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慢一些的朋友,多一点耐心。

情感   2024-11-15 23:50   上海  



上周,室友的一通电话把我“逼”出了房间。

她在打电话给妹妹教题目,可能是出于对妹妹学习现状的不满意,所以语气听起来有点凶,“别学了”“别考了”这样的话她几秒钟就要说一次。

翻来覆去地已经重复了很多次,整个房间的氛围也弥漫着一股火烟味。

在我看来,这样全是否定句的话语对于还在努力攻克题目的小朋友来说,实在是有点太沉重了。

某道题里有个室友看起来很简单的步骤,但是妹妹不会,室友嗔怪道,“这都要我教吗?”

一听到这句话,我的脑海里就像触发了某个警铃开关,脑袋有点嗡嗡作响。

我意识到房间是呆不下去了,推开门径直冲下了楼。


“这都要我教吗?”这样的反问句,在我小时候实在是听到过太多遍了。

但我没想到,明明至少有四五年没听过的一句话,到了今天,听起来还是如此刺耳。

小时候的我特别抗拒让爸爸讲数学题,因为他看起来总是特别不耐烦,尤其是在教计算的时候。

因为爸爸数学很好,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教到算数这一步,自己应该很快就能算出来了。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很多时候,一个对他来说很简单的算式,我要来来回回算很多遍才能算对,甚至每一步都有可能出现超出他理解范围的错误。

每到这时,他就会一把抢过纸和笔,边算边不满地冲我吼道,“这都要我教吗!这样还考什么试!”

虽然明明知道这是气话,可我还是会觉得很受挫。在内心里会不断重复,自己怎么这么差劲啊,连算个数都要人教。

每次我鼓起勇气来问的问题,虽然最后确实得到了解决,但家长教题的方式却让我觉得自己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

这会给我一种自己好像真的很笨的感觉,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是学不好数学。

长此以往,每次一提到数学,我都觉得这是自己怎么都学不好的一门课。

加上被“打压”惯了,我对这门课也是兴致缺缺,一想到要学数学就提不起精神。

数学和数学课,也就成了我的噩梦。


听人讲题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已经掌握某种知识的人,对于还没有掌握这种知识的人,拥有可以“俯视”的特权。

直到我偶然学到了一个词,叫“知识的诅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解答了一部分我的困惑。

一开始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还很纳闷,明明获得知识是很开心的事情,为什么会说是一种“诅咒”呢?

这里的“诅咒”,指的是我们一旦知道某种知识,就无法想象不知道这种知识时会发生什么,也无法理解还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的人现在处于怎样的心理状态。

我们自己已经学会了,认为掌握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很多时候,因为习惯了这种状态,我们会无法共情还没有掌握这种知识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甚至难以共情过去那个还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的自己。

比如,现在的我,完全无法理解幼儿园大班的自己为什么死活学不会十以内的加减法,任凭家里怎么掰着手指头教都没用。

这段记忆好像在我学会了以后,就被完全抹除了一样。

对我来说,自己觉得自己很没耐心的时候,就是受到了“知识的诅咒”。

之前某个假期,我在老家给表弟补习英语。

因为他基础比较薄弱,哪怕是很简单的一个单词,我都要教好几遍。

不夸张地说,有几次我真的气到差点把书给摔了,因为我觉得已经学了好几年英语的他,实在是不该连那么简单的单词都记不住。

作为英专生的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他学不会。

可在我的“大棒”方法下,他也没有记住更多单词,还是和以前一样,昨天记的今天就忘。

而且,我能隐隐感受到,他对英文这门学科原本的期待,在开始慢慢转变成恐惧。

他学习英语的动机,已经从对一门还没怎么了解的新学科的好奇,变成了“不想让我生气”。



相比之下,我妈就是一个比我更有耐心的老师。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相似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是她确实比我更能共情英语还没有入门的表弟。

她会把一个单词用表弟容易记住的方式拆开,然后反反复复地带着他拼写。

一遍拼不对就两遍,两遍拼不对就三遍,一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我妈不会像我一样吼他,因为她自己也经历过因为记不住单词而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刻,她明白那个时候的自己不是不想学会,而是因为还没“开窍”,所以有点卡住了。

