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不慎将填充计量注入到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或鼻背动脉等眼动脉的分支,可能导致视力的立即丧失,这种后果十分严重。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少填充剂能够堵塞眼动脉。
材料和方法:对29具新鲜尸体进行了检查。通过解剖眼眶区域,暴露供应眼动脉的动脉。之后分别向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鼻背动脉注入了17次填充剂量,测量完全阻塞眼动脉所需要的填充剂注射量。此外,使用含磷钨酸的对比剂增强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处理了一个头部样本,以分析每条动脉以阻塞其全身眼动脉。
结果: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鼻背动脉的平均容量(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0397±0.010毫升,0.0409±0.00932毫升,和0.0368±0.00732毫升。这些动脉的容量无显著差异。
结论:即使是少量的填充物注射也可能完全阻塞眼动脉,导致失明。
对面部各个区域,包括鼻唇沟、颞部、颊部甚至下巴等进行透明质酸(HA)填充物注射,可能产生的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失明。根据Beleznay等人的研究,由填充剂导致失明的风险在眉间区最高(占38.8%),其次是鼻部区域(占25.5%)。
推测HA填充剂栓塞从注射位置通过血管吻合部反向流动,最终导致眼动脉阻塞。主要由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鼻背动脉供血的眉间和鼻部区域,占据了大部分已记录的案例。
为预防此类继发性失明,人们提出了众多策略。其中包括使用多普勒超声引导注射作为预防手段。此外,使用钝针代替锐针能防止动脉穿刺。因为关键的动脉(鼻背动脉、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的直径约为1毫米,所以通常大直径的钝针比小直径的钝针更安全,较大直径的钝针无法穿透动脉。
本研究使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来确认基于解剖的研究结果,发现两者没有差异。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方法允许使用全染色增强对比进行三维观察,能够精确地分析和测量解剖结构。最近的形态学研究在小型人体样本(如眼下区域和鼻唇沟区域)上进行了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染色。在应用磷钨酸的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中,由于标本较小,因此能够清晰地区分鼻唇沟区的微小肌肉结构、眼轮匝肌保持韧带的原始位置以及其在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走向。
在之前的一项调查中,Khan及其同事试图确定引发药物性皮肤栓塞所需的最小填充剂量。该研究主要检查了从眉间区到眼动脉和中央视网膜动脉分叉的滑车上动脉的体积,使用了六个最近死亡的尸头进行了乳胶注射以使动脉可见。研究结果显示,血管体积在0.04到0.12毫升之间,平均体积为0.085毫升。然而,本研究的结果与他们的不同,可能是因为使用的方法不同,如注射乳胶的量,或者使用的尸体的种族。也有可能是由于测量的动脉长度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差异。
Cho等人的研究使用了一个模拟相关动脉的生理血压和流速的灌注模型。他们在六个尸头的额上眶动脉的浅支进行插管,并注射了混有甲基蓝的透明质酸填充物。他们成功地在三个尸体中显示了栓塞物到达眼动脉。血管造影显示,由于透明质酸填充物栓塞,眼动脉出现了截断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通过插管额上眶动脉,透明质酸填充物的逆行栓塞可能到达眼动脉,这突出了滑车上动脉的浅表位置、其丰富的周围血管系统和解剖变异作为影响因素。
缺乏活体数据限制了这项研究的发现。实际的动脉压力信息可以用来判断活体是否会发生失明。据报道,实际的注射压力显著高于血压。这表明即使是微小的填充物注射也足以提高眼动脉的压力。
将尸体研究的发现推广到活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研究并没有考虑到注射压力可能克服的反向血压,虽然这个效果可能因注射剂量的大小(小剂量对比大剂量)而有所不同。血液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和透明质酸在血管内迅速且持续的失活也未被考虑在内。此外,尸体中填充血管可能需要的体积可能比活体中所需的小。同样,之前研究中使用的尸体的种族背景可能是导致结果差异的一个因素。
之前有研究建议小剂量注射填充剂可以预防注射致盲。与此相反,本研究发现,少量填充剂就足以完全阻塞眼动脉。
浏览详文 → t.ly/-3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