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巢南散兵湾有一个风俗习惯,造房子,婚嫁喜事,发大灶,都喜欢在每年的下半年操办。下半年办大事的优点是:其一,雨水少,天气晴朗的日子多,能甩开身体,做事干手干脚,净洁明快利索。其二,三秋农忙结束,进入冬闲季节,闲人多,帮忙的人自然就多,人多好干活。其三,气温低,食物便于储存,鸡鸭鹅已养肥,猪也能屠宰,办大事的粮、草、副食品储备充足。
发大灶,吃涨锅饭,是一件热闹的事。发大灶的人家,要么旧灶年数久了,漏烟,灶膛破肚倒塌,烟囱通风不畅,要么家丁兴旺,人多,孩子们渐渐长大,原来的灶小了,锅小了。那时,不论大人小孩,饭量都大,一顿扛两大碗饭不在话下,所以要大锅大灶。
发大灶就是砌土灶。把砌灶说成发灶,这一“发”字寓意吉祥。发灶,发家,发财,发福……发大灶,灶大锅大,说明人多家旺。所以发大灶,吃涨锅饭,这已成为我们巢南散兵湾传统的风俗习惯。
发大灶是一项技术活,请的瓦匠师傅都是高手。灶基多大,灶膛多深,灶膛到锅底吊火多高,灶台多宽,焐锅怎样就灶膛的火苗,串烟的烟膛连接烟囱的灰道多长,灶庙的朝向,烟囱出屋顶的朝向及高出屋顶的高度,这些都是根据锅的大小来确定尺寸。要做到灶基结实,灶膛旺火,灶台秀气,烟囱畅通。达到这样的标准,省柴草,热能利用率高,气压低或阴雨天,烟囱不打回烟。发一膛大灶,既要大砖,又要小砖,和泥浆,拌石灰,抹灶台面还要砸麻丝拌石灰。一瓦三粗,搬砖,和浆,都是费力气的活,劳动量大。但一天新灶必须落成,傍晚时分,新灶就要烧菜,煮涨锅饭。所以发一膛大灶,瓦匠师傅工时紧,劳动量大,技术含量高,因此,凡发灶人家总是善待瓦匠师傅,给两包香烟,双倍工资。七十年代末,发大灶用水泥抹灶台了。进入八十年代,农村推广节能柴草吸风灶,磁砖贴灶台,发的大灶既节能,又美观耐用,实用的价值更大了。
发大灶前几天,家主便与要请的瓦匠师傅约定好日期,按照师傅的吩咐,准备好发灶材料,大砖多少块,小砖多少块,多少斤石灰,烟囱要几节,径口多大,选晴朗的双日天……发大灶这一天,家人们忙里又忙外。家族兄弟们有侍候瓦匠做小工的,有和浆的,搬砖的……姑姑,嫂子,弟媳,有买菜摘菜的,有洗菜烧菜的,有烧水端茶的,招待瓦匠师傅的中餐在大妈或三婶家厨房里忙。傍晚时分,新灶落成,几家人汇聚在一起,兄弟妯娌们亲亲热热忙涨锅饭。里锅煮满满一锅饭,外锅烧红烧鸡,卤牛肉,炒粉丝,下汤圆……都是大瓦盆盛菜,实实惠惠的两份,上桌菜一份,厨房里一份。
新灶发得好,灶膛火旺,烟囱通畅,外锅里菜香,里锅里饭香,焐锅里水热,烧锅的人不停地称赞:“这灶发得旺,这灶膛柴火旺……”
发灶师傅替人家发灶,尽说吉利话:“灶庙供灶神,张公好德性。上天报平安,下界佑黎民。添人进口锅,饭菜宜子孙,家道好兴旺,和睦大家庭……,菜好饭熟,临近的舅舅、舅妈请来了,姥爷、姥姥请来了,家族兄弟姐妹和孩子们欢聚一堂,吃涨锅饭。吃涨锅饭,一要人多二要哄,男人们上酒席桌,瓦匠师傅坐一席,亲戚兄弟按辈分长幼尊卑顺序落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壶把子打通关,买酒令后,划拳喝酒。
“五魁首啊!”
“二喜财啊!”
“六六大顺”
…………
划拳声鼎沸。厨房里姑嫂妯娌和孩子们吃了涨锅饭后,都聚集到堂屋里来看热闹。一堂屋的人,发大灶发发发,家和人气旺,大锅里饭菜香。
民以食为天。发大灶,敬灶神,新灶新锅烧好的第一道菜,开锅第一碗饭敬上灶庙,让灶神先尝。吃涨锅饭,人神共享,天人合一。和气带来人气,人气带来福气。兄弟亲,妯娌和,血脉亲情浓于水的宗亲文化凝聚力,家和万事兴的真谛,在发大灶吃涨锅饭这件事里得到完美的诠释。
传统的柴草灶好处多多,当年,它消化了农作物的秸秆。稻草、麦秆、棉花秸、麻秸、芝麻秸、黄豆秸、树枝、树叶、干牛屎粑粑、杂草都是燃料,草木灰是上等的有机肥。熄木炭冬天安火取暖,装灰袋供婴儿在箩窝摇篮襁褓里尿尿(相当于现在的尿不湿),过滤的草木灰水溶液还能洗衣洗被。柴草灶铁锅饭香,菜热,冬天能吃到热烘烘香喷喷的饭菜。那时读书的孩子傍晚放学回家,铲一铲锅巴饭,揉一个饭团,吃得有滋有味。秋冬季节,随手埋一个山芋在灶膛余烬里,那烧焦皮的山芋具有一股浓浓的特殊的香味,又解饥又解馋。
传统的柴草灶,烧的都是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就地取薪,经济实用。它庚续袅袅的人间烟火,承载着中华五千年血脉亲情的宗亲文化,传唱着锅瓢碗盏美食交响曲。真是:尝尽百味还是盐,穿尽绸缎还是棉,吃尽饭菜柴草灶,返璞归真待来年。不可再生的能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不久的将来,柴草灶将伴随着我们的子孙一路前行。
我们巢南农村发大灶吃涨锅饭的情景,老一辈人有太多的美好记忆。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