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这里是编辑蘑菇。
不知道此刻正在读这篇推文的朋友,你那边的天气还好吗?
我所在的城市在秋风萧瑟了几天后,迎来了小幅升温,看来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迎来真正的秋天。
今年已经开始了最后1/4的倒计时,季节的变化也提醒着我,生活有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也是最容易感冒的节点,毕竟身体在适应天气变化之前,气温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季节的过渡从不等人,我总感觉自己像是被时间推到了新的季节里。而身体和心理层面上,我们好像都会本能性地慢一拍,才能渐渐适应这样的变化。这种感觉不光是季节的变化,也出现在每个要进入新阶段的时刻。就像季节的过渡需要慢慢适应一样,我们在面临身份转变时,可能人已经处在了新的环境,但心理上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需要不断适应。作为一个非常恋旧的人,这种心理上无法适应新环境的状态,在刚上大学的时达到了顶峰。
说实话,几年前在新学期伊始,我本来对自己的适应能力还蛮自信的。可事实是,之前每当换到新环境时,我都很多次会在很平常的瞬间里,突然遇到眼鼻发热、嘴唇颤抖的时刻。大部分都是因为突然想起了以前能每天见面的朋友们,或是突然想到了之前发生的某件事。再加上最开始和周围的同学还没熟络起来,也没人能互相分享,很容易感觉到孤单。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两个月,直到我也交到了知心朋友,才发现自己有在新环境里开始立足。
循环几次后,我感觉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也就理所当然地觉得哪怕去外地上大学也能很快适应。
虽说是第一次离开家乡上学,可出发前,比起恐惧和担忧,我心里更多的还是激动。能去黄浦江边看日出、去梅奔看演唱会,那些幻想过无数次的场景,终于有机会可以一一实现了。这些期待和想象,都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又多了一层滤镜。没想到,开学不到一周,我就对大城市所谓的“光鲜亮丽”不感冒了。过往一直生活在熟人圈中的我,早已经习惯了邻里之间的嘘寒问暖。然而在这里,我听到的是难懂的口音,看到的是行色匆匆的人。大家都在各忙各的,好像没有人会因为别人的什么事情而驻足。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远的距离,让我对这座城市第一次产生了疏离感。
这里的繁华和人们的忙碌夸张到真的和影视作品里一样,在它呈现在我面前后,我只感觉一切都和我没有关系。就算脚已经踏踏实实地站在了大城市的土地上,我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在一个没什么归属感的地方度过四年,我不敢想象会有多难熬。我开始有点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准备好开始在这里的新生活。仰望着直冲云霄的摩天大楼,我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渺小。明明是自己挑选的城市,自己却先对这里产生了怀疑,这是我完全没有预想过的情况。来到“梦中情城”前在心里不断美化这座城市,可真正来到这里后的感受,却没有想象中描绘的那般美好。强烈的落差感浇灭了一大半对新环境的美好想象,紧接着就是对以后生活的担忧。
那时的我,只能忙着填满自己的日程表,尽可能让自己没时间去担心内心的恐惧。除了拼命学习,能参加的学生组织和社团我几乎都会逼着自己去试。不是说自己有多擅长或多感兴趣,只是害怕在刚上大学就落后于人,错过什么重要的经历。更多只是想着忙起来就好了,就没时间想东想西了,只要和人呆在一起就不会感到孤独。后面忙碌的日程里,我努力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却没有收到多少正向反馈。自己组织的讨论环节,小组成员却鸦雀无声,认真写了一周的作业,一发下来都是刺眼的红色叉号。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结果我在大学的开头就做了这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也许当初就不应该对大学抱有什么期待,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失望了。
终于有一次,我精疲力尽后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时,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那一刻我清楚地意识到,原来积压已久的情绪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会浓缩成一团,等夜深人静时喷涌而出。我之所以选择忽视自己的情绪,是因为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加上过去的经验,想着自己肯定可以适应新环境,只是时间问题。明明过往我给自己的方法一直都是用忙碌去逃避内心真正的问题。我以为自己安排得够满,多到可以填满全部生活,就会慢慢忘记“换季期”里焦虑和不安,理所当然地适应新的环境。结果是身处其中的自己,更像是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不断吞噬着本就因为“换季期”的敏感而不堪一击的内心。本来就因为来到新环境感到不适应,在这种状态下又逼着自己做很多并不擅长的事情,也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所以情绪上越来越消极,也越来越不想在新环境里呆了。
