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俊生 | 闲话冬至的雅俗文化

文化   2024-12-21 00:02   安徽  

谁写的冬至时节的好诗,意象美极了:“冬来无尽长夜,雪覆三尺深寒。黄昏林下大静,小村几缕炊烟。”

几千年的中国,农业社会为主,靠天吃饭,聪慧的先人很早就发现了夏历,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也围着月亮转,每隔半个月,就有一个节令,对于农业生长影响很大。太阳河月亮“差价”就用闰月来弥补。其中,冬至就是阴盛,是一年中白天最短,昼夜最长的一天。

数九隆冬,一般是从冬至起,九九八十一天。过了冬至,白天越来时间越长。乡谚曰: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天气很冷,逝者为大为先,故冬至这天,各地有祭祀祭祖的习俗,祭祀的一年三节指清明、冬至和春节。笔者感觉,冬至最为重要。“冬至祭祖”成为冬至最重要的文化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先写点俗的冬至文化。冬至祭祀,早在北宋已经流行,宋代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就有“农历十一月冬至,备办饮食,飨祀先祖。”冬至祭祀,前三天后三天,一般七天内都可以祭祀,阳间举办的活动,据说阴间都可以知悉。我们这里,立碑、烧陵、动土、上坟、祭祀,大多在冬至前后举行。冬至的路上,熙熙攘攘尽是上坟的人儿,从大到小,从长到幼,列队手捧鲜花,拎着纸钱,端着祭品,燃放鞭炮,跪拜叩首,口念悼词,仪式感极为讲究。我年近花甲,亲眼目睹亲人们的陆续辞世,叔爷爷、外婆、舅舅、父亲、叔叔、祖母,对于农村的白事,有了更多的体验和认知。我的亲戚和学生是山人,乡村主持白事的人,他们道士后代,世袭下来,割地为主,一人管理一大片,成为乡间的名人。念经、祭七、六七,都是极为讲究的。偶尔机会,他们告诉我,给逝者超度有规矩也有戒律,干什么都有要求。这一点,感觉山人犹如我们教书,都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三年或者五年下来,就轻车熟路了。自然,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和守正,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农村祭祀的业务和范围也在变化和完善,歌舞、戏剧、器乐、表演等元素也融入到祭祀当中。自然,增加的祭祀的开支,也延长的祭祀的时间。

再说点俗的冬至文化,来点刺激的,回味的,温馨的,快乐的,那就是冬至的食品。霜降的时候,老南瓜从地里摘回来,放在阳光下晒几天,拿到屋子里的旮旯处,堆放在一起。冬至时候,气温还不是很冷,又在屋内,南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冬至的时候,糖分和口感都很好。乡民们说,“收浆了!”故乡人为什么冬至吃南瓜,我不得而知。从小起,冬至这一天,我家都要烀老南瓜吃,面面的,甜甜的,糯糯的,口感很好。这些年,我家变成了南瓜、山芋和山药一起烀,再蒸几个鸡蛋,算是晚餐或者早餐。现在有一种叫贝贝的小南瓜,青青的,带着淡黄色的箍,口感极佳,板栗和麦芽糖二合一的味道,成为家庭和餐馆里的俏货。我母亲说:“这是日本南瓜,一股板栗味。”我不知道她说的对不对。前几天看视频,高加索山地的一个小国,每个南瓜重约几十公斤,有稻箩那么大。配洋葱、羊肉烧。冬至吃南瓜,肚子不疼。

冬至时节,我们江淮地区,除了吃南瓜,还择兴吃馄饨或者饺子,现在不少地方,馄饨和饺子是同一个词汇了,说饺子的居多。据说南宋的时候,杭州一带吃馄饨祭祖,杭州是南宋的首都,后来辐射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因为这里大部都是南宋的疆域。为什么冬至这天民间要吃饺子。冬至一阳生,冬至所在的月又称字月,对于天文历法而言,冬至是阴阳合历“十九年七润”的起始点。这个节点叫“交子”,“饺子”和“交子”是谐音,样子像角子。学者张远山先生认为,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应该源于此。天地混沌,“馄饨”和“混沌”谐音,所以,就有了冬至吃馄饨的习俗。

再写一些雅的,闲话古人笔下的冬至诗歌。载歌载舞,手舞足蹈。冬至的夜晚,大诗人白居易独自一人在驿站里守着灯影,不由自主的想起远方的家,“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里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令我想起李商隐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相比之下,白的诗更直白和接地气。老杜也有写冬至的妙诗。他写的《小至》,生动的描绘了冬至时节的物候变化。“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烟。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山里的梅花就要绽放,美丽而久违的春天即将到来。是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唐诗抒情婉丽,而宋诗好议论,看北宋文化巨星苏东坡的一首《冬至日独游吉祥寺》,“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这首诗捕捉到冬至的一刹那,荄就是草根,不是牡丹,不是枯荷叶,却在井底下独自对生命对于春天的梦想,颇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用几句接地气的大俗大雅的民谚作结全文:“晴冬烂年”、“冬至不冷,夏至不热”、“冬至暖,烤火到小满“、”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冬至,数九寒天,乌鹊南飞。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


WELCOME TO OUR C.H.

I HOPE YOU LIKE IT

最忆是巢州
致力于传递乡音乡情,鼓励家乡人书写家乡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