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洪荒,三月初三。生而神灵,长而敦敏。……”现在的孩子聪明,打小就会背诵《百家姓》《三字经》和唐诗宋词,而反映我们华夏民族远古乃至上古洪荒时期轩辕黄帝、神农氏和蚩尤等人文始祖开疆拓土的童谣儿歌、幼儿读本却相对较少。古老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璀璨夺目,追根溯源,与我们伟大的先祖在茹毛饮血艰难生存条件下仍能荜路蓝缕,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探索进取的开拓精神是密切不可分的。而其中的最优秀代表,正是这一段歌谣的主角轩辕黄帝,出自今人编写的《人文始祖歌》。
中华儿女一直自诩为“炎黄子孙”,一直将黄帝和炎帝当作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国的历史也一直将黄帝作为起源,虽说有专家论述地外文明、史前文明远超我们目前的认知,但忽略这些“超前”言论我还是选择认可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是始自轩辕黄帝。
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龙是中华民族高山仰止的祥瑞之物,精神图腾,凝聚着我们炎黄子孙无惧苦难,生而为赢,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顽强斗志,所谓龙腾虎跃,呼风唤雨,八面威风,腾云驾雾,民间广泛流传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黄帝”歌谣,由此引出鹏程宗长倾五十余年呕心沥血之篇,纵横驰骋笔下五千年之《黄山惊梦》。甲辰龙年已近岁末,《黄山惊梦》付梓刊印,极富纪念意义,可喜可贺!
话说今年9月28日下午五时许,我骑车送小外孙女一诺上英语培训课,在路上隐约嗅到一阵阵淡淡桂花香,我甚是惊喜!因为就在十天前的9月18日晚间时分,咱们肥东发生了4.7级地震,后来余震不断,闹得人心惶惶,有人惊呼今年的桂花一直都没开花,在这个非常时期并非好征兆啊。桂花是在秋季开花,它们需要一定的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分化和花朵开放,而今夏,处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合肥异常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那天,路经与丁香园一水之隔的匡河公园,我们兴奋地直奔桂花树而去,那浓郁的桂花香,碎米粒般金黄璀璨,沁人心脾,八岁的小女孩儿欢喜得不得了,采摘了一大把凑近鼻子底下嗅了又嗅,那时那刻,被大震风波搞得很压抑的心情瞬间得以释放,我们祖孙俩在2024年迟开的桂花树下喜笑颜开。
也就在那个温暖祥和的傍晚,在合肥天鹅湖畔的天珑广场五楼平台上,鹏程宗长通过微信聊天郑重告诉我:历时几十年,经他在巢南黄山一带实地走访考证,以及查阅参考大量文献史料,同时,他在艰难考证、实地勘察过程中还陆续发现采集到一些物证,包括经他本人、和附近村民收集的古文物有贝币、鱼币、齐明刀币、王莽布币、秦国布币、战国布币、玉蝉、玉鹰、玉人、玉壁、戈等,足可证实:早在约五千年前,广袤的巢南坝镇、巢山一带,延续至今隶属庐江县盛桥的明堂村古称“黄明堂村”,和轩车山、巢南黄山、太平村一带,当年,曾经都是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领导集团率众活动区域;至今,巢南黄山山顶东方有黄帝庙香火旺盛,山下十里有“太平村”、“青龙庙”均为轩辕黄帝命名;巢山周边龙山、虎山、狮山、以及相山寺(遗址)洪林神墩、明堂行政村(古镇)轩车山等一片广大区域皆是。其中,轩车山是黄帝的制巢车和指南针工厂,因其地势掩蔽,坡陡林密,山路崎岖,很难被对手发现,兼有随用随伐,取之不竭的榆树檀树皂角树等木材资源,山林中也不乏桑树柘树等养蚕树种……以上观点在本书第十七章“巢南黄山是黄帝的起源之地”一节中有详细论述。
传说上古时期,在黄帝与蚩尤的一次大战中,黄帝用一种火轮车击溃了蚩尤的大部队。黄山脚下先民为纪念中华人文始祖、车的发明者轩辕黄帝,每当农历新年,都会举办一项大型民俗活动轩辕车会,又称“车公会”或“车会”。时至今日,黄山仙源古镇仍在延续这一民间庆祝活动,而流传千年;轩辕车会是黄山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
