩、硝酸甘油膏、物理按摩和透明质酸酶(每1毫升STF使用50U透明质酸酶)。
潜在不良事件和处理方法
这种治疗独特的潜在不良事件包括暂时性紧张性头痛和由于皮肤扩张导致的注射部位脱发。患者可能会经历局部“充盈”,最明显的是当佩戴眼镜或耳罩式耳机时。这些短暂的不良事件通常在1周内缓解。这项治疗已在超过450名患者中进行,只有3名患者要求溶酶促逆转。
作者描述了在乳突区域放置STFs以增强颞部区域STFs的提升效果的技术。在乳突区域战略性地放置STFs可以改善下颌线和颈部的外观,此外,颞部区域的STFs提升颞部、中面部和下面部。这可能实现真正的“泛面部”提升效果。
作者认识到,8支STF对于任何患者来说在治疗开始时可能难以承担。然而,这种选择比外科面部、眉毛或颈部提升手术更具成本效益、侵入性更小,且并发症风险更低。与大多数填充剂治疗一样,治疗通常分几次进行。
全文参考文献:
Anna D Guanche,Marcus G Tan,Stanislav N Tolkachjov.How-We-Do-It: Soft Tissue Fillers in the Temporal and Mastoid Regions to Achieve “Pan-Facial” Rejuvenation. Dermatol Surg. 2025 Jan 6. doi: 10.1097/DSS.0000000000004544.
声明:本文仅作为学术分享,诊疗请以正规医疗机构的专业医务人员意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