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布拉克雪山之旅,两个惊喜两个教训

2024-10-01 09:06   广东  

      2024年9月28日


      我没想到,仅仅比北京时间晚三个小时,也会遇到倒时差的问题。今天凌晨3点醒来,相当于北京时间早上6点。再也睡不着了。


      查了一下气温,只有2度。感觉很冷。可想而知,雪山上会有多冷。因为是参团游,我几乎不做功课。查了一下几个城市可能的气温,据此确定所带衣服。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想到上雪山要带大羽绒衣。我平时属于比较谨慎之人,这次却疏忽了。


     量了一下血压,可能因为突然从夏天进入寒冬,血压很高。赶紧吃了一片降压药,此前几个月基本上不吃降压药,就靠梅芹茶维持着。


      突然就想到2017年10月初,加拿大的洛基山之旅。一天中午与菲律宾华裔一家三口一桌吃饭,下午去了大冰原,晚上比我还年轻的老头就走了。于是就有了放弃今天上雪山的念头。早上起床后与陪同的家人一说,他的意见是,我一个人待在山下,他还是上去。


      早餐后,我的想法有了改变。一是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增加保暖程度。我增加单衣件数,最后是穿了七件衣服、四条裤子、两双袜子。即使没有羽绒的保暖功能,衣服之间的空气也能增加不少保暖的可能。二是我了解到,上山顶要乘三程缆车,全程1500米,依次升高。我可以采取逐段适应的办法,到哪一程出现不能适应的情况,就果断放弃。


      早餐后乘车前往琴布拉克雪山。导游再给我们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的情况。世界第九大国土面积的国家,只有两千多万人口,可却多达173个民族。这点我印象较深。


      我们是个八人小团,乘小巴从市区酒店出发,40分钟就扺达雪山缆车入口。


     购票那儿有一个大平台。导游发缆车票时通知,11.20就要从山顶往下走,12点整在这儿集合。我怕忘记,在手机上记下了。


      先乘坐第一程缆车,去往半山平台。从缓缓升高的缆车往外望,远处是皑皑雪山,近处有星星点点的棕色木屋。初冬的山峦,层林尽染。五颜六色的山林,难得一见,真养眼啊!


      第一程缆车下车,我们在那儿拍了个集体照。然后短暂自由活动。


      观雪景,玩雪。我没有感觉到冷。量了一下血氧,95,还正常。量了一下心率,104。我轻声试唱了几句歌,不感到呼吸困难。我由此判断,到第二层平台去风险不大,于是外加了两件单衣。


      第二程缆车有两种,一种是普通封闭性缆车,另一种是全开放性的,导游交代,上去可以坐开放性,下来时,因时间和阳光关系,不要坐。


       我们与另一对上海老年夫妇共四人,朝开放式缆车检票处走去。检票员对我叽里呱啦说了一通话,见我茫然,就指着旁边禁止乘坐这种缆车的指示牌,原来60岁以上的人是禁止上车的。看来,我们想蒙混过关的企图没成功。这是好事,因为我后来看到空中行走的开放式缆车,对我来说,难度太大,风险太高。


       我们走回到封闭式缆车的检票口,十几分钟后,到达第二层平台,海拔2300米处。


      这里是一片冰雪世界。我第一次用装在平台上的AI 自拍视频时,用不同手指[OK]或四指遥控,成功了。


      我初感到喘气有点难,心慌。之后逐渐平稳。血氧指数很幸运地在94-95之间,心跳从124逐渐降到了98。我决定,登顶,上去拍几张照就一个人先下来。


      于是乘坐第三程缆车上了3200米雪山顶。


     出缆车间,我感觉有点呼吸困难,但并不严重。我先在舌下含了两粒救心丸,然后抓紧走到几个标志性点拍照,身体感觉并不难受。我又量了一下血氧和心率,都在安全区内,于是决定,不急于下山,在山顶再走走。我感觉,这里比瑞士少女峰顶,可走动的范围大多了。


      事先确实没有想到,琴布拉克雪山的景色是如此多彩多姿,如此壮美。这是今天的第一个惊喜。


      路上听人说,竞争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主办权时,阿拉木图仅以四票之差负于北京。阿拉木图的优势,就是因为琴布拉克雪山拥有世界顶尖的滑雪场。这里的雪道、坡度、气温、风力等条件都是一流。