我讶然,石破天惊,重大发现,以往,我仅知晓轩辕黄帝的活动轨迹多辗转于黄河流域,史传黄帝诞辰地就有河南新郑、甘肃天水、山东商丘、陕西黄陵县等,都一直存在争议,都不具备世界考古界公认的“人的起源、农业文明、人类文明”三大文明条件;黄帝一生征战迁徙多地,但在陕西陵县黄帝陵的文物遗迹证明,这里当时可能只是黄帝的“大本营”,黄陵附近虽存有大量代表仰韶文化的“红陶”、“彩陶”与龙山文化的“灰陶”,但黄陵只是黄帝的衣冠冢,目前尚难以认定黄陵就是黄帝的诞辰地。
前些天,鹏程宗长发来新书稿《黄山惊梦》清样,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已然完成专著,并嘱我为其作序,恐才疏学浅,难以胜任,心中惴惴,特请小弟在他就职的物业公司将书稿打印成册,随时带在身边,在接送外孙女放学上学时,有空便拿出来拜读,认真揣摩学习。
继今春第一部书稿《巢山韶光》完成后,这是鹏程宗长第二本书稿,在感慨耄耋老人还有如此旺盛活力的同时,我深知这得益于长年累月孜孜不倦的阅读与思考,光有这些显然还不够,是这片钟灵毓秀的大美山水,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先祖有巢氏和炎黄二帝等伟大人物,曾经在巢南这片丰饶土地上为子民造万福而辟草开荒,筚路蓝缕,殚精竭虑,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同时,他们以护惜子民,庇佑苍生为夙愿,寻找其内在的自然规律和突破口,他们勤于思考,集思广益,居安思危,开疆拓土,在农耕文明、文史艺术、中医药草等物质精神层面都做出重要贡献,迎来灿烂新曙光;正是先祖们的伟大壮举,赐予黄山之域以怡情养性的强大灵性而历久弥新,赐予鹏程老人一双矫健的腿脚,开启一场通灵先祖、醍醐灌顶、混沌初开的黄山惊梦!
鹏程宗长声音洪亮告诉我:轩辕氏与五帝都在巢湖南的坝镇(一带活动过),包括槐林沐集,无为开城,关河,蜀山,泉圹,襄安等区域……
这部极具史料价值的文献,可以说是鹏程老人倾情痴心华夏古文明史研究毕生心血结晶,书稿不过十多万字,并不厚重,拿在手里的份量却是沉甸甸的。因为这部书的主人公是轩辕黄帝和嫘祖,是炎帝和蚩尤,是造字的仓颉和治水的大禹等人,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都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伟大先祖,他们的事迹耳熟能详,妇孺皆知,书中也有流传至今的神话人物:盘古开天辟地,始祖女娲造人,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观天测地……都是围绕轩辕黄帝时代人物故事展开,说成是他的丰功伟绩一毫也不为过吧。
就拿女娲来说吧,在历史传说中女娲是一位女神,女娲补天和挥鞭造人的故事一直传颂至今。那么,女娲到底是神还是人呢?我以为,女娲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不止一位女娲,是许多女娲,这女娲并非一个人名,而是职务的称呼,是母系社会对最高领导的尊称。
从学术层面来考量,这类传奇典故想要写出新意并非易事。一为打破常规,颠覆认知;其二一家之说,难以服众。必得另辟蹊径,追根溯源,列举的证据链环环紧扣……学术研究当注重论证,必得言之有物,述之有据,图文并茂,科学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鹏程宗长五十多年来潜心研究长江流域华夏古文化,是一名资深权威专家,并且,他是以农业科技专家的视角,来剖析阐述农耕文明早期黄帝的社会活动轨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内容详实,文字流畅,以管窥豹,见微知著,他是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怀满满的虔诚与景仰,赓续黄帝传奇故事。本书还收录宁业高、朱鹤年、张嫒等地域文史研究专家的文章予以佐证。
真是不可思议,黄帝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距我不足一百公里的巢山一带,而且,黄帝与正室夫人嫘祖八拜成婚,嫘祖教民种柘树桑树养蚕织丝从此告别草裙兽皮,仓颉造字之场所亦是在八百里巢湖岸边。这更是使我差点儿惊掉了下巴。颠覆三观,刷新认知倒在其次,重中之重在于,我们黄姓的直系先祖轩辕黄帝,曾经在离我很近的巢山一带活动过,我肃然起敬,虽未及净手焚香,还是面朝南方,三叩九拜,祈福轩辕帝显灵,庇佑黎民百姓平安祥瑞,护惜天下苍生少一些磨难愁苦,多一些幸福阳光!
