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庆丰|消失的手艺——邱巷炮竹信子制作
文化
2024-12-26 00:01
安徽
我出生于巢湖北岸这片既美丽又富饶之地烔炀,这里不但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亦是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还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与传奇人物的乡镇。巢湖的水产不仅极为丰富且畅销全国,号称八百里的水域更是蕴含着极具历史韵味的传说。我们的村庄邱巷村距离巢湖水域不足 1 公里,位于烔炀月亮湾水域段的东北方向,在烔炀镇的东南方。邱巷村的村民祖祖辈辈都在此辛勤耕耘,村里姓氏众多。据说,我们烔炀查姓是从江南泾县逃荒而来,其中一半留在镇上做些小买卖,另一半则来到邱巷从事农耕,就此安顿下来。当时,靠近巢湖水域的村庄做起了水产生意,靠近湖边的那片水域,几乎像是被沿湖的几个村庄给承包了一般,离得远一些的村庄只能望湖兴叹。 后来,在地方政府和村领导的带领下,村里开启了另一种谋生途径,虽然具有一定危险性,但为了村里的发展,也不得已从事这桩生意,即鞭炮引子,俗称炮竹信子,这在当时是全村最热门的产品,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手艺。 由于那时江南有许多制作鞭炮的生产商,邱巷村便以集体的形式与其洽谈生意,很快我们村里因生产的信子质量过硬,进而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所谓信子,就是由硝石、牛黄、木炭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其威力巨大,令人恐惧,一桶十公斤的药甚至可能炸毁三间房屋。所以村里的防火意识非常强,就连木炭上的钉子都要用吸铁石仔细筛选,一旦遇上火花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想想,为了发展村中的经济,我们的先辈们真的是相当拼命。至于这鞭炮引子是由谁去学习的,还是村里的先辈们早就会的,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主房间旁搭建一间偏屋,这里便是制作鞭炮信子的场地。 在那个时期,邱巷村家家户户都从事这门手艺,体力好的外出劳作,一些体力较弱的妇女则在家里制作鞭炮信子挣工分。说起这鞭炮信子,还需要用泛黄的刀切纸制作,从外地运来许多如同宣纸一样的白纸,然后在家里用刀切成长长的纸条状,还配有一条开槽的竹条,再加上人工手上佩戴特制的指环,那就是把药通过竹条的凹槽用特制指环扣在纸条上,再用手捋直平稳地推上去,大人们能很快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看得我有些眼花缭乱。 不管怎样,那时这流行的手艺确实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到后来刚分田到户时,更是出现了疯狂的操作,不论男女,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都在加快手艺进程,不出家门。甚至当时流传着一种说法,邱巷的青年男女是自产自销,就是本村人可以自由联姻,以便能留在村里继续从事这门手艺。但这手艺的危险性也极大,稍不注意就可能出人命,村里也确实出现过因此丧命的情况。
自从出了事故以后,村里人把作坊设置在村外,以防万一发生意外不会连累村里人。所谓作坊就是信子药配方的地方,在作坊里将比例调配好并加工好,再运回家中进行手工操作。老祖宗的智慧确实了不起,那一条条纸在他们手中如同玩具般丝滑顺畅,捋好这些信子后,再用面糊抹一遍,放在外面暴晒一天,这样信子会更加坚硬,插在鞭炮上眼时更有力道。分田到户后,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只留下一些老年人在家,手艺还能维持,但已不再进取,年轻人也完全放弃了这门手艺,因为外出打工挣的钱比这多多了,谁还会把这门手艺当回事,再加上江南那边的鞭炮大户使用了机械生产的信子,价格便宜不说,信子的质量还更好,所以邱巷的炮竹信子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庆幸这门手艺未能得以传承,不然到现在都有人在做,这虽然是门手艺,但其危险性极高。然而就是这门手艺在当时的确改变了村里的经济状况,邱巷村比其他村的经济也好了很多,但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最忆是巢州
致力于传递乡音乡情,鼓励家乡人书写家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