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场景下方图片查看对话
淡人困惑篇
场景一
当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
两人的拍照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场景二
面对朋友的情绪倾诉
代入共情VS平静理性
场景三
与身边熟悉的朋友相处
双方的联络习惯不同
场景四
一起去买东西
怎样都行VS明确喜好
场景五
旅行时对待新鲜事物的感受不同
场景六
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误解
双方在意程度不同
浓人困惑篇
场景一
当和朋友一起看电影
反应富人VS平静如水
场景二
面对网络上一些新闻
双方受新闻的影响程度不同
场景三
一个秒回消息
一个不怎么回复
场景四
面对不知道是否是必要的社交-跟领导吃顿饭
双方的态度很不同
场景五
浓人朋友组的局
被淡人朋友一次次拒绝
在我和蘑菇写完这些场景的对话后,我们都有了一个共识:
原来很多在过往看起来是问题的问题,只不过是改变了一个看待问题的角度竟可以有如此大的不同。
原来浓人和淡人之间,各种都有着属于彼此特别的张力。
无论是从浓人视角里看淡人的平静,还是从淡人视角看浓人的热烈丰富,都具有一种独具一格的解决思路或魅力。
相信这些都会是很宝贵的社交生存法则。在与自己不同视角的人交朋友时,也让自己得以拥有一个新鲜的角度去观察自身及身边的一切。
就像冰块与流动的水交融,相似却不相像,可两者均可以在同一空间,甚至同一平面里和谐相处。
在网络上最热的话题中,社交类占比在70%以上,仿佛社交问题是人人都会面对的难关。
有人困惑也有人迷茫,到底要如何才能收获珍贵的伙伴和友谊。
其实,淡人和浓人本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交场景的改变而诞生的词语,它们或许本就不该被过分标签化。
比起浓或淡,更重要的一直都是采用哪种角度去看待他人和拥抱世界。
现在,再发现朋友与自己浓淡程度不同的情况下,我不会再感到不理解了,然而开始更多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对方会在意的角度和事物,努力让自己换位思考。
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问题的核心一定不是莫名其妙就要弄丢一个朋友,而是如何能在磨合中寻找到双方都能舒服地相处更为有效的方式。
我相信在社交关系中比起对错,浓淡而言更宝贵的,是浓人和淡人之间相处所找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