说起华夏远古文明,就绕不开有巢氏“构木为巢”的巢国,“巢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阶段分明,中心变迁的长期历史过程,巢国文明起源的始发地是巢南巢山一带,巢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地是在太湖山南麓的凌家滩。”“我们都知道巢国(有巢氏)文明起源的发祥地是在巢南山区,但是这个巢南山区可大到自无为西山、白湖、黄陂湖附近绵延至滁河中游附近的横向山地,也可小到我们巢湖市城与无为县、含山县接近的那一部分。因此我们的祭祀设施和场所总是要寄托在某个明确而固定的地点。正如张敬国考古队认为:“凌家滩文化正处于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节点上,其文化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历程,‘众星拱月式’的生活组织结构和‘环濠聚落’的发现,并结合业已发现的大型祭坛、高等级的大型贵族墓葬、大型红烧土建筑及功能多样、精美绝伦的礼制性玉石器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凌家滩人口的繁盛,中心与周边等级分化十分明显。凌家滩文化在社会组织、贫富分化、玉石器制造等方面都是同期文化中表现最突出的,凌家滩遗址中的祭坛、大型壕沟等一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发现,显示其强大的生活组织和动员能力,说明当时可能出现了集军事指挥、宗教祭祀和社会管理于一身,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区域性政体——早期国家,进入了古国时代,迈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
“仓颉造字”一节故事性强,妙趣横生,黄帝命令文史官仓颉以后专职造字。此后,仓颉每天上观日月星辰,下视鸟兽虫鱼、山川大地,他栖居在巢湖岸边部落某座木屋里,时常于月下踱步沉思,捻断颏下三根长须,经苦心孤诣揣摩思考,他很快就造出了:人、祖、日、月、火、牛、羊、马、鸡、犬等字。他经人点醒确定以贝壳刻字时,当即指使随员从巢湖渔民手上大量收集贝壳……而开启一段恢宏浩大、起伏跌宕,惠及炎黄子孙万代千秋的文化进程。
黄鹏程是土生土长巢南坝镇太平村人,他少小离家求学,立志以一腔青春热血回报桑梓,学成归来后,他一往情深奋战在农科领域,跟农民、农田、农药和粮食打了一辈子交道,在这片肥沃广袤的热土上,他奔波在田间地头,悉心为群众服务,无惧艰辛,栉风沐雨,把自己历练成长为一名高级农艺师。退休后他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太平村,他不肯做闲人,毅然承包了山林面积达七百多亩的相山林场,相山亦名象山、巢山,古称此巢山为黄山;冥冥中,鹏程宗长似乎有预感,是我们黄姓先祖轩辕黄帝选中了他,将此颠覆我们认知的重大信息托梦于他。五十多年过去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宗长从未放弃过他喜爱的《周易》,他通读易经,知悉八卦,研史读史,反复琢磨,乐此不疲。而正是得益于厚重、翔实的国学功底,宗长在研史中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虽已年迈,他却依然精力旺盛,思维缜密,深入浅出,如鱼得水。他这一部洋洋洒洒的《黄山惊梦》,第一个便惊艳到了我。
鹏程宗长与我同宗同源,我们同是卓公后裔,他的先祖是卓公二子宝二公,我是卓公三子贵公二十世孙。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个怪老头,年轻时志向是学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腰酸腿疼割得慢”的农民兄弟谋福祉,经他的不懈努力,他后来在农科领域斩获奖项无数,成为妥妥的农业科技专家。如今,他像退隐江湖的圣贤高人,栖居在巢湖象山垴,修身养性,著书立说;他乐于清贫,甘于寂寞,看似不问世事,自在逍遥,经年与蓊蓊郁郁、山野林木深情对视;跟春风秋雨、鸟语花香款款对话;以弯弯石径、淙淙清溪为伴,置身于绿色氧吧,青山秀水间,每天呼吸着新鲜空气,过着赛过神仙的快乐生活。
十多年来,他不顾年事已高,迈动一双还很矫健的腿脚四处奔波,为弘扬发展巢湖本土文旅事业操心劳神,他联络十几位地域文化专家学者教授,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从一摞摞古文史资料中寻找答案,翻越黄山周边的山山岭岭,从调研勘测,到查找论证,请教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从倾情打磨的立项,到多方求神拜佛跑资金;从绘制蓝图,谋篇布局,到一砖一瓦,他不分昼夜,监督施工;他既是调研员,又是设计师,再兼施工员——殚精竭虑,费尽口舌;他苦心孤诣,日积月累,硬是把一座荒山野岭,建设成一座从无到有的文化园,国家级“3A”级风景区;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他从浩如云海的历史典籍中得到启示,通过走访民间,寻踪觅迹,终获开创华夏古文明研究新课题的重大发现,怎不教人啧啧称赞,敬佩不已!
