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这周所有的ddl顺利完结,我躺在椅子上准备刷会儿手机好好慰藉一下疲惫的身心。
很快我就在小某书APP上刷到一篇高赞帖子:《孤独才是生活常态》。
看见标题只一眼就吸引我点开,很想认真阅读感受一番。
此刻的我,真的太需要这个答案了。
评论区有上千人发表评论,都是分享自己不再刻意迎合他人开始待在自己小世界的故事。
我滑下去一条条阅读,看到了很多让我共情的经历,毫不犹豫的,我也开始在键盘上写下自己第一次感觉孤独感的瞬间。
那是个炎热的夏天,在被“断崖式”分手后,成年后的我第一次发现,自己除了给几个相距千里的好朋友打电话诉说外,身边再也找不到适合倾诉的人。
远在千里之外的闺蜜劝我出门走走,哪怕毫无目的地四处逛逛总比我一个人待着郁郁寡欢好。
我擦了擦眼角的眼泪,提上只装了手机和钥匙的包就出了门。
人越是在被负面情绪主导或操控时,愈加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透着冷漠与陌生的气息。
就这样从早到晚,我在偌大陌生的城市毫无目的地漫游着,不记得走了多久、走了多远,只知道自己走过好几座天桥,换了好几次地铁,坐着公交车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转了好久。
那段时间,只觉得自己好孤独,感觉被世界遗忘在了一个角落。
没有人认识,也没有人关心。
我真的有很努力让自己适应这种还没准备好接受的戒断反应和异常强烈的孤独感。
所以在之后的一个多月,为了规避自己有时间为这件事难过,我把每天的计划表都填满了。
很多人都说,世界上没有人能真的感同身受。
大概是受这句话影响,我坚信只能自己独自承受孤独和难过,也只有靠自己才有机会熬过去。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逼着自己逃离集体式生活或搭子式生活,过上了略显孤独的日子。
不知道是因为持续几个月逐渐发生的改变,还是我自己在潜意识里急迫地想要一个人去寻求一种自认为相对舒服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我好像找到了些许答案。
也慢慢开始意识到“孤独是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是自己选择了一种可能看起来不太一样的生活方式。
我开始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散步。
没错,我开始了习惯一个人的生活。
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节奏和他人的节奏几乎很少同频。我也开始委婉拒绝一些“搭子”,将重心转移到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情上。
刚开始,我一个人去尝试做一些事情时,心里常常会担忧:一个人会不会引起别人异样的眼光。
更会胡思乱想很多东西:
想着会不会有人觉得我很奇怪?也担心在别人眼里是不是会觉得自己很缺朋友?
那一段时间,我确实会想很多,也有点内耗自己的惯性。
可也正是这个过程在后面让我慢慢意识到一个真相:自己的生活里真的没那么多观众,你完全可以选自己想做的事。
但也不得不承认另一个事实,在有很多次收到想要分享给朋友们的好消息时,我确实很难找到身边的一个算得上十分交心的朋友。
无法“交心”,实际上是缺乏那种相互了解、相互清楚彼此的那种关系。
我也确实十分怀念和朋友倾诉或深入交流双方近况的时刻。
这些日子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我也慢慢发现它也有跟我自己内在性格有很大关系。
我发现自己是心理学上定义的“回避型依恋”人格。
也可能是自己主动回避了与其他人产生亲密链接,潜意识觉得比起独处的孤独感,更担忧在自己主动寻求建立的亲密关系中受伤或是丢掉自我。
直到有一天偶然读到《百年孤独》 里的一段话:
"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
独处让自己的本心,更自由,更潇洒。不用周旋于别人的情绪,也不用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
人终其一生的追求大概就是自由吧。”
这段描述的情景正击中了当时的我。
我开始努力给自己赋予更多的期待,也试着以更理性客观的态度尝试做一个”享受孤独“的人,更是开始坦然接受这种孤独的状态。
孤独也意味着为自己开辟了一条真正意义上自由自在的道路。
可以不再为了迁就他人去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不再为了迁就他人让自己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内耗。
也不再为了迁就他人无意义地消耗自己的时间,更不再为了迁就他人深思熟虑自己想说的每一句话和为了迁就他人改变自己原本的性格。
反而这些,让我更想能做真实的自己了。
这种感觉就像在浩瀚宇宙里,找到了一颗可以长久栖息且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小星球。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意识到真的“没有必要让自己强行不孤独”,而应该让自己找到一种自洽的状态。
这种状态也是一种适应孤独的状态。
在避免掉日常生活里的无效社交,更长远地追求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后,我自己甚至开始有些享受孤独。
好朋友告诉我,人长大了总是要试着承受很多看似无法承受的事。
也恰恰在一次次磨练中,也得以完成一次次“质”的蜕变。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孤独后,我也逐渐认可吴昕曾在节目中谈到有关“孤独”的一些看法。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其实都在学着如何跟自己自洽,如何跟这个世界相处。
不管觉得自己多么孤独,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周围积极向上的一种情绪,学会自洽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一个阳光明媚的人生。”
步入社会后发现,孤独其实是陪伴自己最久的朋友。
成年人的生活就是学习如何对待孤独,享受孤独,逐渐成长就会发现孤独是人生常态,也是一生的课程。
孤独是找自己的过程。它不是代表我们缺乏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而是主动选择向内寻求自我的旅程。
从那以后我愈发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句话。
我们真的完全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己本来的样子。
摆脱了害怕孤独的想法后,我反而发现自己正走在属于自己节奏的道路上。
这种感觉不同于强制性的被迫接受,而是有的人在为了追寻某个短期或长远的目标时主动选择了一条独立的路。
孤独对我而言,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词语,它意味着有在提醒我要更多地关注自我。
我终于可以坦诚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迁就也不迁就他人的要求。
这是一种找到生活方向的自由感。自由,也是不再刻意寻求他人认可。
况且享受孤独的过程,不也就是在慢慢和自我“自洽”的过程。
作者 / 羽微
编辑 / 羽微 ZBL
图片 / @网络
审核 / ZBL
BGM / 林俊杰 - 孤独娱乐
如果可以触动你
记得关注、星标我们
点个右下角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