有天晚上,朋友打来视频,只是一句“过得好吗”就已经让屏幕这边的我开始啜泣。坦白说,真的不是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特别是情绪上的。她听着我断断续续地抽泣声就猜到了八九,问我是不是感觉压力太大了。其实还是不太适应,做了很多事情来阻止自己“胡思乱想”,但还是忍不住去想以前,忍不住担心自己会不会一开始就落在别人后面了。朋友笑着安慰我,那不是“胡思乱想”呀,到了人生新阶段,有点想法很正常,情绪波动也很正常。仔细想想,那些一直被我否定和扼杀的情绪,也许就是“换季期”如影随形的衍生品。每个人都朝着天空喊出了自己的梦想,我喊的是“我要考去上海”。她说,或许你现在并不是对新环境失望了,只是对还没有按照预期快速适应的自己失望了。既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不满意这种现状,就不应该再逃避。她希望,我能带着那晚上旁若无人地大喊的勇气,去正视现在的问题。
意识到自己需要以更积极的方式度过“换季期”后,我不再执着于用忙碌的生活节奏让自己忽视情绪上的波动。那些为了逃避情绪问题而逼自己去参加的组织根本算不上尝试,只是一个掩饰问题的借口,甚至还加重了自己的焦虑和不安。相反,我开始试着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主动退出了几个组织,日程表也宽松了很多。上大学其实给了自己一次属于自己的去探索一座城市的机会。之前的我是以游客的身份,跟在父母的后面,打卡了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而这次,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目的地。在博物馆里泡一整天,仔细端详每一件展品;挤在小剧场的地板上看音乐剧,去看到人生第一场演唱会。IYC的寻光计划,也帮我实现了在黄浦江边看日出的心愿。那个从学校一直走到江边的晚上,我看到了这座城市不太一样的一面。狭窄的小路、老旧的房屋,还有属于上个世纪的电话亭和邮筒。这些看起来与大都市格格不入的存在,却实实在在地给我展示了和刻板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地方。进入新环境的我,总是习惯性地带着原有的想象,将新的环境和旧的环境对比,然后得出一些大概率会让自己失望的结论。也许那不是真的失望,只是不符合我想象中的完美无缺罢了。因为不了解全貌,所以总会给新环境带上一些内心的预设或想象。但如果愿意去了解,就一定能有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发掘它的闪光点,也明了它的不足之处。既然有机会在这里呆上四年,不如放下影视剧里或者是道听途说来的刻板印象。
除了探索城市之外,我还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寻找自己上。比起为了逃避适应期的不安感而忙碌,我更希望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忙碌。一开始是因为喜欢听歌而喜欢上了跑步,但很快,跑步带来的乐趣已经超过了耳机里的音乐。当我在跑道上的时候,我可以什么都不管,只管向前冲就行。跑步当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这种积极的情绪在“换季期”给我带来了很多面对生活的力量。既然精力是有限的,就让自己喜欢且能获得正反馈的事情,冲掉那些焦虑与不安的情绪。而在经历这些的过程中,我也和周围的同学熟悉起来,慢慢地交了几个朋友。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和大学的所谓“朋友”缺少老朋友的默契,经常有彼此get不到的时候。但我忘了,老朋友也是从新朋友开始,一点一点积累起感情的。处于“换季期”中的我们都比较敏感、脆弱,但因为同时处于这样的时期,我们更能懂彼此的感受。我会陪朋友一起去吃家乡菜,而朋友则认真地听我讲我们相遇之前各种千奇百怪的故事。随着共同创造的回忆越来越多,我们也越来越彼此了解,彼此成为他乡最坚实的依靠。主编在准备的《人生高考后模拟卷》里有个问题是:“过去的哪一个时间段里你成长最快”。现在回看,刚上大学经历的这段“换季期”,我才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
来到大学,意味着环境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社交关系、生活节奏等等方面的变化。而在克服新环境带来的问题时,我们没法依赖于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需要靠自己,拥抱一切未知的挑战。那段时间的经历,让我学着更多地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进而慢慢成长为人格上独立自主的人。“快乐是种选择”,在大学里,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去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充满不确定性的答案会带来恐惧和焦虑,你也许会害怕自己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决策者”的身份,担心自己做出的决定不够正确。你所需要做的,只是交出一个当下的你觉得最合适的答案。它并不需要多完美,不需要成为“五年后想起来都不会后悔”的那种。因为它只是一个成长的见证,见证你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能承担做选择的责任,能主动解决问题。所以,如果现在的你处在身份转变期的汹涌波涛中,请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你也可以踩着波浪站起来。外界环境和内心状态的双重变化可能让你感到不安,而这时候的避而不谈解决不了问题。请相信,你有能力改变自己当下的处境,而这一切需要从直面当下的困境开始。不妨多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自己希望从大学生活中收获到什么,全身心投入那些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在人生新阶段的开头,也许我们都会经历一段艰难的时光。那些正在经历生长痛的日子,那些勇敢地做出选择的“意义时刻”。作者 / 蘑菇
编辑 / 蘑菇 ZBL
设计 / 蘑菇
图片 / @堆糖 网络
审核 / ZBL
BGM / Ben Platt,Amandla Stenberg,Liz Kate
- You Will Be Found
如果可以触动你
记得关注、星标我们
点个右下角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