马未都在《养育中华文明的三棵树》一文中曾阐述的漆树、桑树和茶树;他认为漆树催生了漆器,时至今日,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仍然无处不在;桑树养育了蚕,进而催生了丝绸,目前最早的丝绸实物证据是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时期的丝绸残片,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其编织时的脉络至今仍清晰可见,成团的丝带传递着古时工匠的精巧技艺,丝绸催生了无人不知的“丝绸之路”。《黄山惊梦》有“嫘祖养蚕”专章讲述。相传嫘祖发明和普及了养蚕、缫丝、织布等技术,使人类第一次穿上柔软舒适的服装……”
“嫘祖养蚕”的传说流传数千年,从孝感玉帝,到天虫下凡,神奇的白色果子等故事妙趣横生,最终研制出韧性很强,又轻便柔软的蚕丝,冬暖夏凉,穿在身上很舒服,她还无一遗漏,把养蚕缫丝织绸技术传授给当地群众,实现了自己的美好心愿。
发掘西安汉景帝阳陵曾出土一批形态清晰的茶叶,也是世界最早的茶叶。从最早的贵族阶层才能享用,涤烦解渴,祛病消食,到今天,饮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一种普遍习惯。在《巢湖民间传统文化》之“民间风俗”一节中,作者从多角度叙述茶在巢湖流域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茶敬客。以示欢迎和尊重。也可以茶代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主人点炉煮茶,主、客围着红红的火焰,每人手中一盏清香的热茶,边品茗边交谈。同时居家生活常以茶表示相敬相爱,向长辈敬茶已成为一种家教礼仪……
巢湖籍已故著名作家朱鹤年老师的《古巢文化——黄山文化掠影》是古巢文化研究的划时代总结,他从原始文化→远古文化→母氏社会文化→尧舜时代文化→春秋→战国→西汉→三国→唐、宋代文化等,以历史沿革、时间顺序为经纬,突出涌现的杰出人物为背景,互相印证,互为依托,勾勒出古巢文化的庞大世系图,极具史料价值。他在文末对古黄山太平村综述道:“今天的黄山脚下,已为农业科技专家黄鹏程先生建成了一个黄山太平村,拟建黄山文化博物馆……坝镇是历史文化特别厚重集中的一个乡镇,它不仅是古巢文化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巢湖区域文化中的一个闪光亮点。”
鹏程宗长是位爱讲故事会讲故事的睿智老人,《黄山惊梦》以详实史料为蓝本,围绕巢南之凌家滩遗址发掘,辐射至周边的诸多遗址旧迹,包括黄帝建造太平村的“构木为巢”等典故,书中都有详细描述,五千年卓然风物尽显眼前,一目了然。文字质朴流畅,言简意赅,意犹未尽,回味书中人物,爱不释手,便觉得难以放下;
总而言之,序论黄鹏程其人其书,有一种感觉叫做“肃然起敬”。
本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和丰富,易学易记易懂,在“仓颉造字”一节后附有“《全部甲骨文对照表》收藏版”非常难得,对于古汉字爱好者和书法练习者是极好的蓝本;我们在“嫘凤与轩辕黄帝八拜成婚”一章中知道了婚礼八拜:拜天、地、日、月、山、河、祖先和夫妻对拜明誓之约。本书还讲述了“上古四圣”皋陶、尧、舜和禹的传奇故事,《大禹治水》之三“涂山氏受惊化为石”的故事亦庄亦谐,让人心惊肉跳,久久不能平静。
正是华夏先祖浸满血泪的巨大奉献,才葆有今日我炎黄儿女延续千秋万代的祥瑞气象。
笔者自小在巢湖北岸长大,对巢湖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却是一知半解。只知柘皋有喝早茶的习惯,却不知巢湖一带还有运漕、襄安等古镇和商品集散地,都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习俗。因为当年商品交易活跃、买卖兴隆,谈生意或礼尚往来,选择在茶馆里喝茶,联络感情,晚上,则以泡澡堂招待客人……
时下国泰民安,春和景明,如我等退休老夫,每天除了散步散心,喝茶聊天,看书看报,刷刷视频,就是接送孙子们上学放学,承欢膝下,还真是眉头无一事,自在又逍遥。记起宋朝诗人邵定有“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诗句流传于世,我将其延展为“笔下五千年”,来定位《黄山惊梦》这部不落窠臼,大气磅礴之作,是千虑一得,也是引玉之砖,期待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开发者行列,为挖掘揭秘中华民族五千年传奇故事,弘扬华夏文化精粹尽心尽力!
巢南黄山一带曾为轩辕黄帝活动区域之考古发现,黄鹏程是华夏第一人,也是迄今为止探明追踪我华夏先祖跋涉之痕一次布新拓展!五千年悠悠岁月已然飞逝,炎黄二帝南北征战跋山涉水开疆拓土,体察民情凝心聚力融合华夏,他们伟大传奇的一生,继续激励我们炎黄儿女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期待鹏程宗长老骥伏枥,再著新篇,是为序。
2024年11月14日上午 完稿于合力寓所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