      11.03,我们决定提前下山。在最后一程缆车上,我见对面的湖北汉子一直在操作手机,就问他,回答是用的中国电信。可是我买的中国移动一带一路多国十天流量包,已经收到激活的短信通知,却一直没出现过接通的信号。


      回到购票处平台。没有见到团友,也没见到导游。我们认为自己是第一批下来的,于是在平台边上找了一处有阳光的木沙发坐下来等待。


      心跳逐步从90多次降到70多次。血氧在95左右。没有一点难受的感觉。顺利而安全地登顶后回到山下,今天身体经受住了大考验。这是今天的第二个大惊喜。没带羽绒衣这个失误,由于采取了一些合适的紧急应对措施,可能加上运气,没有造成什么损失。


     除了没带羽绒衣这一教训,今天还发生了一件事,是第二个大教训。


      每次参团旅行,我们总是按时间集合,而且对不按时集合迟到的人心怀不满。万万没有想到,今天这种事情居然发生在我们头上了。


      过了集合时间,导游在群里喊上车,并且发问我们在哪里。但是,我们的手机网络都不通,根本不知道,等到我们知道并且往停车场走时,其他人已经上车了,于是事情仿佛成了我们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当我们受到责怪时,当然也不服气。因为我们是按照导游事先的通知,在指定时间和指定地点到达并一直等待的。如果你改变了集合地点,又通知不到我们,你应该在原约定地点等我们,而不是在改变了的地点等待(两者相距并不远,百米左右)。显然,如果你与他人事先有约定,这涉及的道理(法理与伦理)已无须讨论。如果是你与家人特别是包含老幼有约定,如果你真在乎他们,自然必须一直守在或不断回到约定地点。于是发生了争吵,而且情绪激烈。我们认为不该受责骂,不过,导游后来则解释不是责骂,而是担心。……


      这类事情我从未遭遇过。晚上我回顾和反思,这件事情也有重要教训。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今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主动与导游联系,广而言之,发生任何意外情况时主动与分手时约定的对方联系。我不要因为确信自己在前面,只有一条路,等等因素而被动待在原地等待,而要立足于“万一”,立足于条件可能发生预料之外的变化。这不是追究或回避责任,而是要拓宽思考,尽量避免再出此类情况。


       至于别人可以接受何种教训,我无从代替思考。但我自己可以从人生更广阔更深层的意义上接受教训。如果我与家人朋友在分手之前约定了再聚合的时间地点,无论发生何种变化,我都不能在约定时间离开原地,即使一时离开也要不断回来寻找。此外,在分手之前就要考虑到情况变化的可能,而事先约定在某些变化了的情况下的处置办法。尤其在有老人小孩的时候。在现代的各种通讯手段发明或普及之前,其实这些应该是常识。我回顾年轻时带着孩子长途旅行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有时不得不暂时分开,必定反复交代会合的相关事项,有几次也包含一些风险。现在人们可能容易忽略这些,但,万一有动乱或战争的情况出现,这是必须千万倍注意的。再广而言之,不仅仅分手后约定会合之类的事,其他约定,也都要有应对事情发生变化时的处置方式。别人不管,我是有了教训。人生在世,不能什么事情都从自己的失误中得教训,因为个人的经历总是很有限的。善于从他人的失误中吸取教训,更重要。


      晚上,家人告诉我,已经与吵架过的导游友好地聊过天了。这事算是翻篇了。我对他说,导游是个心直口快心地善良的姑娘,明天你主动去表达友好。他同意并实践了。


      琴布拉克雪山之旅,美好,难忘!


      12.44到达午餐厅,比计划推迟了约十分钟。这是第二个失误造成的后果或损失。在阿拉木图的第一顿,吃的是手抓饭,每人一盘。在一盘米饭上盖上了牛肉和马肠。另配了一些炸面包和凉拌洋葱西红柿。菜相还好,菜味不觉得好吃,也不难吃,可以适应。

   

  

      (2024年9月28日夜写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酒店,2024年10月1日晨改于吉尔吉斯坦伊塞克湖畔酒店)

一哲土方
人生的丰富性比正确性更重要。 本公众号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张一哲的原创分享平台。涉及旅游、性灵、史政等。 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