她很清楚那个时候的自己无法从批评里化压力为动力,而是更需要一个更有耐心的引导者陪伴自己渡过难关。

带表弟记单词的过程,就是她在充当摆渡人,带表弟闯过一个个关卡的过程。

在这种鼓励下,表弟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单词,也肉眼可见地学得越来越起劲了。

看到表弟的变化,惭愧之余,我开始反思起自己教他学习的方式。

明明自己曾经在求知的过程中受到过否定,可身份转变后,我还是把这种“被否定”的感觉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了表弟身上。

不知不觉间,我成为了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那种“被知识诅咒”了的“老师”。

明明那时候的自己也是非常期待对方在传授知识时,能给予自己更多的耐心和鼓励。

这种正向反馈,真的会成为提问者探索的动力。

而成为这样的人其实并不难,对我来说,只是需要更“耐得烦”一点。

毕竟,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他们犯下的低级错误,也和曾经的我一样。

对他们多一点耐心,也是在给当初的自己一次机会。

这次,我们都不用被不耐烦给否定掉,而是可以一起重新体会学习新知本身的乐趣。



不久前,一个朋友来问我一道语法问题。

这道题坦白来说并不算难,换做以前,我可能觉得会这道题就是理所当然的事,觉得“怎么这都要讲”。

但看到她因为不会这道题,骂自己是“废物”时,我突然想到了曾经那个积极提问却被习惯性打压的自己。

我很认真地告诉她,不要这样妄自菲薄,我们肯定可以一起做对这道题。

然后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回到还不明白这道题的状态,跟她一起慢慢地重新读了一遍题,把我理解的句子想表达的重点告诉了她。

听完之后,她告诉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下子就明白两个选项的差异了。

她的这句“豁然开朗”,好像也把我心里曾经暗淡的一部分重新点亮了。

原来,在我的帮助下让别人能够学到新东西,真的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那一刻,感觉自己摆脱了“知识的诅咒”,我好像不是在教她,而是更像和她一起一起分析题目,共同收获知识。

这种陪伴的感觉,也好像在对曾经那个因为做不出来题而苦恼的自己说,现在不会没关系,慢慢来,一定可以学会的。

不再一直否定提问的人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周围的人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现在的我,终于可以不再是小时候讨厌的那种对于提问总是趾高气扬的大人了。



虽然每个人不那么擅长的领域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可能或多或少地,都会因为自己一时的落后,而感到有些挫败感。

直到今天,我都还记得那种委屈的感觉。

因为那不是我不想学会,而是受到了能力的限制,在当时靠自己的能力无法翻过眼前的大山。

我需要有人带我跨过眼前的障碍,但我不希望ta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教我。

我希望,ta可以设想自己回到最初的起点,带上ta一路走来的经验和教训,陪我重新走一趟。

路途中,也许我会犯一些有经验的人看起来很愚蠢的错误。

但因为我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一切,所以我希望可以被更宽容一些地对待。

而我更不希望,经历过这些的我,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成为我小时候最讨厌成为的被“知识诅咒”的人。

既然我那么害怕室友说妹妹那种“被否定”的感觉,就更应该提醒自己,要对向我求助的人多点耐心。

毕竟他们也是第一次学,也是出于信任,才鼓起勇气向我提出问题。

这种时候,我更不应该用“怎么这都不会”这种质问的语气,伤害到他们的积极性。

我应该做的,是帮助他们找到“卡住”的原因,然后一步一步地带着他们找到答案。

毕竟,探索新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充满期待和收获的旅程,而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用自己的耐心和包容,把学到新东西的快乐还给这个过程。

而这时,如果能给后来者多一点耐心,就像带着曾经的自己一样一步一步地走一遍,就是在对他们释放一种积极的信号。

而这份积极的反馈,也会保护那些主动探索的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我承认我是个有点暴脾气的人,不过下一次,我希望自己可以对慢一些的朋友,多一点耐心。

我知道,那也是给千千万万个曾经因为种种原因止步不前的人,注入一些“保持好奇”的动力。




推荐阅读



作者 / 蘑菇
编辑 / 蘑菇 ZBL
图片 / 网络
审核 / ZBL

如果可以触动你
记得关注、星标我们
点个右下角的【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我想知道Ifyoucan
在这里,连接这个世界有温度的年轻人。让更多的「好」,呼唤更多人内心的「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