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时候觉得学历有用的,又是什么时候觉得学历没用的?
这两个阶段相信很多人都会经历到,同样的东西,却是截然不同的结论。说明“学历”和“有用没用”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如果你非要问,什么算有用?什么算没用?那也简单,“有用没用”很多时候的衡量标准也很明确,是否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通俗点讲,就是能不能赚到钱?
学历什么时候有用?当有一天,科学家享受到的待遇超过流量明星的时候,或许学历就真值钱了。
今年出生人口900万,今年大学毕业生接近1200万。你说,大学文凭还能和过去一样值钱么?20多年前,每年可只有几十万大学生。
所以问题或许并不是出在文凭上,事物底层的规律并没有改变。社会有一个隐藏的排名,你自己可以去想想:
你各项能力的综合排名,能不能找到你想要的机会?
如果评估之后发现,确实能力欠缺,不足够得到自己心仪的机会。那你只能再提升能力,或者去一个新的赛道,新赛道有新人福利。
什么是新赛道?AI就是。
看到某HR吐槽:
下午面试了一堆985、211的研究生,
为的却是一个
工资8000多的基础岗位,
结果最后入职的是
一个普通二本生的。
这就有点让人抓狂了,都已经放下身段去竞争了,还竞争不过人家。
对于 985、211 研究生来说,可能是由于当前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即使自身学历背景优秀,但也愿意降低身段去竞争基础岗位。
即使高学历人才,在就业压力下,也是焦虑的。
而普通二本生能够最终入职,可能是其在面试过程中展现出了更契合岗位需求的特质。
比如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岗位工作的深入理解、良好的沟通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或者对企业价值观的高度认同等等,原因有很多。
说明学历并非是职场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个人综合素养与岗位的匹配度在求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企业选择普通二本生而非众多高学历者,可能是基于多方面考量。一方面,从成本效益角度出发。
基础岗位的工作内容可能并不需要研究生,8000 多元的薪资对于研究生来说可能相对较低,难以长期留住人才。而二本生,可能在这个薪资水平上更具稳定性和性价比。
另一方面,企业可能通过面试评估发现二本生在某些软技能或岗位相关的特定技能方面表现更为突出,更符合企业当下对该基础岗位的实际需求。
企业在招聘时越来越注重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而非单纯追求高学历光环。
学历祛魅的时代已经来了,好不好是一回事,合不合适才是关键。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